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中陽縣:打好“組合拳”決勝脫貧戰

中陽縣始終將產業扶貧作為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根本之策和主攻方向, 圍繞10萬農民人均3頭生豬、2畝核桃、1只肉羊的“321”農業產業化目標, 調動一切力量, 對貧困戶給予資金、技術、農資扶持, 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增強造血能力。 目前, “321”產業初具規模, 都有龍頭企業帶動, 成為群眾最認可、收入最可靠的產業。

核桃產業上, 全縣已發展優質核桃20萬畝, 充分利用核桃產業覆蓋65%農戶和覆蓋65%貧困戶的優勢, 不斷加強貧困戶核桃豐產管理, 使核桃產業成為農民最穩定的增收管道。 下棗林鄉下棗林村為全村貧困戶實施“核桃林地水肥專案”,

提高核桃產量, 每畝增收100元, 暖泉鎮在宣化莊村鋪開“綠色富硒核桃試驗”, 每畝核桃可增加產值200元。 同時, 扎實開展政策性核桃商業保險, 幫助農戶解決因災減收問題。 去年全縣核桃總產量600萬公斤以上, 收入突破1億元, 貧困戶人均核桃單項收入1080元。

生豬養殖上, 充分發揮厚通公司生豬養殖帶動優勢, 大力推進“公司+合作社+農戶+金融+保險”養殖模式, 通過“政府補貼、銀行借貸、農戶自籌、單位統籌、企業幫扶”籌資, 堅持統一規劃佈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提供幼仔、統一供應飼料、統一保底回收“六統一”, 厚通公司已投資2億多元, 引進培育了5000頭核心母豬群, 積極帶動農戶從事生豬養殖, 今年已鋪開4個生豬養殖基地建設,

建立年出欄500頭以上養殖場17個, 帶動貧困戶193戶。 2017年全縣規劃生豬出欄達到15萬頭。 縣財政對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的合作社或大戶給予5萬元專項補助, 同時協調金融部門落實15萬元專項貸款。 要求享受政府扶持政策的合作社或大戶若吸納5戶以上貧困戶為社員或安排5名以上貧困人口就業, 如吸納貧困戶或貧困人口達不到規定戶數, 則政府扶持的5萬元資金作為股金投入, 每年從其養殖收益中固定提取8-10%收益設立專項基金, 用於貧困戶資助。

肉羊養殖上, 主要依託紫雲羊業10萬隻肉羊項目, 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目前, 已投資4160萬元, 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設, 現已引進種羊700只。 甯鄉鎮郝家嶺村採取“公司+包村單位+貧困村+貧困戶”養殖模式,

整合資金90萬元修建養豬場和養羊場各一座, 養殖場年可收益35萬元, 發展養殖業的所有收益, 50%用於養殖業滾動發展和集體公益事業, 40%用於該村27戶51人貧困戶的分紅, 10%用於貧困戶中特別困難戶的救助, 人均可增收2000元, 既解決了集體經濟收益“破零”問題, 又保證了貧困戶收入穩定, 促進了整村脫貧。

在易地搬遷工作中, 中陽縣主要採取“去庫存”集中安置、結合地質災害移民集中安置、維修改造和回購空置房屋插花分散安置三種方式。

“去庫存”集中安置。 在“去庫存”集中安置工作中, 縣委、縣政府在充分調研論證基礎上, 通過發佈公告、部門評估定價、鄉村審核公告、群眾自主選房等環節, 確定了升輝、友盛兩家五證齊全的地產企業為集中安置點,

目前共安置489戶1823人。 呂梁市信訪局包村點下棗林鄉石朋頭村在經過多次召開村民會議、充分徵求群眾意願的基礎上實施了整村移民搬遷, 整體移到縣城以南1公里處寨灣地段, 可安置農戶97戶253人, 其中:建檔立卡42戶161人, 同步搬遷55戶92人, 目前已分房到戶。

地質災害移民、與鄉村旅遊相結合建設移民新村。 車鳴峪鄉河底村採取易地扶貧搬遷與地質災害移民相結合的辦法就近新建旅遊移民新村, 現已全部封頂, 共可安置140戶490人,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戶35人。

採用維修改造和回購空置房屋進行插花分散安置。 中陽縣對住房存在安全隱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5戶75人, 根據本人意願在基礎設施條件、公共服務設施較好的行政村進行了維修改造和回購空置房屋安置。

省扶貧開發公司下達中陽縣易地扶貧搬遷補助資金5912萬元。 其中, 建檔立卡貧困戶1400人涉及資金5432萬元已到位。 所到賬扶貧資金現已下撥 2960.29萬元, 剩餘資金待工程全部竣工、具備入住條件後及時撥付。 同時, 該縣政府盤活資金259.92萬元用於石朋頭整村移民搬遷專案補貼, 扶貧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市前列, 省裡獎勵100萬元。

在移民搬遷後續產業方面, 主要採取了三種辦法, 確保了移民戶能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一是採用合作社模式發展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 切實增加貧困戶收入。 二是通過土地流轉或託管對移民戶原有核桃經濟林進行提質增效, 確保原有土地和產業經營性收入不減。三是加大就業培訓安置力度,確保移民戶中有勞動能力的每戶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

中陽縣對594名貧困人口進行了護理護工、種養加、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對150人進行了創業培訓,已有182人通過呂梁山護理護工、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九牛農業公司實現勞務轉移就業。在政府開發的各100人的城市協管員和衛生保潔員公益性崗位中,貧困勞動力的比例分別達到了20%和70%。同時,還吸納106名貧困人口加入護林員隊伍,每人年均可增收近萬元,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通過“雨露計畫”、資助貧困大學生、寄宿生補助、免貧困生學費等措施有3519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享受補助資金808.96萬元,發放助學貸款 2060.89萬元。農村低保每人每月提標30元,涉及2635人948600元。對已脫貧戶和未脫貧戶在本縣制定的惠民政策上同等對待。統一發放新農合補貼105元/人,統一辦理38元/人大病補充險和人身意外險。全年有13469人次享受門診、住院補償681.37萬元。對重度殘疾貧困人口473人補貼28.4萬元。

積極爭取扶貧貼息、風險補償金和扶貧再貸款等多項政策落戶農信社。通過農村信用社和太行村鎮銀行自籌資金1億元,向人行爭取扶貧再貸款1億元,形成2億元的“資金池”,用於解決扶貧資金需求,風險補償金210萬元已到位。實行政府貼息,按照“信用社+龍頭企業+合作社(大戶) +貧困 戶”等模式,對貧困戶進行貸款支持。截至目前,共發放金融精准扶貧貸款437筆,金額3234萬元,帶動了5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662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裝機容量600KW、總投資550萬元的車鳴峪鄉村級光伏站發電項目已經建成,70%的收益將發放到該鄉6個貧困村144戶深度貧困戶425人,戶均3000元。目前,並網手續正在申請辦理。

藍圖已繪製,號角已吹響。2017年“春季行動”以來,中陽縣加大了扶貧資金的落地力度,確保打牢脫貧攻堅的產業基礎,推進產業興縣、產業富民,增強縣域經濟和貧困戶兩個“造血”能力,不斷提升全縣扶貧工作成效,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摘帽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中陽而不懈努力。

呂梁日報

確保原有土地和產業經營性收入不減。三是加大就業培訓安置力度,確保移民戶中有勞動能力的每戶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

中陽縣對594名貧困人口進行了護理護工、種養加、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對150人進行了創業培訓,已有182人通過呂梁山護理護工、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九牛農業公司實現勞務轉移就業。在政府開發的各100人的城市協管員和衛生保潔員公益性崗位中,貧困勞動力的比例分別達到了20%和70%。同時,還吸納106名貧困人口加入護林員隊伍,每人年均可增收近萬元,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通過“雨露計畫”、資助貧困大學生、寄宿生補助、免貧困生學費等措施有3519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享受補助資金808.96萬元,發放助學貸款 2060.89萬元。農村低保每人每月提標30元,涉及2635人948600元。對已脫貧戶和未脫貧戶在本縣制定的惠民政策上同等對待。統一發放新農合補貼105元/人,統一辦理38元/人大病補充險和人身意外險。全年有13469人次享受門診、住院補償681.37萬元。對重度殘疾貧困人口473人補貼28.4萬元。

積極爭取扶貧貼息、風險補償金和扶貧再貸款等多項政策落戶農信社。通過農村信用社和太行村鎮銀行自籌資金1億元,向人行爭取扶貧再貸款1億元,形成2億元的“資金池”,用於解決扶貧資金需求,風險補償金210萬元已到位。實行政府貼息,按照“信用社+龍頭企業+合作社(大戶) +貧困 戶”等模式,對貧困戶進行貸款支持。截至目前,共發放金融精准扶貧貸款437筆,金額3234萬元,帶動了5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662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裝機容量600KW、總投資550萬元的車鳴峪鄉村級光伏站發電項目已經建成,70%的收益將發放到該鄉6個貧困村144戶深度貧困戶425人,戶均3000元。目前,並網手續正在申請辦理。

藍圖已繪製,號角已吹響。2017年“春季行動”以來,中陽縣加大了扶貧資金的落地力度,確保打牢脫貧攻堅的產業基礎,推進產業興縣、產業富民,增強縣域經濟和貧困戶兩個“造血”能力,不斷提升全縣扶貧工作成效,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摘帽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中陽而不懈努力。

呂梁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