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工齡和退休工資有什麼關係?

工齡是指職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的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

工齡可分為一般工齡和本企業工齡。 一般工齡是指職工從事生產、工作的總的工作時間。

在計算一般工齡時, 應包括本企業工齡。

本企業工齡(連續工齡)是指工人、職員在本企業內連續工作的時間。

一般工齡包括連續工齡, 能計算為連續工齡的, 同時就能計算為一般工齡;但一般工齡不一定就是連續工齡。

連續工齡和本企業工齡在含義上有一些差別, 即連續工齡不僅包括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 而且包括前後兩個工作單位可以合併計算的工作時間。

機關、事業單位為有別於企業用"工作年限", 實際上連續工齡和工作年限的含義和作用是相同的。

工齡分為兩種:

1.連續工齡 :即累計工作的時間年限2.本企業工齡:在本企業內連續工作的時間

提醒

一下五種情況計入“本企業工齡”企業轉讓、改組合併, 原有職工仍留企業工作的, 其在轉讓、改組合併前的工齡計入本企業工齡。 職工因工負傷停止工作的醫療期間, 全部計入本企業工齡。 職工因患疾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的醫療期間, 在6個月內的, 計入本企業連續工齡超過6個月病癒後仍未回原企業工作的,
除超過6個月的期間不計入工齡外, 其前後本企業的工齡仍應合併計算。 職工留職停薪期間、留用察看期間, 計入本企業工齡。

然而在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以後, 就以實際繳費年限作為您退休和計發養老保險待遇的依據, 工齡對社會保險沒有影響。 工齡事關養老保險金, 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以後, 以實際個人累計繳費年限也就是工齡, 之前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 一般來說要繳滿15年, 到退休時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 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 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 個人帳戶金額, 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個人累計繳費年限越高, 則計算的基本養老金越高。

養老金計算方法解析:

退休時每月的養老金是由兩部分組成的

退休時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全省上年平均工資*繳費指數(最低養老金基數0.7-最高養老金基數2)*繳費年限(最低15年,

最高40年)*1%

簡化公式(如果按照15年來繳納養老金)(最低基數)基本養老金=全省上年平均工資*0.7(最低基數)*15%(最低繳費年限15年)

個人養老金

個人養老金=個人養老金帳戶/(男139, 女174)

個人養老金帳戶裡面的錢怎麼來的?

每月養老金帳戶進賬=社保基數*8%(全國各地養老金基數都不一樣)

舉例子對比:

假定張四在60歲退休時, 全省上年度在崗員工月均勻薪酬為4000元。 繳費基數為0.7時。

如果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

基本養老金=4000x0.7x15x1%=420元。

每月養老金帳戶=4000x8%=320元

個人養老金=57600/139=414元

那麼張四每個月可領取的養老金=420+414=834元。

如果累計繳費年限為30年時

基本養老金=4000x0.7x30x1%=840元

每個月養老金帳戶=4000x8%=320元

個人養老金=115200/139=828元

那麼張四每個月可領取的養老金=840元+828=1668元!

如果按照個人工資作為繳費比例的話, 繳費年限越久,退休後可領取的養老金將會更多!

繳費年限越久,退休後可領取的養老金將會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