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創建文明城 看邯鄲這個“三無社區”的華麗轉身

過去, 提起復興區石化街道酒務樓社區, 人們總會用“三無社區”來形容。 自去年我市開展“美麗社區”創建工作以來, 石化街道辦以增公用設施、拆違章建築、聚各方力量、建長效機制為突破, 全力推進社區整治拆、建、管等工作。 如今, 曾經的“三無”社區, 已經變為美麗花園, 成為全市老舊社區成功改造的典型範本。

全力增加公共設施

復興區石化街道酒務樓社區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末, 共有四棟六層住宅樓、429戶居民。 石化街道辦事處書記唐偉強介紹, 該社區最早是中鐵三局的家屬院, 房改後, 原單位物業撤出社區, 從此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無主體單位、無集體收入、無物業管理”的“三無”大雜院。

記者採訪時, 唐偉強拿出社區曾經的面貌圖:社區內垃圾遍地, 尤其是居民私搭的百餘個破舊煤棚, 佔用公共通道最長達20年之久, 既雜亂無序又存在安全隱患。 僅以垃圾處理舉例,

長久以來, 社區的垃圾問題沒人管理, 居民直接將垃圾運往緊鄰的垃圾處理站, 後來乾脆隨手丟棄。 待垃圾堆積如山、臭味熏天時, 社區不得不集中處理。

去年我市開展了“美麗社區”創建工作, 面對酒務樓社區的種種現狀, 石化街道辦下定決心,

一定要啃啃這塊“硬骨頭”。

據瞭解, 酒務樓社區內沒有天然氣和暖氣, 居民長年依賴蜂窩煤取暖、做飯, 嚴重污染環境, 堆放于居民樓道的煤球也成為環境衛生整治的一大難題。 2016年, 石化街道緊緊抓住主城區城中村“煤改氣”改造契機, 積極協調, 將該社區列入“煤改氣”改造計畫。

為趕在入冬前完工, 街道積極優化施工環境, 在華潤公司施工基礎上, 協調邯鋼、新興鑄管、中鐵橋樑等技術工人入場幫工, 進一步加快工程進度。 此外, 街道還積極提供設備、水電、住宿等服務, 使酒務樓社區成為復興區“煤改氣”工程中, 第一個100%完成管道填埋、壁掛爐安裝使用的社區。

唐偉強告訴記者, 由於該社區緊鄰西環與邯鋼, 存在周邊沒有休閒廣場與空氣品質較差的問題。

石化街道與社區居民協商, 確定了在社區內建遊園、多種樹的指導思想。 街道協調社會資金18萬元, 在院內利用廢棄地、角落規劃建設遊園3處, 硬化廣場、便道4000餘平方米, 新砌圍牆50余米, 粉刷並美化牆體6000餘平方米, 繪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雷鋒樹新風、党建等文化牆3處, 在樓前樓後空閒土地按“宜花則花、宜草則草、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原則, 種植女貞、海棠、櫻花、石楠、木槿、丁香、法桐等1100餘株, 新植以麥冬為主的草坪1200平方米, 點綴月季、薔薇、爬山虎等600棵。

按照“美麗鄉村版”景觀式美麗社區標準, 石化街道還在院落各處新增了石凳、石桌、籬笆、竹門等微型景觀, 精雕細琢空間佈局, 全力打造“花紅綠茂、遊玩有所、移步移景”的美麗庭院。

如今, 走在酒務樓社區內, 沿途成行的冬青, 三個遊園內的石凳、石桌、竹門, 滿眼的花草樹木, 都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諧拆除違章建築

採訪中, 記者看到許多社區居民在遊園中或休閒健身、或散步遊玩、或閒聊家常……呈現出一派和諧的氛圍。 然而,這一和諧畫面的背後,卻滲透著石化街道工作人員的智慧與汗水。

唐偉強告訴記者,石化街道去年三月開始在酒務樓社區動員拆遷時,竟有一些強硬戶以掄菜刀、撒農藥的方式來示威。“怎樣才能和諧拆遷,街道工作人員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唐偉強說,他們首先對該社區所有違建小房全面摸底公示、建立整治台賬。由於社區內共有20多戶黨員,街道積極召開黨員大會,勸說黨員發揮帶頭作用,主動拆除違章建築,以此打開突破口後,然後再逐一突破。例如,當時有一老人家把房子留給了女兒小蘭(化名),小蘭在酒務樓社區內建了兩處違章小房,由於小蘭不同意拆遷,街道工作人員利用晚上下班時間,跑遍了小蘭的所有親屬家開展勸說,最終打動了小蘭。

據瞭解,該社區先後平穩拆除189個居民臨建小房、垃圾物料堆放地等各類違章建築2000餘平方米,18個空地內的蔬菜田、雞鴨棚、破舊雜物堆清理一空,先後排廢建築垃圾300余車。私搭的違建拆掉了,狹隘的道路寬敞了,居民的笑容增加了,自已動手改造社區的願望也逐漸也成為每個人的共識。

凝聚社會各方力量

採訪時,“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頻頻出現在唐偉強的話語中。“冬青外的竹護欄、遊園內的竹門頂部等都來源於居民拆違的廢棄材料,樓前的便道磚是居民撿的別的單位更換的便道磚……”唐偉強興奮地介紹著。

創建美麗社區時,為壓減勞務開支,街道堅持問題導向,全面調動黨員幹部參與熱情,在改造過程中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錯時工作,暑期上午7點上班就到院裡勞動,10點至下午3點正常辦公,外面氣溫降下來後接著勞動,當日任務完不成不收工,許多時候一直幹到晚上8點。看到街道社區幹部為自己的社區盡心盡力,社區黨員中心戶、廣大居民也積極參與其中。利用自己的特長,變身“泥瓦工”、“油漆匠”、“搬運兵”,積極參與硬化土地、砌花壇鋪道沿、粉刷院牆、清理雜物等社區改造,節約了大量地人力成本。

同時,在財力極為有限的情況下,街道積極對接幫扶單位邯鋼,以邀請實地考察、走訪座談等形式共同探討社區硬體設施提升改造方案。邯鋼先後投入10萬餘元,幫助社區重建了大門,砌建、修飾社區圍牆150余米,填埋露天排水溝60余米。

此外,為推進社區電動車規範管理,石化街道積極動員駐區企業鋼窗廠投資3萬元建造了一座占地面積約200平米的公共車棚,為居民電動車的停放、充電提供了便捷。鑒於老舊社區沒有配套小房的情況,順應居民建設儲藏間的意願,街道和社區主動作為,與居民共同選址、設計,水泥、沙漿等原料採購由居民自出資金,居民代表予以監督,發動群眾自已動手改造家園,會技術的當瓦工,能幹活的當小工,以最少的資金換來最大的收益,為轄區居民建造儲物間80餘間。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經過街道社區幹部和酒務樓社區全體居民的共同努力,酒務樓社區從曾經的“三無”社區,變成了現在居民口中的“花園社區”。但怎樣讓花園社區一直美麗,形成長效機制管理?

石化街道積極探索、破解老舊小區長效管理難題,結合社區實際推出了“3+X”社區物業管理模式。所謂“3+X”即指,街道主導環境整治、駐區單位助力環境整治、物業服務站管理環境整治,社區組織各方面力量參與整治的辦法。

街道與社區定期組織召開“社區居民代表懇談會”,邀請居民為物業管理服務工作提出意見,及時瞭解居民的心聲,有針對性解決居民提出的實際問題,促使社區的各項物業管理呈現出“事事無遺漏、人人主人翁”的良好局面。同時,建立了巡查制度、例會制度、協商制度、督辦制度等制度,在路面保潔上“定時間、定區域、定責任”,建立了“條塊結合”的衛生責任田,由志願者義務管理。按照“社區包配送原料、居民包粉刷門前、志願者包清理小廣告”三包原則,該社區實現了樓道內無一小廣告。為確保垃圾及時清運,街道及時封堵了多年遺留下來的垃圾道,爭取上級支持配備國標分類垃圾箱120個,做到地淨、桶淨,逐漸將環境“突擊”整治變成“長效”保持。

編輯:史曉玲

然而,這一和諧畫面的背後,卻滲透著石化街道工作人員的智慧與汗水。

唐偉強告訴記者,石化街道去年三月開始在酒務樓社區動員拆遷時,竟有一些強硬戶以掄菜刀、撒農藥的方式來示威。“怎樣才能和諧拆遷,街道工作人員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唐偉強說,他們首先對該社區所有違建小房全面摸底公示、建立整治台賬。由於社區內共有20多戶黨員,街道積極召開黨員大會,勸說黨員發揮帶頭作用,主動拆除違章建築,以此打開突破口後,然後再逐一突破。例如,當時有一老人家把房子留給了女兒小蘭(化名),小蘭在酒務樓社區內建了兩處違章小房,由於小蘭不同意拆遷,街道工作人員利用晚上下班時間,跑遍了小蘭的所有親屬家開展勸說,最終打動了小蘭。

據瞭解,該社區先後平穩拆除189個居民臨建小房、垃圾物料堆放地等各類違章建築2000餘平方米,18個空地內的蔬菜田、雞鴨棚、破舊雜物堆清理一空,先後排廢建築垃圾300余車。私搭的違建拆掉了,狹隘的道路寬敞了,居民的笑容增加了,自已動手改造社區的願望也逐漸也成為每個人的共識。

凝聚社會各方力量

採訪時,“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頻頻出現在唐偉強的話語中。“冬青外的竹護欄、遊園內的竹門頂部等都來源於居民拆違的廢棄材料,樓前的便道磚是居民撿的別的單位更換的便道磚……”唐偉強興奮地介紹著。

創建美麗社區時,為壓減勞務開支,街道堅持問題導向,全面調動黨員幹部參與熱情,在改造過程中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錯時工作,暑期上午7點上班就到院裡勞動,10點至下午3點正常辦公,外面氣溫降下來後接著勞動,當日任務完不成不收工,許多時候一直幹到晚上8點。看到街道社區幹部為自己的社區盡心盡力,社區黨員中心戶、廣大居民也積極參與其中。利用自己的特長,變身“泥瓦工”、“油漆匠”、“搬運兵”,積極參與硬化土地、砌花壇鋪道沿、粉刷院牆、清理雜物等社區改造,節約了大量地人力成本。

同時,在財力極為有限的情況下,街道積極對接幫扶單位邯鋼,以邀請實地考察、走訪座談等形式共同探討社區硬體設施提升改造方案。邯鋼先後投入10萬餘元,幫助社區重建了大門,砌建、修飾社區圍牆150余米,填埋露天排水溝60余米。

此外,為推進社區電動車規範管理,石化街道積極動員駐區企業鋼窗廠投資3萬元建造了一座占地面積約200平米的公共車棚,為居民電動車的停放、充電提供了便捷。鑒於老舊社區沒有配套小房的情況,順應居民建設儲藏間的意願,街道和社區主動作為,與居民共同選址、設計,水泥、沙漿等原料採購由居民自出資金,居民代表予以監督,發動群眾自已動手改造家園,會技術的當瓦工,能幹活的當小工,以最少的資金換來最大的收益,為轄區居民建造儲物間80餘間。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經過街道社區幹部和酒務樓社區全體居民的共同努力,酒務樓社區從曾經的“三無”社區,變成了現在居民口中的“花園社區”。但怎樣讓花園社區一直美麗,形成長效機制管理?

石化街道積極探索、破解老舊小區長效管理難題,結合社區實際推出了“3+X”社區物業管理模式。所謂“3+X”即指,街道主導環境整治、駐區單位助力環境整治、物業服務站管理環境整治,社區組織各方面力量參與整治的辦法。

街道與社區定期組織召開“社區居民代表懇談會”,邀請居民為物業管理服務工作提出意見,及時瞭解居民的心聲,有針對性解決居民提出的實際問題,促使社區的各項物業管理呈現出“事事無遺漏、人人主人翁”的良好局面。同時,建立了巡查制度、例會制度、協商制度、督辦制度等制度,在路面保潔上“定時間、定區域、定責任”,建立了“條塊結合”的衛生責任田,由志願者義務管理。按照“社區包配送原料、居民包粉刷門前、志願者包清理小廣告”三包原則,該社區實現了樓道內無一小廣告。為確保垃圾及時清運,街道及時封堵了多年遺留下來的垃圾道,爭取上級支持配備國標分類垃圾箱120個,做到地淨、桶淨,逐漸將環境“突擊”整治變成“長效”保持。

編輯:史曉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