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讓資料開口 波司登用一朵“雲”解決庫存難題

文|新零售智庫研究員 張芷然

商品管理大資料中心的工作人員輕點了幾下滑鼠, 羽絨服品牌波司登在全國共3000多家門店的資訊, 如同一張詳盡的作戰地圖一般, 井然有序地呈現在波司登資訊總監桂益龍的面前。

“現在, 我想看哪一家, 就可以看到哪一家。 ”

他選取了位於自己家鄉長沙的一家門店。 頁面上展開的資料顯示, 這家店當日銷售已累積2萬多元, 一款暢銷的黑色羽絨服在過去7天裡賣出了13件, 庫存還有11件。 “還不夠賣一周的。 ”桂益龍小聲說。

但他並不為此感到擔心。 “自動補貨系統會給它們補的。

”他關掉頁面, 把剩下的工作交給了系統, “自動補貨系統每晚會匯總所有門店銷售及庫存資料, 結合區域倉庫資料, 依據補貨邏輯, 自動為各個門店補貨。 ”

一邊積壓一邊缺貨的怪圈

作為波司登的資訊總監, 桂益龍並非從一開始就總是這般成竹在胸。

這個已有40年歷史、主打羽絨服的知名品牌, 從11個農民和8台縫紉機起家, 做到市值60多億港元的港股上市公司, 不可謂不輝煌;但在經歷了上一個十年的高速發展之後, 和絕大多數傳統服裝行業的品牌商一樣, 如今的波司登也面臨不少嚴峻的挑戰。

市場供應越來越多, 競爭進入白熱化, 門店租金和人力成本的上漲非常驚人, 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困難。 “傳統的代理分銷模式已不大適合企業發展, 因為無論是從消費者回饋還是供應鏈體系來說, 回應速度都太慢了。 ”桂益龍說。

“慢”會帶來很多問題, 首當其衝的, 就是最常困擾服裝行業的問題——庫存。

同樣是在2013年的冬天, 羽絨服產品銷售最旺的季節裡, 波司登遭遇了“奇怪”的缺貨困境:一方面門店在缺貨,

另一方面門店的庫存卻又很多。 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 既然有庫存, 為何還會缺貨?

這是因為對於一家有著3000多家門店的品牌商來說, “想要很精准地預測在什麼時間、把什麼貨挪到什麼地方, 是非常困難的。 ”桂益龍將這種缺貨稱為“結構性缺貨”, 貨是有的, 但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消費者有需求的地方。

高庫存“凍”住了企業的現金流, 高缺貨又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 事實上, 整個服裝行業都陷於這種矛盾的怪圈之中, 罪魁禍首就是這一行業的“期貨”經營方式。 每一季的新款在上市之前8-9個月時就已經定下, 經銷商也會提前4-6個月將貨訂好。 但是大半年之後, 這些款式是否已經過氣?這一年的天氣如何,

市場需要更薄的衣服還是更厚的?沒人知道。

但有樣東西可以幫助人預測和提前準備, 那就是資料。

五個月搭起零售雲平臺

波司登此前使用的是Oracle(甲骨文)的資料庫, 零售系統則採用離線用戶端與後臺伺服器定期同步更新資料的架構。

這種工作方式, 就像是每家門店的用戶端定時向後臺伺服器“彙報”, 而且這“彙報”不是即時的, 一家門店出現缺貨之後, 後臺伺服器可能要隔很長時間才能察覺, 此時再安排調貨補貨, 已經來不及了。 而且離線資料只能用於事後分析, 很難做到線上即時分析和預測, 也無法實現線上線下全管道服務消費者。

經過市場考察, 波司登乾脆俐落地做出了“上雲”的決定。 波司登和阿裡雲合作的成果,

是利用企業級互聯網架構技術做一個“零售雲平臺”。 這個決策是在2016年的年初做出的, 短短5個月之後, 桂益龍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 就可以即時監控全國3000多家門店的庫存和銷售資料。

這一縱覽全域的功能仰仗於零售雲平臺上的“庫存中心”, “庫存中心”將原本分散在各地的倉庫、門店的庫存資料, 以及和線下割裂開的線上庫存資料, 全部都“聚攏”在了一起, 通過重構和打通, 完全融合成一體。 “不需要再去各個系統裡查資料了, 全都在這裡, 隨時看得見。 ”

“庫存中心”就是阿裡雲為波司登打造的“中台”的一個組成部分。 按照阿裡雲企業級互聯網架構“厚平臺、薄應用”的理念, 這個中台被搭建得很“厚實”, 除了庫存中心之外, 它還包括了全域共用的使用者中心、交易中心和訂單中心等。也就是說,整條交易鏈上的人、貨和交易資訊,都彙聚成一個即時動態變化的“水池”,池中的“水資源”隨時可供上層的業務模組和業務流程使用。

減少缺貨損失21%

時至今日,零售雲平臺已給波司登帶來了許多看得見的成效:庫存中心的智慧補貨系統有效減少缺貨損失21%,售罄率同比增長10%。

但對於桂益龍和他的團隊而言,更重要的是這個平臺提升了整個IT團隊的戰鬥力:“以前,IT部門就是個花錢的部門,除了運維,就是打申請買新的伺服器。”而現在,借助新能源和新技術打造出的這一平臺,提高了業務的協同和運營效率的同時,也幫助品牌提升了盈利能力,它讓IT部門成為了“賺錢”的樞紐。

對於很多老牌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來說,在“新零售”來臨時,面臨的挑戰比新企業要多得多。“‘上雲’是唯一的一條路。”桂益龍說,這種IT架構層面的創新,成效並不是立竿見影的,“更像是用中藥來幫企業做整體的調理,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但這是在幫企業夯實基礎,把資料的力量變成企業齒輪轉動的動力。”

傳統行業的新零售之路還很長,但無論如何,他和波司登已經踏出了第一步。

它還包括了全域共用的使用者中心、交易中心和訂單中心等。也就是說,整條交易鏈上的人、貨和交易資訊,都彙聚成一個即時動態變化的“水池”,池中的“水資源”隨時可供上層的業務模組和業務流程使用。

減少缺貨損失21%

時至今日,零售雲平臺已給波司登帶來了許多看得見的成效:庫存中心的智慧補貨系統有效減少缺貨損失21%,售罄率同比增長10%。

但對於桂益龍和他的團隊而言,更重要的是這個平臺提升了整個IT團隊的戰鬥力:“以前,IT部門就是個花錢的部門,除了運維,就是打申請買新的伺服器。”而現在,借助新能源和新技術打造出的這一平臺,提高了業務的協同和運營效率的同時,也幫助品牌提升了盈利能力,它讓IT部門成為了“賺錢”的樞紐。

對於很多老牌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來說,在“新零售”來臨時,面臨的挑戰比新企業要多得多。“‘上雲’是唯一的一條路。”桂益龍說,這種IT架構層面的創新,成效並不是立竿見影的,“更像是用中藥來幫企業做整體的調理,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但這是在幫企業夯實基礎,把資料的力量變成企業齒輪轉動的動力。”

傳統行業的新零售之路還很長,但無論如何,他和波司登已經踏出了第一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