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嶽飛的這首絕句,不遜于《滿江紅》!

嶽飛的《滿江紅》中, 盡是展現了他的愛國壯志, 此作亦是他的代表作。

嶽飛一生戎馬倥傯, 在其短暫的歲月中, 留下的詩文不多。

文如其人, 詩如其人, 也就彌足珍貴。 嶽飛的這首絕句《池州翠微亭》, 雖屬登臨覽景之作, 卻通篇是精忠報國的仁心壯志, 不遜於其代表作《滿江紅》詞。

岳飛《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岳飛《池州翠微亭》詩淺析

起句好像一個“淡入”的鏡頭。 只見一位騎馬之人, 遠遠而來, 近前之後, 乃見是一位全副戎裝的青年將軍, 氣宇軒昂, 雄姿煥發, 戰袍沾滿了塵土。 落筆即緊緊抓住“塵土”的細節, 具體形像。 繼以“滿征衣”三字加以描寫, 何以“滿征衣”?且又是“經年”呢?這便可以想到:那位騎馬的將軍, 也屬“一年三百六十日, 都是橫戈馬上行”的人!(戚繼光《馬上作》詩句)一開始就給人一個鮮明突出的印象。

只見他來至山下, 立即循路而上。 特特:特地, 類如黃庭堅《減蘭》“中秋多雨, 常是樽壘狼藉去。 今夜雲開, 須道嫦娥特地來。 ”特特:強調乃是一償夙願, 疊音又兼狀摹聲。

尋芳:點明意旨。 經年驅馳疆場, 塵土滿身, 難得片刻休憩之機, 現攬勝尋芳。 如此豪情雅興, 幾人能比?尋芳二字, 給全詩奠定了濃郁的抒情基調。 一個“上”字, 那不顧疲勞、急切登臨之情, 溢於言表。

翠微:即翠微亭, 唐時所建, 依山傍水, 風景幽美。 據《九華錄》:“池州齊山, 山腳插入清溪, 石色青蒼可畫, 洞穴半出水中, 清溪直接大江, 境界豁然。 又其旁, 拔起數峰, 謂之小九華。 皆齊山最勝處也。 又其上, 即翠微亭, 是為山顛。 ”翠微亭在齊山九頂口南隅。 歷代文人雅士, 多來此覽勝。 晚唐杜牧任池州刺史時,

有《九日齊山登高》的華章傳世, 宋之孔平仲、吳仲複等, 來此留有佳作。

終年運籌帷幄, 南北驅馳, 疆場鏖戰, 今能一睹河山景致, 該是何等的愜意歡欣!將軍站在翠微亭, 放眼峰巒秀穀, 山光水色, 如入畫景, 一切仿佛是生平未見過的奇觀, 禁不住“好山呀!好水呀!”連聲讚歎。 詩人不就具體的景物著筆, 概而言之, 顯得空靈蘊藉, 突出了山花草木, 泉流溝壑, 各具風采之意。 兩個“好”字, 切時切境, 抒發乍見勝景的驚喜歡悅之情。 不足:不盡, 或不夠的意思。 全句明白如話, 語近情遙。

正當他陶醉于壯麗秀美的山水勝景之際, 忽聞蹄聲得得, 戰馬嘶鳴, 猛然驚悟, 已是空庭皎月, 銀輝瀉地, 於是飛馳而去。 月夜齊山, 別有洞天, 機遇難逢, 況又是來此尋芳,

何以竟策馬揮鞭離去?美景雖然迷人, 但軍情更系人心懷, 這裡又以美景渲染反襯詩人那種時刻憂國憂民的境界。 借戰馬催人著筆, 側面切入, 倍覺深沉有力, 耐人尋味。 戰馬尚且念念不忘疆場賓士, 更何況誓志“一鞭直指清河洛”、“待從頭, 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的將軍。

緊接以“月明歸”三字相呼應關合, “催歸”二字傳情寫意, 常字生輝, 歸字更是詩中之眼, 用“歸”來縮合全篇, 一腔對山河的深沉愛戀, 立即化成了捍衛河山的英雄壯舉。 這一結句, 畫龍點睛, 華光四射, 映照得全詩熠熠生輝, 詩人的英雄形像, 立地頂天!敘事, 寫景, 抒情, 映襯, 烘托, 各盡其妙。 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主張:“每至落句, 常須含思, 不得語盡思窮”。 此詩此句, 深得個中奧妙。

通覽全詩, 首句意在一個“滿”字, 次句側重一個“上”字, 第三句強調一個“看”字, 結句突出一個“歸”字, 而上述四字, 又同為一個隱含的“愛”字所連綴, 保國愛民的境界, 熔鑄其中。

正是:

大好河山無限愛, 金戈鐵馬寫豪邁;

三十功名塵與土, 精忠報國銘心懷!

歡迎關注本號!

發佈正能量, 接力正能量, 讓您每天充滿正能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