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外甥疏于管教,性情乖戾,舅舅以“送羊”教其做人——送羊教甥

【生活往前, 故事繼續】圖文無關

在冀南豫北一帶, 自古就有送羊的習俗。 所謂“送羊”是指外公、外婆給外孫, 或舅舅給外甥送羊。 送羊多在農曆六月,

故稱六月為羊月, 當地人至今還有六月忌食羊肉的習俗。 每年夏收剛過, 出嫁的女兒都會帶著新麥面蒸的饅頭冋娘家瞧娘, 當地人稱作“行麥禮”。 當地有句俗語說:收罷麥子打完場,老少閨女去瞧娘。 瞧娘不全為瞧娘, 為著跟娘去要羊。 一進農曆六月, 家有外孫、外甥的人家, 就開始送羊了。

送羊原先送活羊, 後來逐漸演變為送面羊了。 面羊是用白麵精心蒸作而成, 造型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很有民間文化藝術味道。 面羊有大羊和小羊之分。 “羊”嘴裡含有黑豆, “羊”身上都用木梳印上“花帶”。 除了面羊外, 不少地方還附帶送一些面蒸的小耍物, 如青蛙、兔子、蛇、刺蝟、虎、雙頭魚等動物。

送羊一般在六月初一開始, 初十結束,

也有的地方把送羊的時間延長到六月底。 每到送羊之日, 城鄉上下像過節一樣熱鬧。 家家戶戶灶房飄香, 主人都會安排一桌美酒佳餚, 款待娘家貴客。

送羊的習俗是對子女的一種德孝傳統教育, 每年送羊寓意就是讓下一代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 讓孝道代代相傳。

說起送羊的由來, 這裡面還有一段動人的民間傳說。 從前, 魏縣漳河岸上, 有一戶王姓人家。 丈夫生病過世, 妻子劉氏與獨生子寶兒相依為命。 劉氏視寶兒為掌中珠, 有求必應, 百依百順, 百般嬌寵呵護他。 在劉氏的嬌慣下,寶兒越發頑劣, 任性使氣, 不服管教。

劉氏望子成龍心切, 寶兒小小年紀就被送到學堂讀書。 然而, 寶兒貪玩, 不愛學習, 不求上進, 而且還不安生, 成天不是跟學伴鬥嘴打架,

就是跟教書先生搞惡作劇, 不讓母親省心。 三天兩頭有人上門告狀, 劉氏著急上火, 氣得拍腿直哭。 劉氏常常苦口婆心地數落寶兒, 可他不僅不聽, 而且還髙聲大嗓地跟她吵架。 寶兒屢教不改, 屢說不聽,劉氏心力交瘁, 無奈之下, 只得向娘家求助。

一到娘家, 劉氏就傷心落淚, 向父親劉老漢說道:“您外孫一天一天長大, 既不好好幹活, 又不愛讀書, 更不懂得孝敬長輩。 他天天惹是生非,肇事不斷, 讓人鬧心。 女兒我一個婦道人家, 實在管不了他。 這樣下去, 如何得了。 ”劉老漢一聽, 怒火中燒, 氣不打一處來, 決心上門, 好好管一管這個不懂事的孩子。 在王家, 劉老漢煞費苦心, 好說歹說, 寶兒強嘴瞪眼, 就是不領情。 劉老漢盛怒之下,拳棍加身,

痛打了寶兒一頓, 但仍無濟於事。 最後, 劉老漢也拿這個寶貝外孫沒辦法。

寶兒長到十二三歲, 性情乖戾, 更不像話。 這一天, 他又耍弄教書先生, 把墨汁放在屋門頂上, 待先生一進門,灑了一身。 先生氣急敗壞, 厲聲說了他幾句, 用板子打了他幾下, 他竟然跟先生叫板, 把先生推倒在地。 先生實在吃不消, 管教不了, 只得把寶兒開除了。

寶兒輟學在家, 更像脫了韁的野馬, 無法無天。 劉氏難過得飯吃不下, 覺睡不好,整日以淚洗面。

這年農曆六月, 麥收已過,劉氏帶著新蒸的白麵饃饃到娘家串親戚。 劉氏心裡憋屈, 又向娘家人訴苦。 劉老漢無計可施,不住地搖頭歎息。 恰在這時, 孩子在外地當教官的秀才舅舅回來了。 秀才見老父親坐在籐椅上愁眉緊鎖, 長籲短歎,再瞧瞧姐姐在一旁淚流滿面的樣子, 忙問家裡出了什麼事。 “還不是寶兒這個混帳東西沒出息, 不爭氣, 讓你姐姐鬧心嘛!”劉老漢捋了捋鬍鬚, 氣呼呼地說。

弟弟學問大, 見識廣, 是遠近聞名的秀才, 他興許有辦法管治寶兒。 劉氏想到這裡,急忙鼻涕一把,淚一把,把寶兒的種種劣行向秀才弟弟一五一十地哭訴了—遍。

秀才弄明白了事情原委,坐下來喝了一口茶水,笑著說:“不就是孩子頑劣,不聽話嘛!多大個事呀!你們犯得著這麼生氣嗎?寶兒的事交由我辦好了。”

“寶兒如此頑劣,不懂事,你能管教得了嗎?”劉老漢面有難色,憂心忡忡地說。“沒問題,你們就瞧好等喜訊吧。”秀才拍著胸脯,自信滿滿地說。最後,秀才吩咐姐姐:“明天我和老爹到你家去,你們娘倆在家等著。”當晚,秀才和劉老漢父子倆嘀咕到深夜,如此這般,依計行事。

第二天上午,秀才和劉老漢父子倆趕著一隻大羊和兩隻小羊來到王家。秀才把大羊拴在院內老榆樹下,卻把兩隻小羊丟在院外,讓父親看著。小羊羔見不到羊媽媽,急得“咩咩”直叫,秀才就是不讓小羊羔進門。寶兒見狀,大惑不解,問道:“秀才舅舅,您為啥把大羊和小羊羔分開,不讓它們在一塊呢?”“舅舅這樣做自有道理。你小子一會兒就明白了。”秀才神秘地笑了笑說。快晌午了,秀才看到兩隻小羊羔餓極了,才把它們放進家門。

小羊羔“咩”了一聲,急急地向羊媽媽跑去,雙腿跪在羊媽媽腹下,津津有味地吃起奶來。寶兒看到這場景,十分好奇,問道:“秀才舅舅,小羊羔怎麼跪著吃羊媽媽的奶呢?”秀才隨即答道:“這就叫羊羔跪乳。小羊羔知道羊媽媽生它養它不容易,它們跪下吃奶,就是為了感謝羊媽媽的養育恩情啊!”寶兒聽罷心頭一顫,托起了小腦瓜,不由得多看了幾眼。只見小羊羔吸吮著奶汁,還不時搖動著尾巴,像是向羊媽媽致謝。而羊媽媽一邊給小羊羔餵奶,一邊為它添著皮毛。

時值中午,驕陽火辣辣的炙烤著大地。大熱天小鳥都躲在樹蔭裡,.只有幾隻小烏鴉在頭頂上“哇哇”地叫著,飛來飛去。劉老漢指給寶兒看,說道:“樹杈上那不是小烏鴉在餵食大烏鴉嗎?”寶兒仰頭仔細一看,只見一隻大烏鴉臥在樹窩裡,仰著頭,張著嘴,接受小烏鴉一口一口餵食。寶兒見狀,瞪大了眼睛,又驚奇地問道:“秀才舅舅,大烏鴉怎麼還讓小烏鴉餵食呢?”

秀才頓了頓,歎了口氣說:“唉,大烏鴉老了,飛不動,覓不了食了。如果小烏鴉不懂事,不去喂它,它就會餓死的。這就是烏鴉反哺。”寶兒聽了,恍然大悟,羞愧地低下了頭。秀才看到寶兒幡然悔悟,接下來又意味深長地說:“羊羔還知道跪乳,烏鴉還知道反哺,你作為一個人,難道還不知道感恩盡孝嗎?”“秀才舅舅,您啥也不要再說了,我已全明白了。我要向娘賠罪。”寶兒說罷,就跑著進了屋。

看到外公年邁蒼老的面容,再瞧瞧母親日益憔悴的身子,寶兒心頭一酸,雙膝跪地,放聲大哭,說道:“娘,您為養兒累垮了身子,操碎了心,都是兒子不孝,不懂事,惹您生氣。以後,我一定要悔過自新,重新做人,讓您過上好日子。”劉氏又驚又喜,激動得熱淚盈眶,連忙說道:“我兒,快起來。知錯就改,改了就好。為娘就希望你以後有出息,做好人。”大功告成,秀才和劉老漢對視了一下,會意地笑了。

從此,寶兒痛改前非,像換了個人似的,走上了正道。當天下午,寶兒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學館,向教書先生請罪。先生見他真心悔過,言辭誠懇,就原諒並留下了他。寶兒專心攻讀詩書,再也不惹是生非了。他放學回家,總是力所能及地幫母親幹些家務。此外,他還不時地逗母親開心。左鄰右舍看在眼裡,喜在心頭,紛紛對寶兒刮目相看,讚歎不已。

為了長期看管寶兒,秀才或劉老漢每年六月初都來為他送羊。每到送羊這天,劉氏買酒置菜,忙裡忙外,好生招待娘家客人。寶兒照例跪謝外公或秀才舅舅,並把當年的表現一一向他們稟報,敬請指正。

街坊鄰居聽說後,認為“送羊教甥”的法子好,紛紛效仿。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久而久之,就成了習俗。後來,由於年年送羊,對娘家人來說,是一種負擔;而對外甥家來說,也沒必要。於是,活羊就變成了面蒸的羊。農曆六月的送羊節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

劉氏想到這裡,急忙鼻涕一把,淚一把,把寶兒的種種劣行向秀才弟弟一五一十地哭訴了—遍。

秀才弄明白了事情原委,坐下來喝了一口茶水,笑著說:“不就是孩子頑劣,不聽話嘛!多大個事呀!你們犯得著這麼生氣嗎?寶兒的事交由我辦好了。”

“寶兒如此頑劣,不懂事,你能管教得了嗎?”劉老漢面有難色,憂心忡忡地說。“沒問題,你們就瞧好等喜訊吧。”秀才拍著胸脯,自信滿滿地說。最後,秀才吩咐姐姐:“明天我和老爹到你家去,你們娘倆在家等著。”當晚,秀才和劉老漢父子倆嘀咕到深夜,如此這般,依計行事。

第二天上午,秀才和劉老漢父子倆趕著一隻大羊和兩隻小羊來到王家。秀才把大羊拴在院內老榆樹下,卻把兩隻小羊丟在院外,讓父親看著。小羊羔見不到羊媽媽,急得“咩咩”直叫,秀才就是不讓小羊羔進門。寶兒見狀,大惑不解,問道:“秀才舅舅,您為啥把大羊和小羊羔分開,不讓它們在一塊呢?”“舅舅這樣做自有道理。你小子一會兒就明白了。”秀才神秘地笑了笑說。快晌午了,秀才看到兩隻小羊羔餓極了,才把它們放進家門。

小羊羔“咩”了一聲,急急地向羊媽媽跑去,雙腿跪在羊媽媽腹下,津津有味地吃起奶來。寶兒看到這場景,十分好奇,問道:“秀才舅舅,小羊羔怎麼跪著吃羊媽媽的奶呢?”秀才隨即答道:“這就叫羊羔跪乳。小羊羔知道羊媽媽生它養它不容易,它們跪下吃奶,就是為了感謝羊媽媽的養育恩情啊!”寶兒聽罷心頭一顫,托起了小腦瓜,不由得多看了幾眼。只見小羊羔吸吮著奶汁,還不時搖動著尾巴,像是向羊媽媽致謝。而羊媽媽一邊給小羊羔餵奶,一邊為它添著皮毛。

時值中午,驕陽火辣辣的炙烤著大地。大熱天小鳥都躲在樹蔭裡,.只有幾隻小烏鴉在頭頂上“哇哇”地叫著,飛來飛去。劉老漢指給寶兒看,說道:“樹杈上那不是小烏鴉在餵食大烏鴉嗎?”寶兒仰頭仔細一看,只見一隻大烏鴉臥在樹窩裡,仰著頭,張著嘴,接受小烏鴉一口一口餵食。寶兒見狀,瞪大了眼睛,又驚奇地問道:“秀才舅舅,大烏鴉怎麼還讓小烏鴉餵食呢?”

秀才頓了頓,歎了口氣說:“唉,大烏鴉老了,飛不動,覓不了食了。如果小烏鴉不懂事,不去喂它,它就會餓死的。這就是烏鴉反哺。”寶兒聽了,恍然大悟,羞愧地低下了頭。秀才看到寶兒幡然悔悟,接下來又意味深長地說:“羊羔還知道跪乳,烏鴉還知道反哺,你作為一個人,難道還不知道感恩盡孝嗎?”“秀才舅舅,您啥也不要再說了,我已全明白了。我要向娘賠罪。”寶兒說罷,就跑著進了屋。

看到外公年邁蒼老的面容,再瞧瞧母親日益憔悴的身子,寶兒心頭一酸,雙膝跪地,放聲大哭,說道:“娘,您為養兒累垮了身子,操碎了心,都是兒子不孝,不懂事,惹您生氣。以後,我一定要悔過自新,重新做人,讓您過上好日子。”劉氏又驚又喜,激動得熱淚盈眶,連忙說道:“我兒,快起來。知錯就改,改了就好。為娘就希望你以後有出息,做好人。”大功告成,秀才和劉老漢對視了一下,會意地笑了。

從此,寶兒痛改前非,像換了個人似的,走上了正道。當天下午,寶兒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學館,向教書先生請罪。先生見他真心悔過,言辭誠懇,就原諒並留下了他。寶兒專心攻讀詩書,再也不惹是生非了。他放學回家,總是力所能及地幫母親幹些家務。此外,他還不時地逗母親開心。左鄰右舍看在眼裡,喜在心頭,紛紛對寶兒刮目相看,讚歎不已。

為了長期看管寶兒,秀才或劉老漢每年六月初都來為他送羊。每到送羊這天,劉氏買酒置菜,忙裡忙外,好生招待娘家客人。寶兒照例跪謝外公或秀才舅舅,並把當年的表現一一向他們稟報,敬請指正。

街坊鄰居聽說後,認為“送羊教甥”的法子好,紛紛效仿。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久而久之,就成了習俗。後來,由於年年送羊,對娘家人來說,是一種負擔;而對外甥家來說,也沒必要。於是,活羊就變成了面蒸的羊。農曆六月的送羊節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