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探訪韭山列島:過去的家園,現在的保護區

清晨5時, 太陽即將升起, 靜謐的小島非常美麗。 王晨輝 攝

4月23日, 伴著柴油機的轟鳴, 南韭山島越來越遠, 漸漸變成一個小點, 消失在視線中,

黃小寶不禁長歎一口氣, 儘管過些日子還會再回來, 但每次離開, 他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傷。

黃小寶說, 儘管早已在爵溪鎮上安家, 但他的心裡始終割捨不了對南韭山的眷戀。 這個一度繁華, 現在靜寂的島嶼, 對於他來說, 寄託著全部的鄉愁。

離島之前, 黃小寶的眼裡充滿留戀。 王晨輝 攝

開拓

荒蕪的島嶼上, 他們開闢家園

1966年夏天, 8歲的黃小寶, 離開了象山爵溪鎮的家, 和父母兄弟姐妹一起, 經過一艘小木帆船整整8小時的顛簸, 來到了20公里外的南韭山島。

南韭山島是韭山列島的本島, 是一個4.1平方公里的島嶼。 這個面積在島嶼中已經不算很小, 要知道, 三沙市的永興島經擴建後也只有2.6平方公里。

從附近的小島上拍到的南韭山島全貌。 王晨輝 攝

島上有碼頭, 有水泥路, 也有不少房子, 環島走一圈需要一天, 但整個島沒有常住居民, 只住著韭山列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和少數過去生活在島上的村民。

史料記載, 東晉年間南韭山島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 但是一直沒有常住居民, 黃小寶是島上第一代居民, 也是唯一的一代常住居民, 這是後話。

黃小寶清楚的記得, 剛上南韭山島時, 生活環境很艱苦, 住的是茅草屋, 喝的是雨水, 但是大家都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鄉建設, 白天造房、修路、墾荒, 晚上大夥兒圍在篝火邊聊天、唱歌,

日子過得倒也很開心。

南韭山島一角。 王晨輝 攝

大人們忙著幹活, 孩子們怎麼辦, 總是在島上瘋玩也不是回事兒, 在全島人的努力下, 1967年上半年, 南韭山小學建成了, 象山縣還派了位公辦教師來過來, 為孩子們上課。 黃小寶說, 老師叫盛行方, 當時是個20多歲的小夥子,

為人很隨和, 沒有一點老師的架子, 很快就和孩子們打成了一片。

說是小學, 其實就是一個小屋子, 20多個孩子, 各個年齡的都有, 有的父母還把學齡前的孩子送過來。 盛行方在教學上很有辦法, 先給高年級的孩子講課, 在高年級孩子做作業時, 又給低年級孩子講, 同時安排高年級的孩子輔導低年級的, 有的年級只有一兩個孩子, 盛行方也沒有冷落他們。 他對課堂的高效利用, 使每個學生的成績都有所提高。

島上的每一條路,都凝聚著當時南韭山人的心血。王晨輝 攝

直到現在,說起自己的啟蒙老師,黃小寶還是充滿感激。“老師在島上一待就是8年,我的哥哥、弟弟全是他的學生,當年我們玩得最開心的遊戲,就是堆泥巴,老師也陪著我們一起玩,大家一個個都成了小泥人兒。”

繁華

有商店和影院,冬天飄滿酒香

小學畢業後,黃小寶考到了縣裡的中學,1977年,高中畢業的他,本有機會留在縣城工作,卻主動要求回到南韭山島,當一名教師。

“1975年盛老師走後,學校一直沒有一個穩定的教師,而高中畢業的我當時也是全島最高學歷的人了。”黃小寶說,他想回去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非常喜歡那個島,把那裡當成自己真正的家鄉。

這些廢棄的拖拉機,講述著島嶼當年的熱鬧。王晨輝 攝

不到20歲的黃小寶很快成了南韭山島新任“孩子王”,也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歡,除了以往的語文、數學課,他還開設了音樂、體育和美術課,並且連續舉辦了三屆校園運動會。黃小寶驕傲地說,他的學生裡,出了好幾個大學生,有一位還讀到了博士畢業。

經過10多年的建設,南韭山島已呈現一片繁華的盛景。一間間寬敞的民房,一條條寬闊的道路,一個個清澈的水井,這個有著1000多人的島嶼,和當時所有的鄉村一樣,這裡也充滿著希望和活力。

“你看,現在這些破敗的房子,都是當年建的,款式相當時尚,也符合海島特色。”說著,黃小寶便把記者領進了一個房子,石砌的牆壁、鋼筋混凝土的柱子。這樣的房子非常堅固,能夠抵禦海上的大風。“這裡以前是商店,小孩的零食,大人的煙酒,都可以在這裡買到。”

除了商店,島上還有一個露天影院,每週會放映兩次,放電影的時候也是全島人最開心的時候,大家都會趕過來。《智取威虎山》《海港》《平原作戰》《難忘的戰鬥》……直到今天,黃小寶還能清楚地記得在這裡看過的每一場電影,說出裡面的主要情節。

那時候,島上男的出海打魚,女的在地裡種菜,地瓜、花生、土豆、番茄等,都在島上有所種植,一到冬天,家家戶戶都會用地瓜釀酒,整個島上都彌漫著一股濃濃的酒香。

島上平地不多,房子大多建在路邊。王晨輝 攝

“酒缸就放在家家戶戶的門口,到哪裡都能喝到酒,有時候幹活幹累了,喝一大口地瓜燒,嚼一小粒花生米,那個美啊!”說到這兒,黃小寶不禁笑出了聲,如今他每天都會喝上兩杯地瓜燒,卻再也找不到當年的感覺。

夕陽下,小島安靜,美麗。王晨輝 攝

衰落

居民紛紛回遷,島嶼重返靜寂

然而,這樣的繁華沒有持續太久,1980年開始,由於缺少避風港灣等原因,南韭山島的居民開始陸續回到爵溪鎮上,1981年,南韭山小學也撤了,孩子們也都去鎮裡的學校上學。

到了1986年,所有的居民都撤離了島嶼,繁華的南韭山,一下子重歸靜寂。房子空了,路也沒人走了,水井邊結滿滿蛛網,一些房子的門口,還推放著廢棄的農具和衣物。

南韭山島的碼頭上,依稀還能感受到一些繁華。王晨輝 攝

如今,走在南韭山島的路上,你能感覺到一份難得的靜謐,一邊是大海的波濤聲,一邊是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早上,能夠看到太陽從海平線上升起,夜間,可以欣賞繁星點點。對於久居城市的人們來說,這裡可以享受清靜,可以放鬆心情,而對於像黃小寶這樣把這裡當成故鄉的村民來說,這種清靜帶來的,多少有些失落。

破敗的民房卻告訴我們,當年的繁華是回不來了。王晨輝 攝

離島後的黃小寶,先是在爵溪小學教書,後來到企業上班,也做過幾年生意,但是他最難以忘卻的,還是在南韭山島上的生活。

“有時候,我會搭乘漁船到島上看看,帶一顆島上草回去種著,看著它就好像看著家鄉。我也會對我的孩子們到海邊,指著南韭山島的方向,對他們說,這裡是我們的故鄉。”

這是當時島上村民取水的井。王晨輝 攝

希望

鳥兒鳴魚暢遊,展現別樣的熱鬧

上島後,你看快能看到這塊保護區的牌子。王晨輝 攝

200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浙江省韭山列島省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2011年4月,保護區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沉寂多年的南韭山島,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隨著保護的升級,韭山列島的鳥兒也越來越多,黃嘴白鷺、岩鷺、紅隼、赤腹鷹、雀鷹等各種鳥兒紛紛到來,一到夏天,南韭山島周邊的島嶼一樣,成了海鳥的天堂。

在其他地方漁業資源紛紛枯竭的今天,韭山列島的魚類也有所增加,大黃魚、烏賊的數目增加較大,據調查,保護區附近海域共有海洋生物97個品種,其中海龜、玳瑁、棱皮龜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種類;獸類共有5目5科6種,其中江豚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種類。

太陽每天都在升起,希望也從來沒有消失。王晨輝 攝

“2010年,就在南韭山——泗礁一帶,發現20多頭江豚陸續躍出海面戲耍,持續時間3-4分鐘。”韭山列島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工作人員丁鵬對記者介紹。保護區在南韭山島設立了管理工作站,長期派駐工作人員駐島管理,常駐人員3人。

2014年,闊別家鄉30多年後,黃小寶和幾個鄉親又回到了南韭山島,這次,他的主要是協助保護區做一些工作。

“我們對南韭山島的感情最深,也最支援保護工作。”黃小寶說,他的主要工作,是巡查島嶼,防止外人偷捕魚類及偷挖珍貴藥材,同時,在海上栽培紫菜,此外,島上移動電信塔的發電也是他們負責的。

如今,黃小寶的妻子,兒子也時常來南韭山島幫助他,他的弟弟黃新安,也負責駕駛爵溪到南韭山島的漁政船,一家人的生活,重新又圍繞南韭山島展開。

保護區在島上設的工作站,這裡也成了全島唯一有人氣的地方。王晨輝 攝

隨著南韭山島名氣的增加,也有一些遊客搭乘漁船來到這裡,主要是一些資深的驢友,去年就來了五六十人,黃小寶又負責照料他們的生活。

“要來南韭山島旅行,需要做很多準備,我更希望有更多人知道和關注這裡。”黃小寶說,保護區成立之後,很多小時候才見到的動物又回來了,呈現出另外一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他開始越來越明白保護區的重要性,對於家鄉的未來,黃小寶很有信心。

島上的每一條路,都凝聚著當時南韭山人的心血。王晨輝 攝

直到現在,說起自己的啟蒙老師,黃小寶還是充滿感激。“老師在島上一待就是8年,我的哥哥、弟弟全是他的學生,當年我們玩得最開心的遊戲,就是堆泥巴,老師也陪著我們一起玩,大家一個個都成了小泥人兒。”

繁華

有商店和影院,冬天飄滿酒香

小學畢業後,黃小寶考到了縣裡的中學,1977年,高中畢業的他,本有機會留在縣城工作,卻主動要求回到南韭山島,當一名教師。

“1975年盛老師走後,學校一直沒有一個穩定的教師,而高中畢業的我當時也是全島最高學歷的人了。”黃小寶說,他想回去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非常喜歡那個島,把那裡當成自己真正的家鄉。

這些廢棄的拖拉機,講述著島嶼當年的熱鬧。王晨輝 攝

不到20歲的黃小寶很快成了南韭山島新任“孩子王”,也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歡,除了以往的語文、數學課,他還開設了音樂、體育和美術課,並且連續舉辦了三屆校園運動會。黃小寶驕傲地說,他的學生裡,出了好幾個大學生,有一位還讀到了博士畢業。

經過10多年的建設,南韭山島已呈現一片繁華的盛景。一間間寬敞的民房,一條條寬闊的道路,一個個清澈的水井,這個有著1000多人的島嶼,和當時所有的鄉村一樣,這裡也充滿著希望和活力。

“你看,現在這些破敗的房子,都是當年建的,款式相當時尚,也符合海島特色。”說著,黃小寶便把記者領進了一個房子,石砌的牆壁、鋼筋混凝土的柱子。這樣的房子非常堅固,能夠抵禦海上的大風。“這裡以前是商店,小孩的零食,大人的煙酒,都可以在這裡買到。”

除了商店,島上還有一個露天影院,每週會放映兩次,放電影的時候也是全島人最開心的時候,大家都會趕過來。《智取威虎山》《海港》《平原作戰》《難忘的戰鬥》……直到今天,黃小寶還能清楚地記得在這裡看過的每一場電影,說出裡面的主要情節。

那時候,島上男的出海打魚,女的在地裡種菜,地瓜、花生、土豆、番茄等,都在島上有所種植,一到冬天,家家戶戶都會用地瓜釀酒,整個島上都彌漫著一股濃濃的酒香。

島上平地不多,房子大多建在路邊。王晨輝 攝

“酒缸就放在家家戶戶的門口,到哪裡都能喝到酒,有時候幹活幹累了,喝一大口地瓜燒,嚼一小粒花生米,那個美啊!”說到這兒,黃小寶不禁笑出了聲,如今他每天都會喝上兩杯地瓜燒,卻再也找不到當年的感覺。

夕陽下,小島安靜,美麗。王晨輝 攝

衰落

居民紛紛回遷,島嶼重返靜寂

然而,這樣的繁華沒有持續太久,1980年開始,由於缺少避風港灣等原因,南韭山島的居民開始陸續回到爵溪鎮上,1981年,南韭山小學也撤了,孩子們也都去鎮裡的學校上學。

到了1986年,所有的居民都撤離了島嶼,繁華的南韭山,一下子重歸靜寂。房子空了,路也沒人走了,水井邊結滿滿蛛網,一些房子的門口,還推放著廢棄的農具和衣物。

南韭山島的碼頭上,依稀還能感受到一些繁華。王晨輝 攝

如今,走在南韭山島的路上,你能感覺到一份難得的靜謐,一邊是大海的波濤聲,一邊是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早上,能夠看到太陽從海平線上升起,夜間,可以欣賞繁星點點。對於久居城市的人們來說,這裡可以享受清靜,可以放鬆心情,而對於像黃小寶這樣把這裡當成故鄉的村民來說,這種清靜帶來的,多少有些失落。

破敗的民房卻告訴我們,當年的繁華是回不來了。王晨輝 攝

離島後的黃小寶,先是在爵溪小學教書,後來到企業上班,也做過幾年生意,但是他最難以忘卻的,還是在南韭山島上的生活。

“有時候,我會搭乘漁船到島上看看,帶一顆島上草回去種著,看著它就好像看著家鄉。我也會對我的孩子們到海邊,指著南韭山島的方向,對他們說,這裡是我們的故鄉。”

這是當時島上村民取水的井。王晨輝 攝

希望

鳥兒鳴魚暢遊,展現別樣的熱鬧

上島後,你看快能看到這塊保護區的牌子。王晨輝 攝

200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浙江省韭山列島省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2011年4月,保護區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沉寂多年的南韭山島,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隨著保護的升級,韭山列島的鳥兒也越來越多,黃嘴白鷺、岩鷺、紅隼、赤腹鷹、雀鷹等各種鳥兒紛紛到來,一到夏天,南韭山島周邊的島嶼一樣,成了海鳥的天堂。

在其他地方漁業資源紛紛枯竭的今天,韭山列島的魚類也有所增加,大黃魚、烏賊的數目增加較大,據調查,保護區附近海域共有海洋生物97個品種,其中海龜、玳瑁、棱皮龜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種類;獸類共有5目5科6種,其中江豚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種類。

太陽每天都在升起,希望也從來沒有消失。王晨輝 攝

“2010年,就在南韭山——泗礁一帶,發現20多頭江豚陸續躍出海面戲耍,持續時間3-4分鐘。”韭山列島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工作人員丁鵬對記者介紹。保護區在南韭山島設立了管理工作站,長期派駐工作人員駐島管理,常駐人員3人。

2014年,闊別家鄉30多年後,黃小寶和幾個鄉親又回到了南韭山島,這次,他的主要是協助保護區做一些工作。

“我們對南韭山島的感情最深,也最支援保護工作。”黃小寶說,他的主要工作,是巡查島嶼,防止外人偷捕魚類及偷挖珍貴藥材,同時,在海上栽培紫菜,此外,島上移動電信塔的發電也是他們負責的。

如今,黃小寶的妻子,兒子也時常來南韭山島幫助他,他的弟弟黃新安,也負責駕駛爵溪到南韭山島的漁政船,一家人的生活,重新又圍繞南韭山島展開。

保護區在島上設的工作站,這裡也成了全島唯一有人氣的地方。王晨輝 攝

隨著南韭山島名氣的增加,也有一些遊客搭乘漁船來到這裡,主要是一些資深的驢友,去年就來了五六十人,黃小寶又負責照料他們的生活。

“要來南韭山島旅行,需要做很多準備,我更希望有更多人知道和關注這裡。”黃小寶說,保護區成立之後,很多小時候才見到的動物又回來了,呈現出另外一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他開始越來越明白保護區的重要性,對於家鄉的未來,黃小寶很有信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