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九三管理局關工委“五老”張光復同志傳承好家訓、好家風紀實

九三管理局關工委常務主任張光復由於家庭變化的特殊原因, 他與老伴王淑珍共同擔負起了在對兩個孫子一個孫女的隔代教育, 十幾年他們始終堅持從多角度層面傳承家訓家風, 收到了好效果。

一是以言傳德。 張光復在教育孫子上, 把“德”字放到首位, 向孫子們灌輸“立德修身、做好人、做好事”這一品德。 茶餘飯後、散步中, 都是張光復“言教”的時間, 他經常利用這些機會同孫子們聊天, 同他們講一講雷鋒的故事、講講郭明義的故事。 一個個接地氣、讓人動容的小事在他的娓娓道來中, 慢慢的讓孫子們認識到德的重要性。

聽過之後, 孫子們會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就是這樣的一種你來我往、探討交流的方式, 讓孫子們的心靈得到淨化和純淨, 也讓他們學會了為人、修身、處事。 大孫子張承祚從小學開始到大學畢業獲得德育先進獎近30項, 二孫子張承晟從小學到初中獲得德育獎35項, 就是很好的例證。

二是以事傳恩。 張光復老人對孫輩們經常灌輸知恩、感恩,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家訓格言。 多年來, 孫子們也都在用他們的方式來感恩著親人、朋友、老師。 大孫子張承祚在中國傳媒大學學院電視播音主持專業畢業論文中把老師對他的教誨寫了下來。 他動情地寫到是老師一字一句教我該如何規範普通話, 該如何做一個正規的播音員主持人,

是老師培養啟迪使我對播音專業產生了濃厚興趣, 學會了每一個鏡頭動作規範, 讓我在今後的工作中練就了必備的基本功, 我要永生難忘, 用實際行動感恩老師的教誨。

三是以行傳儉。 張光復老人同老伴用身體力行來向兩個孫子傳遞“勤儉”這一家風。 從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事做起, 隨手關燈、檢查水龍頭、不浪費糧食……老伴王淑珍更是把孫子們穿舊了的背心、衣服洗乾淨, 能穿的自己穿, 不能穿的就做成家裡的抹布、拖布。 鞋子壞了, 不是直接丟掉, 而是自己動手粘補修理好後接著穿。 在他們的帶動下孫子們很懂事, 都知道爺爺口中常常念叨的的“螞蚱腿也是肉”, “一粥一飯, 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

恒念物力維艱。 ”兩個孫子他們在生活中都很節儉, 不和別人攀比、也不追求生活上的享受。 二孫子張承晟在小學用的鉛筆直到剩個筆頭才肯扔掉, 演算紙都堅持兩面用。

四是以助傳學。 搞好重學習、重知識的家風教育, 張光復經常和孫輩們講:“無文化最可怕, 無知識長不大”以及“與其給孩子買嫁妝, 不如讓孩子上學堂”的道理。 張光復老人是個熱愛學習的人, 看各種報紙雜誌, 來接收知識、學習新的事物, 遇到好的文章、話語, 總是抄錄或是剪裁下來, 多年來, 剪報本攢了好幾本。 寫的評論、論文等理論文章經常登載在各種報紙雜誌上。 也正是這樣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以及他營造出來的學習氛圍影響著孫子女們。 他和老伴在孩子求學路上助力給力,

大孫子從小學到高中畢業, 爺爺張光復每晚上與孫子休息同步, 堅持十二年不間斷;二孫子張承晟從小學到初中9年間爺爺仍然堅持與孫子同步休息習慣不變。

張光復老人還用術業有專攻的理念教育孫子。 潤物無聲, 讓孫子們收益。 大孫子張承祚剛大學畢業一年, 就已通過國家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證, 普通話水準測試等級一級甲等證書, 獲得了播音主持應具備的最高等級證書, 展現了術業有專攻的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