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濟濼路道路工程五一前將正式通車 車道雙八變雙九

記者27日下午在濟南市濟濼路現場看到, 濟濼路快車道瀝青最後一層瀝青面層已基本攤鋪完畢, 交通標線正在施劃, 信號燈、電警等基本施工完畢, 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嶄新的標線, 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據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市政設施管理處負責人介紹, 成豐橋至小清河段長約2.8公里的濟濼路道路改造工程將於4月28日正式通車。

據介紹, 為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解決市政管網配套瓶頸問題,

濟濼路改造工程2016年10月8日晚開工建設, 去年底就已完成中粒瀝青攤鋪恢復了通行。 因冬季氣溫較低, 根據既定方案將最後一步細粒瀝青面層罩面安排在今年春天氣溫回暖後進行。

至此, 南起成豐橋, 北至小清河, 全長2.8公里的濟濼路舊貌換新顏, 為北部城區又添一條景觀走廊。 本次實施內容主要有提升了道路服務功能、市政管網配套、排水設施及交通設施完善, 結合海綿城市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提升。

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市政設施管理處負責人表示, 濟濼路是濟南市北部城區重要的門戶道路, 與緯二路、英雄山路構成濟南市唯一一條貫穿中部城區南北, 且北跨黃河, 南接103省道的重要交通走廊。

工程建設極大的改善和提升了濟濼路交通通行能力, 提升了周邊道路排水及市政配套承載能力, 是一項關乎北部城區建設發展的重點民生工程。 濟濼路道路改造工程完成後實現了“系統性規模化”的四大功能。

車道雙八變雙九一一消除道路病害, 完善交通設施, 提升道路承載能力, 改善道路通行品質

濟濼路改造工程徹底消除多年來道路的坑槽、車轍等病害問題, 極大改善提升了濟濼路交通通行能力和通行品質;本著“公交優先”的理念, 根據相關道路車輛的通行流量資料分析, 重新規劃道路標線, 快車道由原來的雙向八車道變為雙向九車道, 並在部分路段(南村辦事處至堤口路約1.4公里)首次設置單向雙排公車道,

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一定程度減少交通的擁堵;7米寬的非機動車道首次劃分為電動車與自行車道, 讓騎行者各行其道, 更大程度保障騎行者的安全;非機動車道設置違法停車抓拍系統, 更大程度保障慢行空間;對交叉路口進行交通優化, 使車輛通行更快捷、更安全, 有效改善居民出行環境, 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水氣熱一應具全, 打通市政管網瓶頸一一各種管線配套一步升級到位。 為系統性規模化改善濟濼路道路設施面貌, 實現同一路段各種管線配套一步到位, 杜絕城市道路重複挖掘問題, 以道路改造為“龍頭”, 同步統籌實施供水、供熱、燃氣等管線升級改造, 共建設各類管線總長度約19.7公里。 其中新建DN1200供水主幹管以及配水管道,

廢除多條舊有管線, 科學有效利用地下空間, 解決了供水管道老化問題, 保障周邊居民的用水需求;新建南北貫通的熱力DN1000熱水主管道, 保障周邊居民供熱, 提升了供給容量;新建承載城區中北部供給的DN400次高壓燃氣主幹管, 局部連通中壓管道, 完善了燃氣管網結構, 擴大燃氣供應覆蓋面積, 為周邊的開發建設提供穩定的燃氣供應保障。

四條排水溝提升排洪能力一一新建兩條排水溝, 徹底消除逢雨積水的“頑疾”

濟濼路道路改造工程將根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在車行道下東西兩側各建設一條雨水溝, 加上原有兩條排水溝, 共四條排水主溝, 擴大了匯水面積範圍, 提高了道路的收水、輸水能力, 減少道路徑流,能有效改造局部道路雨天積水的現象;同時對現狀兩側接入雨水系統的污水支管進行梳理,全部接入到污水管內,徹底實現雨汙分流。

透水人行道,踐行海綿理念一一多位一體實現海綿全覆蓋

濟濼路改造工程雖然在海綿試點區域以外,但仍將完全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和標準,打造多位一體的海綿道路。一是人行道結構根據“海綿城市”要求建設成為透水人行道;二是立沿石採用高低差方式將道路雨水收入綠化帶;三是對既有雨水溝進行了改造,作為調蓄池使用。

減少道路徑流,能有效改造局部道路雨天積水的現象;同時對現狀兩側接入雨水系統的污水支管進行梳理,全部接入到污水管內,徹底實現雨汙分流。

透水人行道,踐行海綿理念一一多位一體實現海綿全覆蓋

濟濼路改造工程雖然在海綿試點區域以外,但仍將完全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和標準,打造多位一體的海綿道路。一是人行道結構根據“海綿城市”要求建設成為透水人行道;二是立沿石採用高低差方式將道路雨水收入綠化帶;三是對既有雨水溝進行了改造,作為調蓄池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