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開創新局面 實現新跨越-專訪自貢市大安區區委書記張昭國

天時、地利、人和, 才能繁榮興旺。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與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發展機遇、“十三五”規劃和大安區十一次黨代會戰略部署所繪就的宏偉藍圖、大安自身新一輪產城發展空間的開啟、大安區風清氣正, 心齊勁足的發展氛圍與發展動力……

近幾年發展成績喜人的大安區, 在新時代下, 迎來最好的歷史機遇、擁有最大的內修優勢、下定最強的發展信心, 如何把握新機遇、謀求新作為、實現新跨越?大安區區委書記張昭國為本報記者介紹了今年大安的發展思路。

記者:2017年, 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

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也是大安轉型突破、加快發展的關鍵之年。 做好全年的工作意義重大, 請問今年大安的發展思路是什麼?

張昭國:如何在動力重構的大背景下搶抓機遇、後發趕超, 考量著我們的能力和擔當。

開放決定命運, 自閉等於自棄。 要把握重點, 抓住關鍵, 推動轉型突破加速崛起。 要切實強化“觀念不新、大安難興”的意識, 牢固樹立“敢破敢立、敢為人先”和“三看三幹”理念, 推動工作取得跨越式發展。 正確處理好“穩”和“進”、“快”和“好”、“揚”和“棄”、“管”和“放”四對關係。

要圍繞既定工作目標和工作理念, 突出抓好六項重點任務:一是強化產業支撐, 厚植優二興三新優勢;二是突出交通先行, 建設互聯互通新體系;三是堅持全域統籌,

構建城鄉一體新形態;四是堅持開明開放, 增強區域發展新動能;五是致力民生改善, 形成共建共用新格局;六是推進民主法治, 開創社會治理新局面。

2017年, 大安區將乘勢而上、砥礪奮進, 緊扣“推動振興發展、決勝全面小康”主題, 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引領,

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 堅持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 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在深刻理解市黨代會報告提出的‘11335’總體佈局的科學內涵基礎上, 謀當前、謀長遠、謀大局, 確定了‘11555’戰略部署即:建設一個“開明開放、幸福美麗、欣欣向榮新大安”;一個“堅持”, 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引領;加快“五大工程”建設, 建設“兩園、兩城、一目的地”;開展“五項工作”, 包括“交通先行、產業支撐、生態建設、民生改善、依法治理”;做好“五大保障”, 主要是把党的建設作為保障。

其中“五大工程”與市委提出的“三個加快”的發展定位是高度契合、一脈相承的, 這將成為我們建設開明開放、幸福美麗、欣欣向榮新大安的強力支撐!“五大工程”是承接專案落地、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和主要載體,

將堅持“實”字當頭、“幹”字為先, 把大安的局開好, 把大安的事幹好。

由此, 我們已制定主要經濟發展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 力爭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 力爭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

力爭增長8.5%;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5%, 力爭增長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9.5%, 力爭增長9.5%、10%。

記者:今年大安將怎樣促產業發展, 推進“項目年”活動, 實現工業強區、服務業興區?

張昭國:著力項目帶動穩增長, 突出產業支撐強動力。 深入實施“項目年”活動, 切實抓牢抓實專案工作。 堅持“抓發展必須抓項目、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 聚力主抓重大項目, 全年爭取專案260個以上、各類資金30億元以上。

今年, 我區將力促中華彩燈大世界等38個項目開工建設, 加快推進牛佛沱江二橋及連接線、沱江航道“六改四”等28個續建項目建設, 確保燎北路、樓房灣水庫等10個項目建成投入使用。 全年重大項目投資完成50億元以上,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8億元以上。 市上成立了17個重大專案指揮部,其中絕大多數與大安息息相關,為了抓住這個發展機遇,大安區成立了市級領導聯繫重大項目指揮部涉大安區項目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將市級領導聯繫重大專案指揮部在大安的專案細化目標,明確責任領導、責任人,工作推進情況一週一報。

其中,我區特別組建了沱江航道及牛佛重裝產業園建設指揮部,明確工作職責、完善工作機制,深入調研,精心統籌,狠抓落實。已初步就產業及園區規劃進行定位,牛佛二橋連接線預計明年底就能建成通車。而沱江航道“六改四”項目建成後,航道條件大幅改善,這兩個關乎大安區通江達海物流大通道的關鍵專案,正在有條不紊全力推進。

同時,強化產業支撐,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加快自貢北部工業園及牛佛重裝產業園規劃建設,啟動園區骨幹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儘快形成產業承載能力。加大工業項目推進力度,開工建設創新碳素、鴻圖矽膠製品、電氣成套設備生產線等項目,加快推進龍騰機械、德明電站等專案建設,實施東聯泵閥、天花井食品等企業技改項目。全年新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戶、專精特新企業5戶。

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服務業興區”戰略,壯大產業規模,促進結構調整,努力增強產業競爭力和發展支撐力。做優做實產業規劃。堅持“兩輪驅動、三化聯動”的產業發展思路,調優產業空間佈局,加快培育規模適度、相對聚集發展的產業支撐體系。

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堅持內涵提升與外延擴張並舉,引導支援企業運用現代資訊技術、高新技術改造提升裝備製造、機械加工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食品加工等產業。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全力推進川南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大力發展大市場、大商貿、大物流,著力培育發展電子商務、文旅創意、總部經濟等新興業態。推動專業市場、特色商街、社區商業提檔升級,著力構建充滿活力、特色鮮明的“川南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地”。

記者:改革是發展的不竭動力,今年大安區如何著力利用改革攻堅增強發展活力,以創新驅動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張昭國:新常態孕育新機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與長江經濟帶建設、省委大力實施“三大發展戰略”、推進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市委持續推進“五個自貢”建設、著力構建區域中心城市,這些都將為我區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雙加速”帶來新機遇。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編制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制定出臺一批專項改革方案。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簡政放權。積極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辦學。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改革。探索建立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准入、退出機制。

強化創新驅動。大力推進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縣建設,不斷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全力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支援政策。加快培育創新主體,更加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建設創新平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扎實開展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建設,申報專利300件以上、授權150件以上。鼓勵支援企業加強管理、創新機制,組織企業家參加現代經營管理培訓,幫助企業培育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引導企業開展規範化股份制改造,推動符合條件的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進入創業板、新三板市場。

深化開放合作。積極承接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區、天府新區輻射帶動,主動融入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加強交流合作,實現借勢借力發展。重點圍繞“五大工程”,推進全產業鏈專業化、精細化招商。完善招商引資責任考核機制,堅持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帶隊招商,積極參加西博會、科博會、農博會、川商返鄉發展大會等投資促進活動。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4個以上,到位市外資金100億元以上。抓好主導產業招商引資,重點引進現代商貿物流業、市場帶動型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龍頭企業和配套產業鏈。

市上成立了17個重大專案指揮部,其中絕大多數與大安息息相關,為了抓住這個發展機遇,大安區成立了市級領導聯繫重大項目指揮部涉大安區項目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將市級領導聯繫重大專案指揮部在大安的專案細化目標,明確責任領導、責任人,工作推進情況一週一報。

其中,我區特別組建了沱江航道及牛佛重裝產業園建設指揮部,明確工作職責、完善工作機制,深入調研,精心統籌,狠抓落實。已初步就產業及園區規劃進行定位,牛佛二橋連接線預計明年底就能建成通車。而沱江航道“六改四”項目建成後,航道條件大幅改善,這兩個關乎大安區通江達海物流大通道的關鍵專案,正在有條不紊全力推進。

同時,強化產業支撐,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加快自貢北部工業園及牛佛重裝產業園規劃建設,啟動園區骨幹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儘快形成產業承載能力。加大工業項目推進力度,開工建設創新碳素、鴻圖矽膠製品、電氣成套設備生產線等項目,加快推進龍騰機械、德明電站等專案建設,實施東聯泵閥、天花井食品等企業技改項目。全年新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戶、專精特新企業5戶。

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服務業興區”戰略,壯大產業規模,促進結構調整,努力增強產業競爭力和發展支撐力。做優做實產業規劃。堅持“兩輪驅動、三化聯動”的產業發展思路,調優產業空間佈局,加快培育規模適度、相對聚集發展的產業支撐體系。

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堅持內涵提升與外延擴張並舉,引導支援企業運用現代資訊技術、高新技術改造提升裝備製造、機械加工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食品加工等產業。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全力推進川南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大力發展大市場、大商貿、大物流,著力培育發展電子商務、文旅創意、總部經濟等新興業態。推動專業市場、特色商街、社區商業提檔升級,著力構建充滿活力、特色鮮明的“川南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地”。

記者:改革是發展的不竭動力,今年大安區如何著力利用改革攻堅增強發展活力,以創新驅動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張昭國:新常態孕育新機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與長江經濟帶建設、省委大力實施“三大發展戰略”、推進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市委持續推進“五個自貢”建設、著力構建區域中心城市,這些都將為我區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雙加速”帶來新機遇。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編制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制定出臺一批專項改革方案。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簡政放權。積極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辦學。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改革。探索建立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准入、退出機制。

強化創新驅動。大力推進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縣建設,不斷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全力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支援政策。加快培育創新主體,更加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建設創新平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扎實開展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建設,申報專利300件以上、授權150件以上。鼓勵支援企業加強管理、創新機制,組織企業家參加現代經營管理培訓,幫助企業培育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引導企業開展規範化股份制改造,推動符合條件的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進入創業板、新三板市場。

深化開放合作。積極承接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區、天府新區輻射帶動,主動融入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加強交流合作,實現借勢借力發展。重點圍繞“五大工程”,推進全產業鏈專業化、精細化招商。完善招商引資責任考核機制,堅持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帶隊招商,積極參加西博會、科博會、農博會、川商返鄉發展大會等投資促進活動。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4個以上,到位市外資金100億元以上。抓好主導產業招商引資,重點引進現代商貿物流業、市場帶動型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龍頭企業和配套產業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