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不是那個小太監 恭親王奕訢已是大清皇帝

清朝道光晚年, 道光皇帝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犯了難, 兩個競爭者, 道光皇帝一直無法確定到底由誰來繼承大統。

四阿哥奕詝(就是後來的咸豐皇帝)不是太討道光喜愛, 但奕詝的母親孝全成皇后卻是道光最愛的女人。 而人稱“鬼子六”的六阿哥奕訢文武雙全, 睿智過人, 道光最想傳給他。 道光為此事猶豫了很久, 最終還是念在亡妻孝全皇后, 立了四阿哥為太子, 把奕詝的名字秘密寫在傳位詔書上, 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背後。

網路配圖

不過道光又對沒能當上皇帝的奕訢心懷愧疚, 加封為親王。

奕訢雖然沒能當上皇帝, 卻也成為晚清官場權力顯赫的大人物之一, 做了攝政王, 推行洋務運動, 深刻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走向。

可是大家知道嗎, 其實正大光明匾後面的詔書中, 原來寫的繼承人名字就是六阿哥奕訢, 根本不是咸豐。 但為什麼後來繼位的是咸豐, 難道咸豐也學習他的老祖宗雍正皇帝如傳聞所說暗中篡改傳位詔書了嗎?當然不是, 將原來詔書的奕奕訢改為奕詝的, 不是別人, 正是道光皇帝本人。

既然定好了皇太子人選, 為什麼還要更換?是奕訢失寵了, 不受道光喜歡了嗎?這個倒也不是, 這和奕訢本人沒有直接關係。

奕訢平白丟掉了皇位, 說來真是天意, 導致道光更改詔書的, 竟然是一個小太監。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且聽在下慢慢道來。

道光既然確定了奕訢即位, 那就必須按老祖宗的規矩, 秘密建儲, 然後將皇儲的名字寫在詔書上, 藏在正大光明匾後頭。 可誰都沒有想到, 就在道光皇帝拿起筆, 寫傳位詔書的時候, 就在他身後不遠處, 有個小太監在偷窺。

網路配圖

這個小太監在道光身後, 根本看不清道光寫的什麼, 但他卻看到道光放下筆之前的那最後一筆拉的比較長, 是很長的一豎。

要說這小太監聰明呢, 他知道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訢必然會有一個繼位, 而名字最後一筆能拉長的, 只有奕訢那個“訢”字。 而奕詝的“詝”字最後一筆是個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