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新發展理念的哲學智慧

發展是時代的主題, 同時也是每個時代需要麵對的問題。 對“什麼是發展”、“怎樣發展”、“為誰發展”等問題的回答, 貫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曆史脈絡, 指導著我們的實踐。 新時期以“五大發展”為核心的新發展理念提出, 更是彰顯了辯證思維和哲學智慧, 是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思考、新成果。 全麵把握“五大發展”, 深刻理解新發展理念, 在哲學的層麵思考其所涉及的問題, 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以人為本的價值屬性

發展的價值問題是發展的核心問題, 弄不明白為什麼發展, 關於發展其他問題的回答就無從談起。

馬克思主義認為, 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 是曆史發展的主體。 所以, 在馬克思主義的語境下, 發展問題歸根到底是人的發展問題, 任何時候談發展, 都不能離開人。

以“五大發展”為核心的新發展理念與傳統發展理念的不同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念, 以現實的人作為發展目的, 指向人的“整體發展”。 在新發展理念那, 作為社會發展的動力和結果, 人的發展是根本, 社會的發展為人的發展提供保障, 二者是統一的。 新發展理念秉承“發展為了人民, 發展依靠人民, 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的發展價值, 追求一種“美好生活”, 即一種“更加充實”而非“更加富裕”的生活, 不單純依靠GDP的增長作為評判發展的指標。

《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強調:“共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 作出更有效的製度安排, 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增強發展動力, 增進人民團結, 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價值屬性, 在發展的目的上, 詮釋了新時期改革發展的指向性問題。

普遍聯係的整體視角

要實現全麵的發展, 必須以整體的視角, 以普遍聯係的思路看待發展, 推動發展, 而不能囿於一隅, 單一發展。 這要求我們要從發展理念、發展戰略、發展思路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

不然便會引致發展過程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的出現。

新發展理念以問題為導向, 升級傳統的、單一的發展思路、發展模式, 秉承社會有機體各方麵發展的內在聯係和內在邏輯體係, 使各方麵相互支撐。 在發展過程中, 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發展是社會的整體運動, 而不是某一部分單一的獨立運動, 不但需要政府各部門之間的相互統籌, 更需要社會方方麵麵的共同促進。 要謀求經濟、政治、文化相互協作、相互推動, 既強調培育發展新動力, 調整經濟結構、推進供給側改革、擴大內需, 又堅持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既強調“綠水青山”, 嚴格劃定生態紅線, 又秉承和諧共生、綠色發展;既著眼公平正義, 又要使全體人民在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

這足已顯現, 以“五大發展”為核心的新發展理念提出是注重普遍聯係整體性發展邏輯的集中表現, 它強調發展的全麵、協調和可持續;強調社會各要素的綜合。 在事關發展的諸多重大關係中, 運用整體性理念處理好發展中出現的困難、問題與重要戰略機遇期之間的關係, 體現鮮明的問題導向, 是馬克思主義社會有機體理論下堅持普遍聯係原理的印證, 蘊含著運用哲學思維處理現實問題的智慧。

各有側重的矛盾辯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不同發展階段麵臨著不同的矛盾和問題, 針對各種矛盾、各種複雜關係, 發展過程中要特別關注矛盾的辯證統一。

必須承認的是,

我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會產生極個別深層次矛盾, 如經濟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環境資源壓力加大等。 這些都與我國經濟發展“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徵不無關係。 要妥善處理好各類矛盾, 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矛盾的辯證理論, 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的觀點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新發展理念認為, 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與人民日益增長物質需要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要解決這一主要矛盾, 離不開發展, 隻有依靠發展, 才能保持社會主義製度旺盛的生命力。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 麵臨著我國基本國情的“三個沒有變”, 我們提出了“四個全麵”的戰略佈局。 對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四個全麵’的戰略佈局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 “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新發展理念強調以“五大發展”為核心,正是推進“四個全麵”戰略佈局實現的需要,它創造性地回答了“四個全麵”建設過程需要抓住的主要矛盾,為當前我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找準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的著力點。

合規律性的邏輯理路

事物發展都是有規律的,隻有合規律性的發展理念,才能符合發展實踐並將實踐引向深入,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所謂合規律性,就是遵循客觀規律的要求,認識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規律、尊重規律、合乎規律的基礎上,積極發揮人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把握規律。以“五大發展”為核心的新發展理念的形成是一個客觀的曆史過程,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結果,充分體現了發展的合規律性。

新發展理念合乎自然發展規律,倡導綠色發展。自然發展的內在規律告訴我們,如果違背其限度,必然會引致環境的惡化,人類隻會自食其果。新發展理念倡導綠色發展,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為價值取向,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與實踐,強調“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通過調節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在合乎自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實現發展。

新發展理念尊重社會發展規律,提出開放發展、共用發展。社會規律本質上說,與自然規律一樣,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這是客觀必然的,它蘊含在曆史主體的社會活動中,並在曆史主體的社會活動中得以體現。但與自然發展規律不同的是,社會規律是有人參與的,是有意識的,人基於主體能動性的自覺活動能對其產生重要影響。正如恩格斯所言,“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將被人們熟練地運用,因而將聽從人們的支配”。新發展理念堅持的開放發展、共用發展,注重發展的內外聯動。一方麵,找到發展的新支點。另一方麵,啟動發展的內源性基礎,這正是在秉承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是針對我國當前發展階段提出適應社會發展的理論指導。

新發展理念堅持經濟發展規律,主張創新發展。從曆史上看,每一輪經濟的迅猛發展都離不開創新,農業革命帶來農耕文明的繁榮,工業革命帶來工業社會的興盛。新發展理念在上一輪科技革命所提供的動能接近尾聲之時,主張創新發展,在尊重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抓住新的曆史機遇期,從創新這一關鍵點入手,挖掘經濟發展潛力,找到了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可以看出,以“五大發展”為核心的新發展理念符合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充分表達了發展的合理性內容,體現了發展的合規律性。

“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新發展理念強調以“五大發展”為核心,正是推進“四個全麵”戰略佈局實現的需要,它創造性地回答了“四個全麵”建設過程需要抓住的主要矛盾,為當前我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找準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的著力點。

合規律性的邏輯理路

事物發展都是有規律的,隻有合規律性的發展理念,才能符合發展實踐並將實踐引向深入,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所謂合規律性,就是遵循客觀規律的要求,認識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規律、尊重規律、合乎規律的基礎上,積極發揮人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把握規律。以“五大發展”為核心的新發展理念的形成是一個客觀的曆史過程,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結果,充分體現了發展的合規律性。

新發展理念合乎自然發展規律,倡導綠色發展。自然發展的內在規律告訴我們,如果違背其限度,必然會引致環境的惡化,人類隻會自食其果。新發展理念倡導綠色發展,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為價值取向,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與實踐,強調“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通過調節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在合乎自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實現發展。

新發展理念尊重社會發展規律,提出開放發展、共用發展。社會規律本質上說,與自然規律一樣,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這是客觀必然的,它蘊含在曆史主體的社會活動中,並在曆史主體的社會活動中得以體現。但與自然發展規律不同的是,社會規律是有人參與的,是有意識的,人基於主體能動性的自覺活動能對其產生重要影響。正如恩格斯所言,“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將被人們熟練地運用,因而將聽從人們的支配”。新發展理念堅持的開放發展、共用發展,注重發展的內外聯動。一方麵,找到發展的新支點。另一方麵,啟動發展的內源性基礎,這正是在秉承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是針對我國當前發展階段提出適應社會發展的理論指導。

新發展理念堅持經濟發展規律,主張創新發展。從曆史上看,每一輪經濟的迅猛發展都離不開創新,農業革命帶來農耕文明的繁榮,工業革命帶來工業社會的興盛。新發展理念在上一輪科技革命所提供的動能接近尾聲之時,主張創新發展,在尊重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抓住新的曆史機遇期,從創新這一關鍵點入手,挖掘經濟發展潛力,找到了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可以看出,以“五大發展”為核心的新發展理念符合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充分表達了發展的合理性內容,體現了發展的合規律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