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也逃脫不了因果

這裡並不是要和大家談玄說妙。 什麼叫因果?比如一個人經常鍛煉、養生, 種的是健康的因, 就得健康的果;比如一個人經常惹是生非, 必然招來仇怨, 就很可能被人打傷或者得到進監獄的果報等。

圖|百度

“萬法皆空, 因果不虛”, 佛都沒有因果大。 下面這段您可以當故事看。

釋迦牟尼佛是業盡情空的大覺悟者, 但佛經中記載佛陀在過去生曾經敲過一條魚的頭部三下, 結果在娑婆世界示現為佛的這一世, 得到了三天頭痛的果報。 又佛經記載, 佛陀的大弟子目犍連被尊為神通第一, 曾在釋迦族招屠殺時意圖拯救, 將族人們收入缽內拋入空中, 但當敵兵撤退後, 發現缽內只剩下一攤血水;目犍連自己雖然神通了得, 但在過去生殺母的業果成熟時, 根本無法使用神通, 而被外族活活打死。 這就是所謂的“神通不敵業力”。

圖|百度

因果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力量呢?它具有兩大基礎。

首先是生理學基礎:科學家發現, 人腦中會分泌多種能讓人感到快樂、安全和成就感的物質, 這些物質統稱為“快樂素”。 目前發現的有四種, 即產生快感的“多巴胺”、帶來激情的“去甲腎上腺素”、負責取樂和鎮痛的“內啡肽”、還有協助戰勝困難的“催產素”。

一般情況下, 激素分泌處於較低的水準, 而當一個人做某件事啟動了大腦的獎懲機制時, 快樂激素就會大量增加。 比如吸毒的人, 在吸毒時, 毒素刺激了大腦激素分泌區的神經軸突, 釋放出大量“快樂素”, 使人精神亢奮, 在短時間內就消耗了過多的身心能量, 一旦激素分泌降到平常水準, 人就要為之前的過度快樂而付出沮喪、精神不振的代價, 為了擺脫這種境地, 只得繼續吸毒, 如此迴圈反復, 越陷越深。 吸毒是種因, 帶來的“癮症”就是結果。

圖|百度

知道了這個原理, 我們就可以把“負向回饋”變為“正向回饋”。 用正能量所帶來的滿足感去刺激神經軸突, 釋放出“快樂素”, 同樣作為一種大腦的獎勵機制, 會刺激人去做更多的善事, 所不同的是激素水準降低時, 我們並不會沮喪。 比如一間黑屋子, 只要有一隻點燃的蠟燭, 黑暗就完全退卻。 消除黑暗的方法是用光明替代, 消除負能量的方法就是用正能量替代, 心中滿滿的正能量, 人也就無從沮喪。

圖|百度

其次是心理學基礎: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力浦·辛巴杜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把一輛車窗被砸了個大洞的汽車停在一個本來治安良好的中產階級社區, 僅僅過了幾個小時, 它就被偷走了。 這便是“破窗效應”的由來, 它揭示不好的起因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比如一個地方本來乾乾淨淨,有人卻丟了一袋垃圾在那裡,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清理,這個地方馬上就會變為一個垃圾場。因為剛開始的那堆垃圾已經“暗示”了這就是一個垃圾場。利用這個原理,乞討的人一般會事先在自己的碗裡放上一兩元錢拿來“錢生錢”。

圖|百度

佛教把它叫做“感召”,只要種了什麼因就會感召相應的果。老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氣相投”,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現在人所說的“圈子”就是這樣形成的,形成原因就是其中個體的興趣、愛好、脾氣、秉性或階級等類同。

宇宙中充滿各種能量,有正能量,也有負能量,我們每個人就像一台收音機,如果頻率與正能量相應,接收的自然是正能量,反之就會是負能量。所幸做人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選擇,換句話說,調頻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這也是人之所以能覺悟的基礎與前提。

比如一個地方本來乾乾淨淨,有人卻丟了一袋垃圾在那裡,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清理,這個地方馬上就會變為一個垃圾場。因為剛開始的那堆垃圾已經“暗示”了這就是一個垃圾場。利用這個原理,乞討的人一般會事先在自己的碗裡放上一兩元錢拿來“錢生錢”。

圖|百度

佛教把它叫做“感召”,只要種了什麼因就會感召相應的果。老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氣相投”,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現在人所說的“圈子”就是這樣形成的,形成原因就是其中個體的興趣、愛好、脾氣、秉性或階級等類同。

宇宙中充滿各種能量,有正能量,也有負能量,我們每個人就像一台收音機,如果頻率與正能量相應,接收的自然是正能量,反之就會是負能量。所幸做人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選擇,換句話說,調頻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這也是人之所以能覺悟的基礎與前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