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快來看!范銳平在參加這些代表團討論時都說了啥?

范銳平在參加青羊代表團討論時強調:

大力推進“中優”讓中心城區更宜居更“成都”

昨日上午, 市第十三次党代會代表范銳平同志在參加青羊代表團討論大會報告時強調, 中心城區要以堅定的政治態度, 全面貫徹落實黨代會報告精神, 保持靜氣和定力, 確保“中優”落地落實, 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讓中心城區更宜居、更“成都”。

青羊區 資料圖

討論現場氛圍濃烈。 戴志勇、詹慶、石磊、祝年貴、王瓊、張莉等代表相繼發言, 暢談對報告的體會、感受以及貫徹落實舉措。 大家一致認為, 報告政治站位高, 求真務實, 催人奮進, 高度重視民生福祉, 旗幟鮮明地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系統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國家中心城市, 怎樣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一戰略課題。 大家紛紛表示, 將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全面貫徹, 結合自身實際工作, 切實按照報告提出的“中優”等重大部署,

從規劃、產業、設施、環境等多個方面著力, 不斷優化中心城區功能, 提高產業層次, 提升城市品質, 全力以赴投身到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

在認真聽取代表發言後, 范銳平說, 近年來青羊區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戰略決策, 堅決落實市委工作部署, 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品質效益不斷提升, 城市品質持續改善, 也為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當前, 整個中心城區仍處於快速發展的上升通道。 ”范銳平說, 這次黨代會報告提出, 要堅持完善城市體系和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進, 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 全面增強城市承載能力, 不斷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適度。 對於中心城區來說,

就是要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 降低開發強度、降低建築尺度、降低人口密度, 提升產業層次、提升城市品質。 青羊區擁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厚重的歷史底蘊, 要以堅定的政治態度, 學深悟透、堅決貫徹落實黨代會報告精神;要結合青羊實際, 總結和傳承歷史經驗, 以落實“三降兩提”要求為重點, 保持靜氣和定力, 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在“中優”過程中走在前列, 讓中心城區更宜居、更“成都”。

一要積極培育都市新經濟。 圍繞城市發展方向確定產業發展取向,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高端生活性服務業, 大力培育新經濟, 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打造都市經濟新體系。 要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引導調控作用,

通過精准的產業政策, 促進符合發展方向的產業加快集聚, 推動不符合發展方向的產業加速調整、升級、轉移, “騰籠引鳳”, 逐漸使區域產業結構、產業體系和產業佈局與城市定位、戰略目標相吻合, 努力形成具有領先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產業優勢。

二要塑造天府文化新記憶。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 更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 黨代會報告提出發展“創新創造、時尚優雅、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 目的就是要進一步塑造成都的城市精神和獨特標識, 彰顯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文化魅力。 青羊區要注重把歷史文化保護和提升現代生活品質有機結合, 以寬窄巷子為標杆, 升級建設一批充分體現天府文化、天府生活的精品街道與特色街區,

豐富、拓展、提升城市文化傳承弘揚的物質載體, 打造生活城市的新樣板。

三要探索城市治理新機制。 青羊區具有人口密度大、開發強度高的鮮明特徵, 這給城市治理帶來了重大挑戰。 要堅持戰略與戰術相結合, 戰略上要樹立全域思維和歷史眼光, 遵循城市發展規律, 堅定“留白增綠”的靜氣和定力, 把聚集高層次人才、培育高層次產業、營造高品質生活作為主要目標, 努力建設高品質城區;戰術上要積極推動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職能下沉, 用“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 加強依法治理, 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

胡元坤、王波等同志參加討論。

范銳平在參加龍泉驛代表團討論時強調:

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聚焦聚力建設大車都

勇當實施“東進”的排頭兵

昨日下午,市第十三次党代會代表范銳平同志在參加龍泉驛代表團討論大會報告時強調,龍泉驛區要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產城融合,聚焦聚力建設大車都,當好實施“東進”的排頭兵。

討論現場,代表們精神振奮,何勳、杜海波、劉居榮、李樺、曾明秀等代表相繼發言。大家一致認為,報告政治站位高、形勢把握准、發展方略新、工作舉措實,“六條經驗啟示”彌足珍貴、“五個城市”建設科學系統、“東西南北中”發展格局清晰。大家紛紛表示,將堅持用報告精神統一思想、指導工作、推動發展,加快發展以汽車產業為主導的先進製造業,加強綜合承載能力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將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施“東進”的重大部署中去。

在認真聽取代表發言後,范銳平說,龍泉驛區地處成都向東向南發展的核心區域,集成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天府新區等多重政策優勢,是龍泉山現代化產業基地的重要組成區域,是我市實施“東進”、發展工業的主戰場。近年來,龍泉驛區取得的發展成績充分證明了保持發展戰略定力的極端重要性。今天聽了大家的發言,更加堅定了“東進”的信心,堅定了發展工業的信心,堅定了全力建設大車都的信心。我們要進一步凝聚共識,堅定不移地走創新驅動、科技引領、產城融合、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支撐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龍泉驛區 資料圖

范銳平指出,龍泉驛區集聚了一汽大眾、吉利·富豪、東風神龍等一大批整車企業和眾多零部件企業,基礎條件優越、集聚優勢明顯、集群效應凸顯。下一步,龍泉驛區要勇扛建設大車都的旗幟,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保持定力、聚焦聚力,加快建設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新型汽車城,推動城市永續發展,當好實施“東進”的排頭兵。

一要全力衝刺汽車產業“第一方陣”。要全力打造大車都,加快建成全國重要的乘用車製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汽車增值服務業“四大基地”,力爭到2021年整車產能突破300萬輛。要把汽車製造、研發、試驗、檢驗、教育、租賃、後服、消費、文化等充分結合,將產業鏈做長、做精、做強,形成全產業鏈發展,發揮綜合效應。

二要堅持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進一步明晰城市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空間形態,以此引領城市的規劃建設、產業佈局、交通組織、城市管理等各項工作,確保工作舉措始終服從服務於目標方向,將城市美好發展願景一步一步變為現實。要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城市的經驗,秉持產城融合發展思路,依託龍頭企業、重大項目獨立成鎮、獨立成區,形成若干區域獨立、分工協作、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產業城鎮或產城融合體,探索走出一條產城共興、形態豐富、特色鮮明的“兩化”互動發展道路,努力建設有特色、有實力、有活力、有生活的新型城市。

三要進一步提升開放水準和專業化能力。進一步提高行業領悟能力,及時掌握全球汽車行業和汽車企業發展的最新動向,始終站在國際汽車行業的最前沿;進一步提高要素配套能力,圍繞建設新型汽車城的定位,高標準、高起點做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建設,加快增強產業承載力;進一步提高物流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引導作用,暢通物流鏈條,提升投送能力,為企業不斷拓展市場覆蓋範圍創造有利條件;進一步提高政策引導能力,加強政策研究和政策儲備,堅持一業一策,著力增強政策的針對性、精准性、有效性。

總之,龍泉驛區要有大思路、大思維、大氣魄,進一步拿出“獅子”精神的狠勁、韌勁、拼勁,奮力建設大車都、當好“東進”排頭兵,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作出積極貢獻。

王波、廖仁松、徐季楨等同志參加討論。

范銳平在參加成都天府新區代表團討論時強調:

勇於改革創新,肩負“南拓”重任,強化極核功能,打造創新引擎,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

25日下午,市第十三次党代會代表范銳平同志在參加成都天府新區代表團討論市委工作報告時強調,成都天府新區要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新征程中始終當旗幟、做標杆,勇於改革創新,肩負“南拓”重任,強化極核功能,打造創新引擎,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

建設中的成都科學城 資料圖

下午2時30分許,范銳平走進成都天府新區代表團駐地,在熱烈的掌聲中與代表們一一握手,關切地詢問大家的工作情況。

代表們:報告系統回答“建設什麼樣的國家中心城市,怎樣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討論在熱烈的氛圍中進行。代表們一致認為,十二屆市委工作報告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內涵豐富、語言凝練,既承續歷史、又面向未來,既站位高遠、又腳踏實地,系統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國家中心城市,怎樣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一戰略課題,具有極強的政治性、思想性、人民性、創造性、引領性。大家一致表示,將站在實施“南拓”主戰場、主陣地、主力軍的責任高度,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堅定不移把成都天府新區建設成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新興增長極核。

范銳平同志:深化對天府新區"新"的內涵認識

在認真聽取代表發言後,范銳平說,作為國家級新區,成都天府新區在全省、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承載著四川和成都的希望和夢想。

推進天府新區建設我們重擔千鈞,重任在肩。近年來,成都天府新區按照市委工作部署,結合發展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有力推動了區域經濟社會加快發展。這次黨代會報告確定了今後五年全市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這是全市黨員幹部集體智慧的結晶和共同意願的反映,是市委精准把握當前成都發展形勢任務、科學謀劃成都未來發展作出的決策。成都天府新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走出一條符合天府新區定位、回應人民群眾願望、展示未來成都特色、體現“成都身份印記”的新區建設發展之路,不辜負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和省委寄予的厚重期望;要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新征程中始終當旗幟、做標杆,不斷深化對天府新區“新”的內涵的認識,肩負“南拓”重任,強化“極核”功能,擔當“雙核聯動”新引擎,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

一要有新的理念。要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指導城市建設發展的具體實踐,確保城市發展符合中央要求、符合時代大勢、符合發展規律,加快推進產城融合,突出國際化服務和創新型引領,把天府新區打造成為新興增長核極。

二要有新的體制。要著眼於激發社會活力、創造力和促進城市永續發展,積極學習深圳等先進城市的成功經驗,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高政府施政的精准性、穩定性、有效性,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加快構建與新區戰略目標、發展定位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具有引領示範性的管理體制,進一步增強和凸顯新區的體制優勢。

三要有新的經濟。要瞄準“高端高新高質”,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生活性服務業,著力構建以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為核心的產業體系,加快建成行政服務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區域性總部基地、高新技術產業服務基地,發展新興金融業態。

四要有新的形態。要緊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目標,肩負“千年立城”的歷史使命,堅持用科學規劃指導城市建設管理,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統籌做好交通設施、地下管網、公共設施、產業功能、生態屏障、城市天際線和城市色彩規劃,堅定“留白增綠”的靜氣和定力,不斷優化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五要有新的生活。要以對人民負責、對城市未來發展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把建設“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要求,切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施政方略、具體的城市規劃設計和日常工作佈局,始終帶著人文關懷和為民情懷規劃建設我們的城市,進一步彰顯成都“快節奏、慢生活”的品質特色,讓市民在大都市區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市民“慢下腳步、靜下心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

劉僕、王波、楊林興等同志參加討論。

成都傳媒集團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特別報導組記者 鐘文 編輯 李懷英

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聚焦聚力建設大車都

勇當實施“東進”的排頭兵

昨日下午,市第十三次党代會代表范銳平同志在參加龍泉驛代表團討論大會報告時強調,龍泉驛區要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產城融合,聚焦聚力建設大車都,當好實施“東進”的排頭兵。

討論現場,代表們精神振奮,何勳、杜海波、劉居榮、李樺、曾明秀等代表相繼發言。大家一致認為,報告政治站位高、形勢把握准、發展方略新、工作舉措實,“六條經驗啟示”彌足珍貴、“五個城市”建設科學系統、“東西南北中”發展格局清晰。大家紛紛表示,將堅持用報告精神統一思想、指導工作、推動發展,加快發展以汽車產業為主導的先進製造業,加強綜合承載能力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將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施“東進”的重大部署中去。

在認真聽取代表發言後,范銳平說,龍泉驛區地處成都向東向南發展的核心區域,集成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天府新區等多重政策優勢,是龍泉山現代化產業基地的重要組成區域,是我市實施“東進”、發展工業的主戰場。近年來,龍泉驛區取得的發展成績充分證明了保持發展戰略定力的極端重要性。今天聽了大家的發言,更加堅定了“東進”的信心,堅定了發展工業的信心,堅定了全力建設大車都的信心。我們要進一步凝聚共識,堅定不移地走創新驅動、科技引領、產城融合、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支撐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龍泉驛區 資料圖

范銳平指出,龍泉驛區集聚了一汽大眾、吉利·富豪、東風神龍等一大批整車企業和眾多零部件企業,基礎條件優越、集聚優勢明顯、集群效應凸顯。下一步,龍泉驛區要勇扛建設大車都的旗幟,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保持定力、聚焦聚力,加快建設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新型汽車城,推動城市永續發展,當好實施“東進”的排頭兵。

一要全力衝刺汽車產業“第一方陣”。要全力打造大車都,加快建成全國重要的乘用車製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汽車增值服務業“四大基地”,力爭到2021年整車產能突破300萬輛。要把汽車製造、研發、試驗、檢驗、教育、租賃、後服、消費、文化等充分結合,將產業鏈做長、做精、做強,形成全產業鏈發展,發揮綜合效應。

二要堅持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進一步明晰城市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空間形態,以此引領城市的規劃建設、產業佈局、交通組織、城市管理等各項工作,確保工作舉措始終服從服務於目標方向,將城市美好發展願景一步一步變為現實。要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城市的經驗,秉持產城融合發展思路,依託龍頭企業、重大項目獨立成鎮、獨立成區,形成若干區域獨立、分工協作、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產業城鎮或產城融合體,探索走出一條產城共興、形態豐富、特色鮮明的“兩化”互動發展道路,努力建設有特色、有實力、有活力、有生活的新型城市。

三要進一步提升開放水準和專業化能力。進一步提高行業領悟能力,及時掌握全球汽車行業和汽車企業發展的最新動向,始終站在國際汽車行業的最前沿;進一步提高要素配套能力,圍繞建設新型汽車城的定位,高標準、高起點做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建設,加快增強產業承載力;進一步提高物流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引導作用,暢通物流鏈條,提升投送能力,為企業不斷拓展市場覆蓋範圍創造有利條件;進一步提高政策引導能力,加強政策研究和政策儲備,堅持一業一策,著力增強政策的針對性、精准性、有效性。

總之,龍泉驛區要有大思路、大思維、大氣魄,進一步拿出“獅子”精神的狠勁、韌勁、拼勁,奮力建設大車都、當好“東進”排頭兵,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作出積極貢獻。

王波、廖仁松、徐季楨等同志參加討論。

范銳平在參加成都天府新區代表團討論時強調:

勇於改革創新,肩負“南拓”重任,強化極核功能,打造創新引擎,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

25日下午,市第十三次党代會代表范銳平同志在參加成都天府新區代表團討論市委工作報告時強調,成都天府新區要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新征程中始終當旗幟、做標杆,勇於改革創新,肩負“南拓”重任,強化極核功能,打造創新引擎,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

建設中的成都科學城 資料圖

下午2時30分許,范銳平走進成都天府新區代表團駐地,在熱烈的掌聲中與代表們一一握手,關切地詢問大家的工作情況。

代表們:報告系統回答“建設什麼樣的國家中心城市,怎樣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討論在熱烈的氛圍中進行。代表們一致認為,十二屆市委工作報告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內涵豐富、語言凝練,既承續歷史、又面向未來,既站位高遠、又腳踏實地,系統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國家中心城市,怎樣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一戰略課題,具有極強的政治性、思想性、人民性、創造性、引領性。大家一致表示,將站在實施“南拓”主戰場、主陣地、主力軍的責任高度,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堅定不移把成都天府新區建設成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新興增長極核。

范銳平同志:深化對天府新區"新"的內涵認識

在認真聽取代表發言後,范銳平說,作為國家級新區,成都天府新區在全省、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承載著四川和成都的希望和夢想。

推進天府新區建設我們重擔千鈞,重任在肩。近年來,成都天府新區按照市委工作部署,結合發展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有力推動了區域經濟社會加快發展。這次黨代會報告確定了今後五年全市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這是全市黨員幹部集體智慧的結晶和共同意願的反映,是市委精准把握當前成都發展形勢任務、科學謀劃成都未來發展作出的決策。成都天府新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走出一條符合天府新區定位、回應人民群眾願望、展示未來成都特色、體現“成都身份印記”的新區建設發展之路,不辜負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和省委寄予的厚重期望;要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新征程中始終當旗幟、做標杆,不斷深化對天府新區“新”的內涵的認識,肩負“南拓”重任,強化“極核”功能,擔當“雙核聯動”新引擎,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

一要有新的理念。要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指導城市建設發展的具體實踐,確保城市發展符合中央要求、符合時代大勢、符合發展規律,加快推進產城融合,突出國際化服務和創新型引領,把天府新區打造成為新興增長核極。

二要有新的體制。要著眼於激發社會活力、創造力和促進城市永續發展,積極學習深圳等先進城市的成功經驗,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高政府施政的精准性、穩定性、有效性,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加快構建與新區戰略目標、發展定位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具有引領示範性的管理體制,進一步增強和凸顯新區的體制優勢。

三要有新的經濟。要瞄準“高端高新高質”,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生活性服務業,著力構建以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為核心的產業體系,加快建成行政服務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區域性總部基地、高新技術產業服務基地,發展新興金融業態。

四要有新的形態。要緊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目標,肩負“千年立城”的歷史使命,堅持用科學規劃指導城市建設管理,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統籌做好交通設施、地下管網、公共設施、產業功能、生態屏障、城市天際線和城市色彩規劃,堅定“留白增綠”的靜氣和定力,不斷優化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五要有新的生活。要以對人民負責、對城市未來發展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把建設“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要求,切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施政方略、具體的城市規劃設計和日常工作佈局,始終帶著人文關懷和為民情懷規劃建設我們的城市,進一步彰顯成都“快節奏、慢生活”的品質特色,讓市民在大都市區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市民“慢下腳步、靜下心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

劉僕、王波、楊林興等同志參加討論。

成都傳媒集團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特別報導組記者 鐘文 編輯 李懷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