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我想和父母親近,心理卻好抗拒

文:Dr.Chen | “愛偕老” [ID: ixielao]

01

後臺有位姑娘, 很誠懇地留言問我, “怎樣修復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她說:

“我一歲的時候母親就不在了。 父親找了後媽,

我從小跟年邁的爺爺一起生活。

父母無行中對我的傷害, 我至今記憶猶新, 其實我真的希望不要記住這些。 比如我上學那會兒, 家庭條件不好, 我從背後得知爸媽打算不讓我讀書, 因為我們有四姐妹, 等等。 這樣的事我都記得清楚。

我的苦惱是, 現在我非常想跟他們建立親密關係, 平時可以經常打電話給他們, 但心裡面又很抗拒, 覺得非常假, 包括他們現在對我的好, 也覺得很假。

現在我非常少跟他們打電話, 但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 我會給他們買東西, 每年生日的時候都會給他們寄衣服回去。 去年過年時, 還給我媽買了一條2000元的項鍊。

昨天我小妹在群裡說, 她放假回家裡, 沒吃好一頓飯。 我媽就非常愧疚地說:“實在沒辦法啊!外面事務忙,

沒能在家裡做飯給你吃。 ”我爸媽現在是搞婚慶的, 有時候出去兩天都不能回來。

我看了她們的對話, 覺得特別矯情。 記得我上高中那會兒, 我帶一同學來家裡吃飯(之前從來都沒帶過, 那是第一次)。 我媽在那兒閑著, 也沒幫我做飯, 還是我自己做的。 那時候就覺得沒面子, 好像不歡迎我那同學似的。

我現在不會恨他們, 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孝順他們, 就是心裡抗拒跟他們親密。 如何能做到平時可以經常給他們打電話而不排斥、不會無話可說?

我打心底羡慕那些跟父母關係親密的人。 ”

我想, 這位姑娘所面臨的困擾, 很多朋友都能感同身受:

父母過去的某些行為、態度傷害了我, 這些經歷和回憶至今困擾著我,

讓我對他們難以親近、甚至感到怨恨。

同時, 父母漸漸老去, 現在的我, 希望能與他們和解。 我羡慕他人享有的溫暖的家庭關係, 也想與父母能更親近。

因此, 我既對親近父母感到抵觸抗拒, 又對無法親近他們感到歉然失落。

被內心中這兩種此起彼伏的聲音輪番牽扯, 我們再勉力為之, 也難在與父母的關係中, 安然平和。

02

這位姑娘, 我想和你一起, 用心聽一聽這兩種不同的聲音。

第一種聲音, 我想或許來自藏在你內心深處的、一個可憐巴巴的小女孩。

這個小女孩, 積聚著你早前在與父母的互動中感受到的傷害、疏離。 她很需要被父母疼愛、關心, 卻一次次地對他們的回應失望。

這些經歷, 使她相信, 父母總是會讓你傷心。 因此他們現在的各種示好,

都不可信任, 特別“矯情”。 她深為過去的經歷所苦, 不得解脫, 不得慰籍, 很怕你會再受這樣的傷害。

為了保護你, 她不肯讓你輕易放下戒備, 和父母親近。

第二種聲音, 或許來自你心內更年長的一個女生。

她有更深厚的同理心, 對父母之前的言行抱有更多的寬諒, 對父母現在的示好也更能接受。

她看到, 父母年紀大了, 曾經差點沒讓你繼續念書、不肯搭手幫你一把、讓你在同學面前顏面盡失的人, 成了眼前漸漸老去、在你面前陪著小心、巴望你能多陪陪他們的老人。

和前面那個可憐巴巴的小女孩一樣, 她也全心想保護你, 很擔心你會因為對早前的經歷無法釋懷, 而有天會有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她總迫切地勸你:過去的, 就讓它過去吧!

這兩種聲音, 都是你情緒的一部分, 也是你的一部分。 她們也許立場不同, 卻都想盡心盡力保護你, 誰也壓不住誰。

於是, 當你對早前的經歷耿耿於懷, 甚至對父母抱有隱隱的恨意, 你會希望自己能乾脆忘掉過去所有傷痛的經歷, 希望能與父母常聯絡而不會無話可說。

而當你想與父母和解, 想與他們有親密的關係和溫暖的互動, 那個藏在心底深處的小女孩, 又會使勁兒拉你的袖口, 讓你覺得父母的示好無可信任, 對親近他們感到抗拒恐懼。

如此糾結掙扎, 就是你心中這兩個姑娘的相互抗爭。

03

少時在與父母的互動中受到的傷害, 哪怕他們並非惡意、故意, 也往往使成年後的我們如鯁在喉, 難以釋懷。

之前有朋友在文章下面留言說:

“我恨我的媽媽,非常非常地恨,卻沒有什麼大的事件導致。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我有自我分析過:我的媽媽小時候打罵我,對我下手特別狠。而且我潛意識裡,總覺得我的媽媽曾經很恨我。她只不過現在老了,變得溫和了。我的媽媽年輕的時候脾氣挺大,但在外面是老好人。

現在這種[恨媽媽的]感受再出現也很折磨我,它是一種無形的感受。”

我是這樣回復她的:

“我蠻心疼你的。你說沒什麼大事件,但簡單幾句已經列出了好幾件在你成長過程中,對你一定傷害很大的體驗。

你對媽媽的情緒是有原因的,別輕易否定自己的感受。對媽媽的釋懷和同理心,要建立在你對自己的同理心上。”

這位朋友,和文首提問的朋友一樣,其實都在委屈自己。更具體地說,她們迫切地希望與父母和解,而因此忽略了心底那個可憐巴巴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所受到的傷害,雖然發生在過去,但卻從未真正被安撫,因此她的疼痛焦慮,日日如新。

而她的訴求越是被忽略,她的能量也越是尖銳激烈。

04

說到這裡,我想你一定已經明白,你當下所需要做的,不是勉強自己和父母多通電話,或者強咽下心裡的不適,和他們親近。

在和父母有真正親近平和的互動之前,你需要做的是首先安撫心底那個充滿被虧欠感的小女孩。

你可能會想,冤有頭債有主,寄望父母能彌補你心中的空洞,安撫那些年代久遠的傷痛,這樣你才好終於原諒他們,和他們建立更親近的關係。

然而父母只是一點點變老,變溫和,甚至總帶著眼巴巴的、不知所措的眼神望著你,卻似乎總無法安撫你心底的那個小女孩。

事實上,對那個小女孩來說,因為長期的被虧欠感,外來的各種示好已經無以真正安撫她的焦慮和心痛。

她所需要的安撫和愛的確認,到如今,只有你能給得起。

很抱歉,這個自我安撫的過程,我沒法兒通過一篇短短的文章帶你走完。我只希望,作為一個開始,你能對心中的那個小女孩,以及來自她的“彆扭”和“不肯和解”,多一些寬容保護和耐心體諒。

你越是勉強她,她不被體諒的傷痛越深,越擔心你看不到他人可能給你帶來的傷害,越會出於好意地給你更多的阻力。

在與父母和解之前,你得先尋求對內心不同情緒的寬諒、安撫。

別心急,這會需要一些時間,甚至可能需要好的諮詢師的説明,但這個過程本身便會給你許多助益。

當你心底的那個小女孩,真正體會到來自你的本我的接受、安撫、和確認,你與父母的和解才能更真誠踏實,這些年來一直折磨你的被虧欠感和傷痛感,也才有被溫潤的可能。

祝福你!

Schwartz, R. C. (2001).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al Family Systems Model. Oak Park: Trailheads Publications.

#今天本來是想用語音來回答這位元朋友的提問的,但我知道很多朋友都苦於類似的掙扎,希望寫成文章會更便於大家分享,也希望能幫到更多人。

###你是否也在與父母的互動中,有著類似于文中所講的掙扎困擾呢?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好嗎?

難以釋懷。

之前有朋友在文章下面留言說:

“我恨我的媽媽,非常非常地恨,卻沒有什麼大的事件導致。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我有自我分析過:我的媽媽小時候打罵我,對我下手特別狠。而且我潛意識裡,總覺得我的媽媽曾經很恨我。她只不過現在老了,變得溫和了。我的媽媽年輕的時候脾氣挺大,但在外面是老好人。

現在這種[恨媽媽的]感受再出現也很折磨我,它是一種無形的感受。”

我是這樣回復她的:

“我蠻心疼你的。你說沒什麼大事件,但簡單幾句已經列出了好幾件在你成長過程中,對你一定傷害很大的體驗。

你對媽媽的情緒是有原因的,別輕易否定自己的感受。對媽媽的釋懷和同理心,要建立在你對自己的同理心上。”

這位朋友,和文首提問的朋友一樣,其實都在委屈自己。更具體地說,她們迫切地希望與父母和解,而因此忽略了心底那個可憐巴巴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所受到的傷害,雖然發生在過去,但卻從未真正被安撫,因此她的疼痛焦慮,日日如新。

而她的訴求越是被忽略,她的能量也越是尖銳激烈。

04

說到這裡,我想你一定已經明白,你當下所需要做的,不是勉強自己和父母多通電話,或者強咽下心裡的不適,和他們親近。

在和父母有真正親近平和的互動之前,你需要做的是首先安撫心底那個充滿被虧欠感的小女孩。

你可能會想,冤有頭債有主,寄望父母能彌補你心中的空洞,安撫那些年代久遠的傷痛,這樣你才好終於原諒他們,和他們建立更親近的關係。

然而父母只是一點點變老,變溫和,甚至總帶著眼巴巴的、不知所措的眼神望著你,卻似乎總無法安撫你心底的那個小女孩。

事實上,對那個小女孩來說,因為長期的被虧欠感,外來的各種示好已經無以真正安撫她的焦慮和心痛。

她所需要的安撫和愛的確認,到如今,只有你能給得起。

很抱歉,這個自我安撫的過程,我沒法兒通過一篇短短的文章帶你走完。我只希望,作為一個開始,你能對心中的那個小女孩,以及來自她的“彆扭”和“不肯和解”,多一些寬容保護和耐心體諒。

你越是勉強她,她不被體諒的傷痛越深,越擔心你看不到他人可能給你帶來的傷害,越會出於好意地給你更多的阻力。

在與父母和解之前,你得先尋求對內心不同情緒的寬諒、安撫。

別心急,這會需要一些時間,甚至可能需要好的諮詢師的説明,但這個過程本身便會給你許多助益。

當你心底的那個小女孩,真正體會到來自你的本我的接受、安撫、和確認,你與父母的和解才能更真誠踏實,這些年來一直折磨你的被虧欠感和傷痛感,也才有被溫潤的可能。

祝福你!

Schwartz, R. C. (2001).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al Family Systems Model. Oak Park: Trailheads Publications.

#今天本來是想用語音來回答這位元朋友的提問的,但我知道很多朋友都苦於類似的掙扎,希望寫成文章會更便於大家分享,也希望能幫到更多人。

###你是否也在與父母的互動中,有著類似于文中所講的掙扎困擾呢?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好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