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酒店人的七年江湖路:去哪兒網、希爾頓歡朋,最後做了民宿

“酒店其實是一個需要終生學習的行業。 ”

告訴TBO(旅遊商業觀察)這句話時, 黃琪正在一家精品民宿管理公司做銷售。 如今的他, 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實習時因工作失誤被主管扣工資,

就淚水汪汪的西餐廳服務生了, 而是能夠遊刃有餘地應對客戶、客人、老闆的銷售“老兵”。

從2010畢業至今的近七年時間裡, 這個年輕人兜兜轉轉, 從酒店管理公司、去哪兒網、希爾頓歡朋一直跳到了時下最熱的民宿, 可謂是轉了個大圈。

在黃琪看來, 這七年生活平凡且瑣碎、只是追尋自己的興趣——然而實際上, 他的“隨波逐流”卻見證了中國酒店業一輪劇烈的商業變革。 儘管黃琪自己並未有特別的覺察, 但他的故事, 卻成為這個時代的某種縮影。

初入酒店業

2010年畢業之後, 黃琪沒有繼續五星級酒店的實習, 而是帶著身上的1500塊到江浙滬蹦躂了一圈。 對於在在西南地區出生、長大的黃琪來說, 華東在他的認知中屬於“遙遠又繁華”的地方, 他想去見識一番。 最終, 黃琪進入了一家小型酒店管理公司, 一干就近四年。

入職第三年, 黃琪被派到公司旗下一家門店做總經理助理。 那是2012年, 22歲的他常常要處理各類瑣碎的事情, 上到和消防部門、衛計委、業主打交道,

下到帶團隊, 管理客房、前臺、銷售, 對外還要處理客人的疑問和投訴, 他的生活重心都圍繞著酒店運轉。

在這樣的環境中, 黃琪對外界的變化並沒有太多的察覺——他只是注意到酒店的生意慢慢不如之前好了, 並且認為“可能老闆管理不力”。

“我們酒店的管理和如家、7天不是一個水準。 老闆原來在一家經濟型酒店集團做區域總監, 積累了一些資源, 後來就自己出來單幹了, 但或許只學了個皮毛。 ”

有業者向TBO回憶, 在“那個好時候”, 方圓十公里內的經濟型酒店無外乎就三家:如家、漢庭、七天。 “公司的出差員工一般都是快捷酒店的會員, 各家店也都是差不多的價格。 遇上週末或者會議的時候, 他家能滿房我家也能滿房。 生意做得很輕鬆, 每個人都很高興。 ”

經濟型連鎖酒店的強勢, 確實對眾多單體酒店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生意不好的時候, 黃琪也出去跑過銷售, 拜訪工廠和寫字樓裡的企業。 “發DM單那會兒, 對各個寫字樓的保安好不好相處瞭若指掌;去拜訪工廠時, 還被狗追過。 ”

黃琪不知道的是, 他這段稍顯狼狽的青春的背景, 其實是酒店業一個時代的終結。 2012年究竟意味著什麼?一位做了多年銷售的業者告訴TBO:“躺在辦公室等人來送錢的時代, 過去了。 ”

黑暗2012

事後看來, 2012年的經濟型酒店已然在走下坡路——從2000年到2009年, 經濟型酒店的黃金十年被定格在了2010。只是在黃琪覺察到不對勁的時候,經濟型酒店的行業集中度還在持續走高——兩年之後,前十大經濟型酒店品牌的市場份額達到了67.7%。

然而在2013年後,就有人發現,漢庭、7天這樣的酒店開始在馬路邊打起了廣告——比如在武漢這樣的城市,公交站、地鐵站到處是鋪天蓋地的大屏宣傳,這在過去幾乎是無法想像的。

黃琪所在的酒店做不起廣告,房價也沒有再降的餘地,於是他的老闆決定推出增值服務:洗腳。住酒店即可以免費洗腳按摩,這也的確挽留了大部分的老客戶。但讓黃琪不能接受的是,老闆還削減了很多成本——布草換價格低的、洗滌商找價格低的、員工績效工資取消。

事實上,整個酒店業在2012年都進入了某個拐點。一方面,宏觀經濟持續萎靡、三公消費收緊,物業、人力各類成本持續攀升;另一方面,經濟型酒店集團的跑馬圈地還在繼續,而高端酒店也在地方政策、市場兩方面的引導下開始擴張。

有酒店高層業者告訴TBO,他們並非沒有注意到供需錯位、泡沫陡升的事實,但“你不圈地有人圈”的囚徒困境,讓身在其中的玩家硬著頭皮也要玩下去。

落在具體的經營層面,酒店的日子確實越來越難過。在很多人看來,酒店業轟轟烈烈進行的節流計畫,就是亂象的一方面體現——而這也導致了後來行業人才成規模流失,因為行業裡漸漸沒有油水可以撈了。

有業者給TBO舉了個例子:2012年之前,一個某經濟型酒店的店長,在武漢、長沙、廣州等城市,工作三個月就可以買一輛20萬的長安福特車——籌建一家新店也就4個月的時間,這中間的灰色收入和不可告人的秘密很多。

但後來酒店集團對此的管控變得嚴格,大的酒管公司都設有檢察部門、審計部門、紀律部門,一旦有人監管就和以前不一樣了——很多酒店中高層因此慢慢離職,轉型為投資商或者別的角色。

這種日益萎靡的氣氛也影響了黃琪。最終,他也在2014年加入了去哪兒網。與酒店業不同,彼時的線上旅遊正處於資本助推下的“春秋戰國”時期,以攜程、藝龍、去哪兒網為首的公司們,正踩著移動端崛起的節奏,進行一場慘烈的淘汰賽。

那是一個波雲詭譎的大時代,而黃琪在懵懵懂懂中,不自覺地投身於這猛烈的洪流。

激情2015

在黃琪的印象中,2012年前對酒店而言,114和攜程藝龍的訂單基本上都差不多;但2012年後,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114的訂單已經基本沒有了——取而代之的各家OTA的迅速崛起,酒店的自有管道一點點淪喪。

黃琪加入去哪兒網的節點,正是OTA價格戰最慘烈的時候。2014年初,去哪兒勢頭猛烈地開始了各地的酒店直簽,黃琪就在高星部門負責酒店的直簽和維護。

“剛開拓市場的時候,即使是烈日當頭的夏天,我們也要去掃街。如果攜程、美團上午去,我們就下午去;另外QQ會隨時線上,以方便解答酒店工作人員的疑問。半年時間,我們眼看著自家的直簽酒店量蹭蹭上去了。”黃琪回憶。

此刻的黃琪,已經完全融入了去哪兒的快節奏中。他用“青春”、“激情”、“平等”、“上進”這樣的字眼形容他的工作環境,在這裡他感受到了技術公司的驕傲,黃琪甚至開始覺得自己更像一個互聯網人,有活力,有進取心。他因此萌發強烈的歸屬感,希望就這裡幹下去。

2015年2月,去哪兒年會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創始人莊辰超在會上豪氣干雲地宣佈,“2015年我們對於酒店的投入會是無限量的,只要不是‘第一’我們就繼續加大投入!”莊辰超的話,讓黃琪感到“非常有力量和希望。”

隨之而來的2015年春夏異常忙碌,在巨大的爭議中,去哪兒網的5折大促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前臺切客”打的火熱、訂單也迅速飛升,“所有人士氣滿滿,眼看就要追上攜程了。”

然後,就是那場猝不及防的資本聯姻。

在攜程宣佈整合哪兒網的那天上午,黃琪還在和一家酒店談獨家。“放心,攜程上落下的單量,去哪兒都會給你補上。”他告訴店家。

然後,中午他從對手口中聽到了“被收購”的消息,黃琪記得有同事哭了。到晚上莊辰超發內部郵件的時候,他已經冷靜下來許多。想著上午還信誓旦旦的和商家談合作,他有點悵然若失。“我們真的已經快超越攜程了。”

轉戰中端酒店

黃琪沒給自己留太多鬱悶的時間,因為線上旅遊這個紛亂的江湖已經塵埃落定,“都是資本的遊戲。”

2016年初,黃琪跳槽去了希爾頓歡朋酒店。在他的觀察中,中端酒店的爆發在2013年就開始顯現——還在去哪兒任職的時候,黃琪就感覺到了這類酒店的強大生長能力。“當時訂單上漲的非常快。”

黃琪加入的,是西南某省第一家希爾頓歡朋,這家門店於2016年7月開業——然而在兩個月前,黃琪和同事們就開始了管道銷售的籌備工作,線上OTA的簽約已經非常便利,最繁瑣的是拜訪企業和地方相關部門。5、6月炎熱的夏天,驕陽似火,黃琪的防曬霜一天要補3次。

當然,這已經是他駕輕就熟的工作內容了。來之前,他就覺得這份工作“應該很輕鬆”,畢竟自己在去哪兒工作近兩年,接觸過成百上千的商家。

然而開業運作後,黃琪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酒店管道的工作思路和OTA很不一樣。以往在OTA,黃琪就有個不理解的現象:商家每天拿出一間房來做促銷的話,會帶來更多訂單,明明是一件共贏的事兒,為什麼還有很多商家不願意?但來到酒店後,他的心態也變了。

“一間房至少都300多,得多賣多少間才能補足收益?生意好的時候完全沒必要促銷。”

收益、定價成為掛在黃琪的嘴邊詞,在選擇OTA進行合作的問題上,他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權衡。酒店在開始和每個管道都有合作,訂單量也算平穩,144間房每天網路訂單大約30多單。但是,這家門店在管道分佈上結構不太穩定——產生的訂單有時是攜程多,有時藝龍、美團又更多。

並且,分散的管道給前臺、財務和黃琪自己都增加了工作量。“比如某OTA,客人在離店兩小時內就要操作,一單一結。某OTA可能認為商家10秒就能操作完,但前臺還得惦記著客人是不是這家來的單子,忙的時候根本顧不過來;財務核算的時候也非常繁瑣。”

這些工作細節,是過去的黃琪壓根沒有考慮過的——以前的他只會在意簽了多少,賣了多少,但現在發現酒店銷售的門門道道竟然如此多。“賣的多不代表好,收益好才行。”

最終,和店長商量後,黃琪選擇了成為某家線上旅遊公司的獨家供應商——雖然傭金從12%漲到了15%,但酒店的排名也提升到地區第五,單量和收益也變得非常穩定。

尋找下一個興奮點

黃琪用“穩”字形容歡朋的工作環境,在他看來,希爾頓歡朋優秀的服務理念和標準,加上鉑濤本土化的運營管理,成就了這個品牌在國內的成功。

“歡朋的價值觀是友善、可靠、關懷、周全,它不僅是針對客人,對員工也是如此。剛開業的時候,員工宿舍還沒裝修好,業主讓大家將就住,但老闆就是不願意,拿了一層樓的客房給我們住了兩個月。”黃琪回憶。

酒店的運營進入正軌後,黃琪的工作也變得輕鬆許多,他認為優秀的品牌在行銷上本就不複雜。2017年,也許是酒店銷售工作穩定後的歸於平淡,再加上體內一絲不安分的精神作祟,黃琪又有了離開的念頭。

這一階段的酒店市場無疑是有空間和活力的,在OTA走向合併後,酒店業也迎來了巨頭的並購整合浪潮,大有寡頭競爭時代之勢。同時,高端品牌、低端品牌相繼發力中端市場,民宿、公寓、主題酒店的興起大大豐富住宿的選擇。

黃琪對外界也充滿了好奇和嚮往,他最終選擇加入一家精品民宿。在他看來,民宿是全新的物種,產品和觀念都非常新穎,這讓他找到了學習的狀態和激情。“不想墨守成規,總要有新挑戰才有意思。”

黃琪去體驗了自家的民宿。“和酒店很不一樣,產品和服務都沒有很標準化,來住的客人也非常年輕。”

就在前幾天,新店裡來了一撥客人,他們是看了小紅書裡的攻略慕名而來。黃琪怎麼也不懂,小紅書怎麼還有宣傳民宿的功能,他準備好好研究。

“還有,現在的民宿不能只上攜程、去哪兒了,要上Airbnb、贊那度等等,這些我都要研究。”黃琪說。

經濟型酒店的黃金十年被定格在了2010。只是在黃琪覺察到不對勁的時候,經濟型酒店的行業集中度還在持續走高——兩年之後,前十大經濟型酒店品牌的市場份額達到了67.7%。

然而在2013年後,就有人發現,漢庭、7天這樣的酒店開始在馬路邊打起了廣告——比如在武漢這樣的城市,公交站、地鐵站到處是鋪天蓋地的大屏宣傳,這在過去幾乎是無法想像的。

黃琪所在的酒店做不起廣告,房價也沒有再降的餘地,於是他的老闆決定推出增值服務:洗腳。住酒店即可以免費洗腳按摩,這也的確挽留了大部分的老客戶。但讓黃琪不能接受的是,老闆還削減了很多成本——布草換價格低的、洗滌商找價格低的、員工績效工資取消。

事實上,整個酒店業在2012年都進入了某個拐點。一方面,宏觀經濟持續萎靡、三公消費收緊,物業、人力各類成本持續攀升;另一方面,經濟型酒店集團的跑馬圈地還在繼續,而高端酒店也在地方政策、市場兩方面的引導下開始擴張。

有酒店高層業者告訴TBO,他們並非沒有注意到供需錯位、泡沫陡升的事實,但“你不圈地有人圈”的囚徒困境,讓身在其中的玩家硬著頭皮也要玩下去。

落在具體的經營層面,酒店的日子確實越來越難過。在很多人看來,酒店業轟轟烈烈進行的節流計畫,就是亂象的一方面體現——而這也導致了後來行業人才成規模流失,因為行業裡漸漸沒有油水可以撈了。

有業者給TBO舉了個例子:2012年之前,一個某經濟型酒店的店長,在武漢、長沙、廣州等城市,工作三個月就可以買一輛20萬的長安福特車——籌建一家新店也就4個月的時間,這中間的灰色收入和不可告人的秘密很多。

但後來酒店集團對此的管控變得嚴格,大的酒管公司都設有檢察部門、審計部門、紀律部門,一旦有人監管就和以前不一樣了——很多酒店中高層因此慢慢離職,轉型為投資商或者別的角色。

這種日益萎靡的氣氛也影響了黃琪。最終,他也在2014年加入了去哪兒網。與酒店業不同,彼時的線上旅遊正處於資本助推下的“春秋戰國”時期,以攜程、藝龍、去哪兒網為首的公司們,正踩著移動端崛起的節奏,進行一場慘烈的淘汰賽。

那是一個波雲詭譎的大時代,而黃琪在懵懵懂懂中,不自覺地投身於這猛烈的洪流。

激情2015

在黃琪的印象中,2012年前對酒店而言,114和攜程藝龍的訂單基本上都差不多;但2012年後,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114的訂單已經基本沒有了——取而代之的各家OTA的迅速崛起,酒店的自有管道一點點淪喪。

黃琪加入去哪兒網的節點,正是OTA價格戰最慘烈的時候。2014年初,去哪兒勢頭猛烈地開始了各地的酒店直簽,黃琪就在高星部門負責酒店的直簽和維護。

“剛開拓市場的時候,即使是烈日當頭的夏天,我們也要去掃街。如果攜程、美團上午去,我們就下午去;另外QQ會隨時線上,以方便解答酒店工作人員的疑問。半年時間,我們眼看著自家的直簽酒店量蹭蹭上去了。”黃琪回憶。

此刻的黃琪,已經完全融入了去哪兒的快節奏中。他用“青春”、“激情”、“平等”、“上進”這樣的字眼形容他的工作環境,在這裡他感受到了技術公司的驕傲,黃琪甚至開始覺得自己更像一個互聯網人,有活力,有進取心。他因此萌發強烈的歸屬感,希望就這裡幹下去。

2015年2月,去哪兒年會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創始人莊辰超在會上豪氣干雲地宣佈,“2015年我們對於酒店的投入會是無限量的,只要不是‘第一’我們就繼續加大投入!”莊辰超的話,讓黃琪感到“非常有力量和希望。”

隨之而來的2015年春夏異常忙碌,在巨大的爭議中,去哪兒網的5折大促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前臺切客”打的火熱、訂單也迅速飛升,“所有人士氣滿滿,眼看就要追上攜程了。”

然後,就是那場猝不及防的資本聯姻。

在攜程宣佈整合哪兒網的那天上午,黃琪還在和一家酒店談獨家。“放心,攜程上落下的單量,去哪兒都會給你補上。”他告訴店家。

然後,中午他從對手口中聽到了“被收購”的消息,黃琪記得有同事哭了。到晚上莊辰超發內部郵件的時候,他已經冷靜下來許多。想著上午還信誓旦旦的和商家談合作,他有點悵然若失。“我們真的已經快超越攜程了。”

轉戰中端酒店

黃琪沒給自己留太多鬱悶的時間,因為線上旅遊這個紛亂的江湖已經塵埃落定,“都是資本的遊戲。”

2016年初,黃琪跳槽去了希爾頓歡朋酒店。在他的觀察中,中端酒店的爆發在2013年就開始顯現——還在去哪兒任職的時候,黃琪就感覺到了這類酒店的強大生長能力。“當時訂單上漲的非常快。”

黃琪加入的,是西南某省第一家希爾頓歡朋,這家門店於2016年7月開業——然而在兩個月前,黃琪和同事們就開始了管道銷售的籌備工作,線上OTA的簽約已經非常便利,最繁瑣的是拜訪企業和地方相關部門。5、6月炎熱的夏天,驕陽似火,黃琪的防曬霜一天要補3次。

當然,這已經是他駕輕就熟的工作內容了。來之前,他就覺得這份工作“應該很輕鬆”,畢竟自己在去哪兒工作近兩年,接觸過成百上千的商家。

然而開業運作後,黃琪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酒店管道的工作思路和OTA很不一樣。以往在OTA,黃琪就有個不理解的現象:商家每天拿出一間房來做促銷的話,會帶來更多訂單,明明是一件共贏的事兒,為什麼還有很多商家不願意?但來到酒店後,他的心態也變了。

“一間房至少都300多,得多賣多少間才能補足收益?生意好的時候完全沒必要促銷。”

收益、定價成為掛在黃琪的嘴邊詞,在選擇OTA進行合作的問題上,他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權衡。酒店在開始和每個管道都有合作,訂單量也算平穩,144間房每天網路訂單大約30多單。但是,這家門店在管道分佈上結構不太穩定——產生的訂單有時是攜程多,有時藝龍、美團又更多。

並且,分散的管道給前臺、財務和黃琪自己都增加了工作量。“比如某OTA,客人在離店兩小時內就要操作,一單一結。某OTA可能認為商家10秒就能操作完,但前臺還得惦記著客人是不是這家來的單子,忙的時候根本顧不過來;財務核算的時候也非常繁瑣。”

這些工作細節,是過去的黃琪壓根沒有考慮過的——以前的他只會在意簽了多少,賣了多少,但現在發現酒店銷售的門門道道竟然如此多。“賣的多不代表好,收益好才行。”

最終,和店長商量後,黃琪選擇了成為某家線上旅遊公司的獨家供應商——雖然傭金從12%漲到了15%,但酒店的排名也提升到地區第五,單量和收益也變得非常穩定。

尋找下一個興奮點

黃琪用“穩”字形容歡朋的工作環境,在他看來,希爾頓歡朋優秀的服務理念和標準,加上鉑濤本土化的運營管理,成就了這個品牌在國內的成功。

“歡朋的價值觀是友善、可靠、關懷、周全,它不僅是針對客人,對員工也是如此。剛開業的時候,員工宿舍還沒裝修好,業主讓大家將就住,但老闆就是不願意,拿了一層樓的客房給我們住了兩個月。”黃琪回憶。

酒店的運營進入正軌後,黃琪的工作也變得輕鬆許多,他認為優秀的品牌在行銷上本就不複雜。2017年,也許是酒店銷售工作穩定後的歸於平淡,再加上體內一絲不安分的精神作祟,黃琪又有了離開的念頭。

這一階段的酒店市場無疑是有空間和活力的,在OTA走向合併後,酒店業也迎來了巨頭的並購整合浪潮,大有寡頭競爭時代之勢。同時,高端品牌、低端品牌相繼發力中端市場,民宿、公寓、主題酒店的興起大大豐富住宿的選擇。

黃琪對外界也充滿了好奇和嚮往,他最終選擇加入一家精品民宿。在他看來,民宿是全新的物種,產品和觀念都非常新穎,這讓他找到了學習的狀態和激情。“不想墨守成規,總要有新挑戰才有意思。”

黃琪去體驗了自家的民宿。“和酒店很不一樣,產品和服務都沒有很標準化,來住的客人也非常年輕。”

就在前幾天,新店裡來了一撥客人,他們是看了小紅書裡的攻略慕名而來。黃琪怎麼也不懂,小紅書怎麼還有宣傳民宿的功能,他準備好好研究。

“還有,現在的民宿不能只上攜程、去哪兒了,要上Airbnb、贊那度等等,這些我都要研究。”黃琪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