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棵茶樹的生意經

從賣茶葉到品茗茶、賞茶藝, 上猶園村的單一茶經濟變成茶產業

一棵茶樹的生意經(聚焦新產業新業態)

“白雲峰下兩旗新, 膩綠長鮮穀雨春。

”最美人間四月天, 走進上猶縣梅水鄉園村, 只見近萬畝茶園連成一片綠色海洋。 漫步其中, 一股淡淡的茶香撲鼻而來。 園村自古因茶葉出名, 如今“茶園經濟”再度引人注目, 走出現代農業的新路。

如何讓一棵茶樹撬動農村經濟?“跳出農業幹農業, 必須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讓傳統農業全鏈條升值。 ”園村村書記陳有才說, 園村堅持走差別化道路, 以茶樹為紐帶打造特色茶園, 從採茶到品茗茶, 再到賞茶藝、茶文化, 好生態催生出新的生產力。

生產方式變了:

種茶用上新科技, “金字招牌”不褪色

美麗園村 幸垂有攝

“千山環野立, 一水抱村流”, 九曲彎彎的河谷, 巍峨的龍頭山, 群山雲海簇擁著一個美麗村莊——梅水鄉園村, 贛南茶葉第一村。

“把山當田來耕、把茶當稻來種、把茶當花來護。 ”園村人種茶的歷史可追溯到明清時期。 在那時, “園村綠茶”在贛南茶市就已經頗有名聲。 無論是產茶數量, 還是茶葉品質, 園村都無愧於“贛南茶葉第一村”的稱號。 園村人自古一脈相傳,

堅持要種最美味的茶。

種出好茶葉不容易。 園村種植茶葉多年, 但靠一家一戶, 品質好壞參差不齊。 “打響這個拳頭產品, 必須以科技引領產業轉型。 ”梅水鄉副鄉長黃學銘認為。

園村茶園監控設備 幸垂有攝

同樣是種茶, 種法不一樣了。 一踏入鬱鬱蔥蔥的園村生態茶園基地,

一列列整齊矗立的白色柱子, 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工作人員介紹說, 這是農業物聯網監控設備, 可以感知周邊溫度、濕度、陽光等資訊, 並將資料傳輸到物聯網終端。

園村因地制宜, 科學種茶, 建設生態家園。 由原來的人放天養, 轉變為科技帶動土壤改良、品種普查、科技推廣, 加快茶葉種植向專業化、生態化轉型升級。

“一個可視探頭就像一座小氣象站, 能偵察茶樹生長環境, 搜集各方面的資訊。 ”猶江綠月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威丞告訴記者, 通過資料分析, 茶農們能準確把握茶葉生長的最佳條件, 何時澆水, 何時施肥, 種出來的茶葉更清香爽口。

“利用農業物聯網平臺, 遠端監控查看茶葉製作全過程, 從茶區的選擇、鮮葉的採摘到師傅純手工製作,

全方位24小時監控, 從而保證茶葉品質。 ”“以前種茶看天吃飯, 現在缺啥補啥。 ”陳威丞介紹說, 過去不懂科學種茶, 品種雖好, 但品質不如人意。 現在有了科學指導, 茶葉品質有了保障。

園村連片茶園 幸垂有攝

推動土地流轉、集約經營。 截至2016年底,園村土地流轉面積占比達28%,擁有合作社3家,家庭農場2家。

向優質農產品轉型,園村不鬆勁。去年全村著力實現農業標準化、農民職業化與農場特色化,確保“贛南茶葉第一村”的“金字招牌”不褪色。

銷售方式變了:

搭上“互聯網+”快車,好產品賣好價錢

曬乾的園村綠茶 羅江華攝

有了好產品,怎麼賣出好價錢?

2016年,園村成立了農村電商合作社,帶來銷售方式轉變。“現在基本靠訂單銷售,大型超市和茶葉配送中心直接下單,不再像以前那樣茶農各自為戰。”園村“郵樂購”電商服務站創辦人張健介紹,今年春茶銷售季節,電商發揮了主力軍作用,短短7天,明前茶供不應求,還賣出好價錢。

“形如彎月、茶香若蘭、滋味鮮爽、湯色清澈”是園村綠茶的標籤,咱園村茶葉不愁賣。”62歲的茶農羅秋蓮,是地地道道的園村人,見證了園村茶園的變遷。她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園村茶葉有幾百畝,一到收穫季節,本地賣不掉,茶民就一袋一袋挑到碼頭,運到船上,賣到外地。到上世紀80年代,茶葉種植增長,園村人就騎車載著籮筐去賣茶。2000年前後,縣城有了專門的茶葉銷售市場,茶葉品牌公司也紛紛成立,園村綠茶邁開了腳步,一箱一箱往外賣。

新鮮採摘的園村綠茶 幸垂有攝

近年來,政府引導,電商企業紛紛落戶園村。據縣電商辦工作人員統計,目前,梅水鄉電商平臺達5家,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破百萬元。賣茶葉步入“互聯網+”時代。

據介紹,以茶產業作為新增長點,園村初步形成種茶、銷茶及茶產品深加工一體化經營,實現了從單一農產品生產向多元化經營轉型。目前,梅水鄉園村有農戶912戶、3629人,家家戶戶都種茶,全村連片種植茶葉面積近萬畝。通過輻射帶動,該村2016年茶產業總產值達到1500萬元,茶樹成了當地名副其實的致富樹。

經營方式變了:

融入文化基因,園村茶園賣風景

遊客觀賞園村茶藝表演 羅江華攝

園村是全國一村一品茶葉村。對於園村人來說,單純賣茶葉感覺不過癮。“你看這近萬畝的茶林,一年就能吸引上萬遊客慕名而來。”陳有才說,以茶為媒,園村將“賣茶”變為“賣風景”“賣生活方式”。

如何打造特色茶園,為園村定制自己的旅遊特色?“最好的載體就是茶旅。”陳有才說,近年來,園村堅持生態立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融合茶文化、奇石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種元素,潛心醞釀“茶香之旅”。

時光倒回4月9日,一場“夢裡水鄉 茶鄉茶香”為主題的“中國名茶之鄉 上猶茶香旅遊季”活動在園村啟幕。當日,在園村猶江綠月生態茶園、茗香閣等地分別開展了採茶舞民俗表演、茶園瑜伽秀、《品茶論道》茶藝表演、“墨韻茶香傳世典範”客家門匾書法現場展示等活動,茶旅結合助推精准扶貧的新模式,吸引了省市各級主流新聞媒體和全國各地旅遊愛好者積極參與。園村茶園儼然成了一座綠色氧吧,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紛至遝來。

在園村,與萬畝茶海遙相呼應的,是點綴在雲霧繚繞山間的幢幢飛簷翹角的客家民居。為打造集觀光旅遊、文化展示、採摘體驗、生產實踐為一體的茶文化村,園村新修建了農業觀光道、客家民居和亭臺樓閣,建起了農耕文化濃郁的蔬菜展覽館和農博園。遊客來到園村,既可以欣賞田園風光外,還能採茶做茶品茶、揮竿垂釣、採摘果蔬、體驗農家生活、參與農事活動,世外桃源般的田園生活躍然紙上。

園村民居 幸垂有攝

旅遊項目越來越多。園村正致力於打造田園綜合體,開發“綠色鄉村+生態旅遊”的新度假產品……目前,園村開辦各類民宿酒店20多家,去年以來,鄉村休閒游接待遊客近6萬人次,同比增長30%。

如今的園村,正打造全域旅遊,朝著創建5A級鄉村旅遊點大步邁近。“春花秋葉、夏漂冬泡。”從一棵茶樹開始,這個江南水鄉走出了鄉村發展的新模式。

截至2016年底,園村土地流轉面積占比達28%,擁有合作社3家,家庭農場2家。

向優質農產品轉型,園村不鬆勁。去年全村著力實現農業標準化、農民職業化與農場特色化,確保“贛南茶葉第一村”的“金字招牌”不褪色。

銷售方式變了:

搭上“互聯網+”快車,好產品賣好價錢

曬乾的園村綠茶 羅江華攝

有了好產品,怎麼賣出好價錢?

2016年,園村成立了農村電商合作社,帶來銷售方式轉變。“現在基本靠訂單銷售,大型超市和茶葉配送中心直接下單,不再像以前那樣茶農各自為戰。”園村“郵樂購”電商服務站創辦人張健介紹,今年春茶銷售季節,電商發揮了主力軍作用,短短7天,明前茶供不應求,還賣出好價錢。

“形如彎月、茶香若蘭、滋味鮮爽、湯色清澈”是園村綠茶的標籤,咱園村茶葉不愁賣。”62歲的茶農羅秋蓮,是地地道道的園村人,見證了園村茶園的變遷。她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園村茶葉有幾百畝,一到收穫季節,本地賣不掉,茶民就一袋一袋挑到碼頭,運到船上,賣到外地。到上世紀80年代,茶葉種植增長,園村人就騎車載著籮筐去賣茶。2000年前後,縣城有了專門的茶葉銷售市場,茶葉品牌公司也紛紛成立,園村綠茶邁開了腳步,一箱一箱往外賣。

新鮮採摘的園村綠茶 幸垂有攝

近年來,政府引導,電商企業紛紛落戶園村。據縣電商辦工作人員統計,目前,梅水鄉電商平臺達5家,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破百萬元。賣茶葉步入“互聯網+”時代。

據介紹,以茶產業作為新增長點,園村初步形成種茶、銷茶及茶產品深加工一體化經營,實現了從單一農產品生產向多元化經營轉型。目前,梅水鄉園村有農戶912戶、3629人,家家戶戶都種茶,全村連片種植茶葉面積近萬畝。通過輻射帶動,該村2016年茶產業總產值達到1500萬元,茶樹成了當地名副其實的致富樹。

經營方式變了:

融入文化基因,園村茶園賣風景

遊客觀賞園村茶藝表演 羅江華攝

園村是全國一村一品茶葉村。對於園村人來說,單純賣茶葉感覺不過癮。“你看這近萬畝的茶林,一年就能吸引上萬遊客慕名而來。”陳有才說,以茶為媒,園村將“賣茶”變為“賣風景”“賣生活方式”。

如何打造特色茶園,為園村定制自己的旅遊特色?“最好的載體就是茶旅。”陳有才說,近年來,園村堅持生態立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融合茶文化、奇石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種元素,潛心醞釀“茶香之旅”。

時光倒回4月9日,一場“夢裡水鄉 茶鄉茶香”為主題的“中國名茶之鄉 上猶茶香旅遊季”活動在園村啟幕。當日,在園村猶江綠月生態茶園、茗香閣等地分別開展了採茶舞民俗表演、茶園瑜伽秀、《品茶論道》茶藝表演、“墨韻茶香傳世典範”客家門匾書法現場展示等活動,茶旅結合助推精准扶貧的新模式,吸引了省市各級主流新聞媒體和全國各地旅遊愛好者積極參與。園村茶園儼然成了一座綠色氧吧,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紛至遝來。

在園村,與萬畝茶海遙相呼應的,是點綴在雲霧繚繞山間的幢幢飛簷翹角的客家民居。為打造集觀光旅遊、文化展示、採摘體驗、生產實踐為一體的茶文化村,園村新修建了農業觀光道、客家民居和亭臺樓閣,建起了農耕文化濃郁的蔬菜展覽館和農博園。遊客來到園村,既可以欣賞田園風光外,還能採茶做茶品茶、揮竿垂釣、採摘果蔬、體驗農家生活、參與農事活動,世外桃源般的田園生活躍然紙上。

園村民居 幸垂有攝

旅遊項目越來越多。園村正致力於打造田園綜合體,開發“綠色鄉村+生態旅遊”的新度假產品……目前,園村開辦各類民宿酒店20多家,去年以來,鄉村休閒游接待遊客近6萬人次,同比增長30%。

如今的園村,正打造全域旅遊,朝著創建5A級鄉村旅遊點大步邁近。“春花秋葉、夏漂冬泡。”從一棵茶樹開始,這個江南水鄉走出了鄉村發展的新模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