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龍曉華:發展全域旅遊 加快脫貧發展

發展全域旅遊 加快脫貧發展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副書記、州長 龍曉華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遊資源富集, 擁有150個國字型大小生態文化旅遊品牌及鳳凰古城、老司城、裡耶古城、矮寨大橋等一大批知名旅遊景區, 形成了世界遺產游、古城古鎮游、歷史文化游、自然山水遊、民俗風情遊、鄉村旅遊、紅色旅遊等7大生態文化旅遊產品體系。

近年來, 自治州堅持把生態文化旅遊業作為最大的發展門路, 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成為全國十大旅遊熱點和高增長地區。 旅遊業已率先成為全州百億產業。

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力爭到2018年, 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到2020年, 全州接待遊客突破80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00億元, 把旅遊產業打造成脫貧攻堅、富民強州的支柱產業。

注重規劃引領,

推進州域國土景區化

圍繞建設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公園的總戰略、總願景, 抓住打造張吉懷精品生態文化旅遊經濟帶建設的機遇, 把州域國土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整體謀劃推進。

編制全域旅遊總體規劃, 構建自治州全域旅遊發展“一個龍頭(鳳凰)、一個中心(吉首)、兩條鄉村遊精品線(土家探源、神秘苗鄉)、四大核心景區(鳳凰古城、矮寨奇觀、老司城、裡耶古城)、兩條風光帶(沅水、酉水)、一個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公園”的空間佈局, 打造“景城一體、景村一體、景業一體、全民參與”的全域旅遊目的地。

認真謀劃、包裝一批旅遊建設專案, 力爭每年旅遊項目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 發展鄉村旅遊, 建設60個鄉村旅遊精品村、整治300個傳統村落, 建設兩條生態文化鄉村遊精品線, 打造6大村寨群, 實現旅遊產業扶貧10萬人。

注重融合發展,

推進旅遊業態多元化

深化旅遊業供給側改革, 發展“旅遊+文化”“旅遊+農業”“旅遊+工業”, 建設一批文化旅遊精品, 發展一批茶葉、獼猴桃、椪柑等觀光旅遊農業示範園, 開發一批果蔬採摘、休閒農莊、家庭農場、四季花海等休閒農業, 打造織錦、蠟染、苗繡、銀飾、踏虎鑿花等“湘西製造”特色旅遊商品品牌。 發展休閒游、養生遊、探奇遊、研學游、商務遊等新業態, 構建“快旅慢遊”新格局。

注重配套建設,

推進旅遊設施標準化

加快建設湘西機場、張吉懷高鐵、黔張常鐵路、永吉高速、龍桑高速, 建成1000公里旅遊公路、1000公里生態旅遊景觀走廊和1000公里旅遊慢行體系, 打造湘西旅遊“一小時交通圈”。

推進旅遊廁所革命, 3年新建、改擴建旅遊廁所500個左右, 實現國家3A級以上旅遊景區和60個鄉村旅遊精品村旅遊廁所全覆蓋。

加快州、縣市、景區三級旅遊集散中心建設。 推進旅遊標識系統建設。 建立湘西旅遊大資料中心和旅遊資訊公共服務平臺, 實現重點區域全覆蓋, 推進旅遊設施標準化。

注重環境整治,

推進旅遊服務規範化

開展旅遊環境整治, 以“美麗湘西”建設為抓手, 打造景觀廊道、美麗通道;推行“河長制”,

加強酉水、沅水州內段及旅遊區河流保護, 實現河流淨化、美化;加快重點旅遊村鎮和高速公路、國省道、通景公路兩側可視範圍內房屋特色民居改造, 打造最美城鎮、最美村寨。

實施“管理人才培訓、專業人才培養、緊缺人才引進”三大工程, 引進一批旅遊職業經理人、旅遊規劃專業人才、旅遊電子商務人才、旅遊行銷策劃人才。

注重創品奪牌,

推進旅遊景區品牌化

加大品牌景區創建, 創建一批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區、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字型大小品牌。 加大國家等級旅遊景區創建, 力爭到2020年, 全州國家3A級以上旅遊景區達到40家以上、4A級旅遊景區15家以上、5A級旅遊景區4家以上。

實施全州旅遊資源“一盤棋”整合行動,

打響“神秘湘西”品牌。 舉辦中國·鳳凰苗族銀飾服飾文化節、土家族舍巴節等重大旅遊節慶活動, 將《邊城》培育成知名實景演藝品牌。 拓展入境遊市場, 鞏固港澳、韓國市場, 積極開發東南亞、歐美等境外客源市場。

注重機制創新,

推進旅遊治理現代化

建立“1+3+N”綜合管理機制, 形成“黨委統攬、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管理機制。 實施市場監管、旅遊、物價、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 完善“110”快速處置機制, 提升區域綜合管理能力。

組建湘西旅遊集團, 力爭實現IPO上市。 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PPP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 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援。

探索組建州旅遊發展委員會。 通過發展全域旅遊, 形成共建共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美好生活的新格局。

形成共建共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美好生活的新格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