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我的母親(原創)

【作者簡介】:洪卓, 男, 1994年5月生, 貴州普定人。 現就讀于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新媒體系。 喜歡美術, 文學, 書法, 攝影。 系普定縣美術家協會會員,

普定縣書法家協會會員。 偶有作品發表, 曾獲第二屆全國青少年原創文學作品大賽三等獎。

——

我的母親

母親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 是一位再普通不過的莊稼人。

小時候, 父親忙於賺錢養家糊口, 我們四姊妹平時的飲食起居都是母親一個人在操勞。

小學時候的拼音大多都是母親教會的。

母親上過初中, 後來因為家境貧寒, 外公外婆為了減輕生活負擔, 竟讓母親輟學回家務農。 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守舊思想的束縛, 外公外婆認為, 男孩子讀書奔前程, 一個女孩子認識個倒正就行, 因此把重點放在舅舅身上。 舅舅是男孩子, 在外公外婆看來, 只有男孩子才能應有讀書的權利。 母親當時想, 一家人總得有一個讀書人才行, 她把自己的希望寄託給了舅舅, 舅舅後來考上了西南師範大學, 也總算給一家人爭口氣。

父親出門在外, 母親拉扯我們幾個過日子是極其辛苦的!

小時候, 村裡還沒有自來水, 全村人都是靠村子旁邊山腳下一口老井解決人和牲口的飲水問題。

天剛濛濛亮, 母親便起床, 挑完水才會把我們從睡夢中叫醒。 遇上枯水季節, 全村人會排隊擔水。 水從井底的土層石縫中滲出來, 通常都是渾濁的, 倒進水缸裡數小時才會澄清, 泥土雜質才會慢慢往下沉澱。 白天人多, 排隊很耽擱時間, 母親通常選擇夜深人靜的時候去挑水。

母親膽子小, 這時候她會把我們四姊妹中的一個叫醒, 陪同她一起去挑水, 給她打手電筒, 那時候總會感覺有些不耐煩。 井邊上沒有人家, 兩邊是大山夾著, 沿著山谷往上走, 是一片墳地, 很多風水先生一般都會把過世的人安葬在那裡, 那裡風水好。 倘若有剛過世的人入土, 晚上從井邊依稀可見白天還沒燃盡的紙蠟灰。 小時候, 常聽村裡的老人們說起鬧鬼的故事。

從井邊到家要走十來分鐘的路程, 小路坑坑窪窪, 倘若不小心就被腳下的石塊絆倒。 擔水回家的路上, 其間會經過一片陰森的竹林下, 會驚動在竹林間棲息的各類鳥兒, 使它們發出詭異的叫聲, 不經意間讓人心驚膽戰。 走著走著, 似乎感覺後面有什麼東西要追上來, 會下意識的回頭看看。 偶爾一不留神的時候, 一兩聲貓頭鷹“呼呼”的叫聲, 嚇得讓人毛骨悚然。 在當時, 總喜歡聽爺爺說在那條路上發生的很多奇聞怪事, 總會把自己帶到虛無的畫面裡。

給母親打手電筒, 我們走在後面。 那時候使用的是放一號電池的老式手電筒, 只有一道微弱的黃光勉強能照見人走路。 母親挑著水走在前面, 小路崎嶇不平,

輕一腳重一腳踩著往前走, 身子搖來晃去的。 為減少動作幅度大桶裡的水溢出來, 母親會在水面上放上幾片菜葉。 一番周折到家後, 母親會累得滿頭大汗。 現在回想起當時的畫面, 除了心酸, 沒有更合適的字眼來形容。

母親是個能是個能吃苦耐勞的農村婦女, 除了打理莊稼, 喂豬、養牛、養雞……樣樣都是行家裡手。 遇上農忙時節, 父親則會回來幫補耕田犁地。 那時候放牛、打豬草也是我們幾姊妹每天的必修課, 放學後狼吞虎嚥吃點剩飯剩菜, 就背著背簍、趕著牛兒到山裡去了!天黑了才會回來。 有時候母親到地裡幹活回來得晚, 我們就會幫忙喂豬、做晚飯。 晚飯通常是天黑淨了, 把牲口安頓好才會吃。 現在能炒很多家常菜, 這也得益於那時候的鍛煉。

小時候,吃完晚飯,我們就會開始做功課,預習第二天老師要上的內容和完成當天佈置的作業。母親則會坐在一旁,做些針線活,縫補我們穿破的衣服褲子。遇到不懂的難題,就會請教母親,母親也總會語重心長的給我們講解。

偶爾,父親從外面回來,會給我們帶一些別人丟棄的書,母親也會用方言版的普通話讀給我們聽,有些節點我們理解不了的母親也會很形象的打比方,等我我們都會意地點頭為止。

那時候我們家買不起電視機,村裡也就一台電視機,晚上都會聚集很多人,因為家境不好的原因,別人家也瞧不起我們,也不樂意我們去看,我們就只有在家做作業,聽母親講故事,讀文章。

俗話說:“人窮遭人欺,馬瘦遭人騎”。小時候家境寒微,村裡人沒幾個把我們當人看,背地裡總會有很多說不完的閒話,巴不得一窮再窮,揭不開鍋蓋。母親對於別人的看不起和欺負一貫都是選擇忍讓,選擇低頭。我想,她內心是開闊的,她心胸是寬廣的,她選擇不跟別人去斤斤計較,她同情和理解村子裡這些勾心鬥角司空見慣的行為,這些人幾乎沒有識字兒的。我想,這大概與她讀了點書是有關係的。

小時候的每個晚上都是通過看書、做作業打發時間。碰上寒暑假,一個假期的作業十幾天就寫完啦!小學時候我成績幾乎在班上名列前茅,我們兄弟姐妹四個在小學老師眼中都屬於優秀的孩子。

現在回想起那時候的一切,即使很貧苦,很心酸,但每每想到母親對我們學習的關懷,在昏暗的燈下陪我們度過無數的夜晚,是無比的溫馨與幸福呀!現在多想回去,回去聆聽母親用方言給我們讀文章,回去看看母親年輕的面容。現在母親老啦,歲月在她的兩鬢悄悄留下了白髮。

母親常教導我們好好學習才是唯一的出路,她也常提及的一句話:“知識改變命運”,只有擁有知識,才能走出這個窮鄉僻壤,走向大城市,才能改變人窮遭人欺的現狀。

我們四姊妹都還在上學,村裡大多數同齡人初中沒畢業就外出打工,有的已經結婚生子了。所以,相對別人家來說,我們家的境況要困難得多。村裡有人諷刺說:“他兩口子拼死拼活供他幾個爹媽看能供出什麼名堂來”,這話在農村是有相當重的份量。

如今,我們都上了大學,各自在不同的城市。我們漸漸長大成人,母親卻因為過度操勞身體垮了,帶病在家,依舊住在當初我們寫作業的地方。父親已經年過半百,為了我們幾個的生活費,現如今也還是奔波在外。母親一個人在家,內心是多麼的孤寂,但我想她是高興的,她看著我們完成了她的心願。如今,我們都二十出頭了,但母親依舊會叮囑好好學習,注意保暖,該吃的吃,該用的用,依舊是以前那般的對待我們。在母親面前,我們永遠是孩子。當下,我們也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去,和母親相聚便成了淡淡的渴望,電話成了平時和母親問候的必要工具。

有次母親深夜突發疾病,她對父親說她快不行了,讓父親好好照顧我們幾個長大成人,現在想起來潸然淚下、倍覺感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難道不是母親的所願嗎?

母親一輩子,沒有抱怨,沒有索取,幾十年如一日,關懷著兒女們,為這個家默默付出。對於兒女們,她從來不要求我們升官發財,出人頭地,她只是希望我們活的真實,活得快樂。

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讓母親少些擔憂。閒暇之餘,我在市區一家藝術培訓學校擔任兼職老師。賺取生活費的同時,也為自己出來找工作奠定一些經驗基礎。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於母親而言,我無以言表怎樣去報答她給予的養育之恩,一生為我們保駕護航,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溫潤和感化了我們的心靈。想著母親,面對學習、生活滿滿的都是動力。我真的有理由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能給予母親一個幸福、快樂、溫暖、舒適的晚年。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

責任編輯:大漠白楊

小時候,吃完晚飯,我們就會開始做功課,預習第二天老師要上的內容和完成當天佈置的作業。母親則會坐在一旁,做些針線活,縫補我們穿破的衣服褲子。遇到不懂的難題,就會請教母親,母親也總會語重心長的給我們講解。

偶爾,父親從外面回來,會給我們帶一些別人丟棄的書,母親也會用方言版的普通話讀給我們聽,有些節點我們理解不了的母親也會很形象的打比方,等我我們都會意地點頭為止。

那時候我們家買不起電視機,村裡也就一台電視機,晚上都會聚集很多人,因為家境不好的原因,別人家也瞧不起我們,也不樂意我們去看,我們就只有在家做作業,聽母親講故事,讀文章。

俗話說:“人窮遭人欺,馬瘦遭人騎”。小時候家境寒微,村裡人沒幾個把我們當人看,背地裡總會有很多說不完的閒話,巴不得一窮再窮,揭不開鍋蓋。母親對於別人的看不起和欺負一貫都是選擇忍讓,選擇低頭。我想,她內心是開闊的,她心胸是寬廣的,她選擇不跟別人去斤斤計較,她同情和理解村子裡這些勾心鬥角司空見慣的行為,這些人幾乎沒有識字兒的。我想,這大概與她讀了點書是有關係的。

小時候的每個晚上都是通過看書、做作業打發時間。碰上寒暑假,一個假期的作業十幾天就寫完啦!小學時候我成績幾乎在班上名列前茅,我們兄弟姐妹四個在小學老師眼中都屬於優秀的孩子。

現在回想起那時候的一切,即使很貧苦,很心酸,但每每想到母親對我們學習的關懷,在昏暗的燈下陪我們度過無數的夜晚,是無比的溫馨與幸福呀!現在多想回去,回去聆聽母親用方言給我們讀文章,回去看看母親年輕的面容。現在母親老啦,歲月在她的兩鬢悄悄留下了白髮。

母親常教導我們好好學習才是唯一的出路,她也常提及的一句話:“知識改變命運”,只有擁有知識,才能走出這個窮鄉僻壤,走向大城市,才能改變人窮遭人欺的現狀。

我們四姊妹都還在上學,村裡大多數同齡人初中沒畢業就外出打工,有的已經結婚生子了。所以,相對別人家來說,我們家的境況要困難得多。村裡有人諷刺說:“他兩口子拼死拼活供他幾個爹媽看能供出什麼名堂來”,這話在農村是有相當重的份量。

如今,我們都上了大學,各自在不同的城市。我們漸漸長大成人,母親卻因為過度操勞身體垮了,帶病在家,依舊住在當初我們寫作業的地方。父親已經年過半百,為了我們幾個的生活費,現如今也還是奔波在外。母親一個人在家,內心是多麼的孤寂,但我想她是高興的,她看著我們完成了她的心願。如今,我們都二十出頭了,但母親依舊會叮囑好好學習,注意保暖,該吃的吃,該用的用,依舊是以前那般的對待我們。在母親面前,我們永遠是孩子。當下,我們也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去,和母親相聚便成了淡淡的渴望,電話成了平時和母親問候的必要工具。

有次母親深夜突發疾病,她對父親說她快不行了,讓父親好好照顧我們幾個長大成人,現在想起來潸然淚下、倍覺感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難道不是母親的所願嗎?

母親一輩子,沒有抱怨,沒有索取,幾十年如一日,關懷著兒女們,為這個家默默付出。對於兒女們,她從來不要求我們升官發財,出人頭地,她只是希望我們活的真實,活得快樂。

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讓母親少些擔憂。閒暇之餘,我在市區一家藝術培訓學校擔任兼職老師。賺取生活費的同時,也為自己出來找工作奠定一些經驗基礎。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於母親而言,我無以言表怎樣去報答她給予的養育之恩,一生為我們保駕護航,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溫潤和感化了我們的心靈。想著母親,面對學習、生活滿滿的都是動力。我真的有理由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能給予母親一個幸福、快樂、溫暖、舒適的晚年。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

責任編輯:大漠白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