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吃藥不怕,就怕吃錯藥,藥師教你明白用藥

文丨藥療君, 編丨丹丹

據國家衛生部報導, 中國每年約有19.2萬人死於藥源性疾病, 全球死亡的病人中有1/3是死於不合理用藥。 從歷史上看, 20世紀初期至21世紀初來所發生的驚人藥害事件就有17起, 至少死亡2萬餘人, 還有上萬人致殘。

所有的藥物都有如雙刃劍一樣, 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傷害, 不論是中藥還是西藥, 如抗生素使用過後可能出現的一些過敏反應, 甚至造成視聽神經的損害。 而一些具有鎮靜催眠作用的藥物造成的藥物依賴等等。 由此可見, 用藥治病時, 有用藥劑量, 服用間隔時間等方面一定要遵醫囑, 不可自作主張, 隨心所欲的服用, 否則會造成嚴重後果。

不良反應的定義:

不良反應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應用藥物預防、診斷或治療疾病過程中, 發生與治療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

咋一看這句話有點相互矛盾, 按正常用法用量,

又發生與治療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 那這個藥到底是能治病還是不能治病啊?

首先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被稱之為不良反應

1. 藥物的後遺反應:是指停藥後還有遺留的效果, 如用於鎮靜催眠的苯巴比妥, 服藥過後次日會出現宿醉現象,

但是停藥後可消失。

2. 特異質反應:就是指用藥之後, 會發生跟藥理作用無關的反應, 但是這都是發生在少數人的身上。 如青黴素, 在口服和輸液過程中會出現的過敏性休克。

3. 藥物的致畸作用:是指在妊娠期的前三個月, 因為服用了某種藥物而造成的胎兒先天畸形。 如發生在20世紀50至60年代初期的反應停事件, 因為服用了可以緩解孕吐的沙利度胺, 而導致大量“海豹畸形嬰兒”出生。

4. 藥物的致癌作用:就是可以導致癌症的藥物。 如治療高血壓的利血平, 長期服用有可能引發乳房腫瘤。

5. 藥物的致突變作用:遺傳因數DNA的構成發生突然變異和染色體異常。 如用於抗寄生蟲病的呋喃嘧酮, 有致突變作用和胚胎毒性, 孕婦和育齡婦女不宜服用。

知道了以上這些小知識, 不良反應您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