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電視臺要想雄起,必須猛藥去癰、斷臂求生、刮骨療毒!

文|麥冬;來源|電視驢

這幾天, 筆者的《“唱衰電視”陰謀論》在電視圈起到了刷屏的效果, 實屬意料之外、受寵若驚。

細思想來, 正如《人民的名義》切合了大家長期以來對反腐的關注一樣,

這篇文章可能說出了長久以來電視人憋了很久沒敢或者沒好意思說出的話吧。

有關電視業還“在不在”的問題, 之前說得夠多了。 今天來聊聊電視“還能不能好”的問題。

一、不可能都好, 但一定會有強大的倖存者

無疑, 電視業要想回到十年前百花齊放、辦了就掙錢的局面, 是不可能了。 電視業無疑正處於激烈的“擠水分”(或者說優勝劣汰)的空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中。 其實這才是最正常的, 只是市場化慢慢進入了這個過去相對封閉的行業而已。

電視業和互聯網行業, 都在“擠水分”。 而要說到殘酷, 還是移動互聯網領域更殘酷一些。 不同的是:互聯網媒體是靠資本和經營在擠水分,

小的細分市場(如網約車)最終只容得下一家寡頭, 而相對容量較大的視頻網站行業, 則目前呈BAT三足鼎立之勢。

電視業則靠內容和市場(本質是市場)在擠。 結果會是多少家呢?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而經歷殘酷激烈的市場競爭之後, 中國電視業的倖存者,

只會變得更加強大, 抗風險能力更高!

在這個過程中, 商業移動新媒體要做的, 不是發動(或者變相發動)輿論機器唱衰, 而是要“去零和思維”, 雙方合作共生, 最終形成幾個利益交錯、資本聯結的“內容聚合傳播體”。

這才是中國傳媒業一個更可能的現實。

二、問題不同 看方拿藥

那麼, 電視臺怎麼才能做好呢?各家廣電發展軌跡、歷史背景、擁有資源乃至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都不同, 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這個治療肯定要是大力度的, 大體有三劑藥方:猛藥去癰、斷臂求生、刮骨療毒!

1、猛藥去癰

為什麼不是猛藥去屙?因為有的電視臺改革較早, 目前發展良好, 還沒到重病的地步。 但是並不是沒有癬疥之疾, 而這個表面看似小的隱患, 如果不去除, 倘若“癰疽發背”, 則將一發而不可收。

癰在哪裡?

一是有的沒有強大的內容製作團隊, 對外包節目依賴性較大。 這也是近來湖南、東方、浙江等衛視越來越重視內容自主生產的原因(浙江衛視最近就在俞杭英出走後重用了一批80後製作人)。

二是少有發力對自有簽約藝人的培養和自有IP的打造, 過於依賴小鮮肉、鮮花, 節目成本節節攀升。 長此下去, 如Vlinkage創始人彭福利所言, 當電視臺依靠廣告的商業模式無法覆蓋逐步提高的版權等成本, 就會出現危機。 反觀楊冪的嘉行傳媒, 則已經在造星的路上一騎絕塵, 電視臺其實擁有同樣的機遇, 和更好的實力。

三是媒體融合還沒想明白怎麼做, 只能在“內容為王”口號下堅守原有陣地。

這些, 都是需要花大力氣去解決的問題, 且沒有那麼容易。

2、斷臂求生

前幾天, 自媒體號“咪蒙”洋洋得意分享了他的助理“月薪5萬”的秘密, 撩撥了媒體人敏感的神經。 對, 自媒體就是這麼輕裝上陣、沒有包袱、善於培養人(當然, 創業失敗率也不低)。

比之電視業則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官本位、辦事效率低、內部互相掣肘、人員身份尷尬(大量勞務派遣)等問題。

這種情況下,必須果斷深化改革,處理好歷史包袱(大風廠問題?),驅除庸人懶人(孫連城?),與一些沒有戰略眼光的投資(月牙湖美食城?)果斷切割。

3、刮骨療毒

移動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要想真正與創業成功率僅5%的激烈競爭中倖存下來的互聯網巨頭爭奪管道與話語權,就必須徹底實現近乎殘酷的自我進化,使自己擁有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的資源、財力、技術和人才實力。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這個過程,必然觸及最根本的體制問題,必然涉及用人權、財權的市場化支配,必然要對舊有的盤子進行切割,動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刮骨必然要痛。

這個過程中,請不請得到“華佗”,請到後用不用“麻沸散”,刮骨後多久能上戰場取勝,就看電視人有沒有關公的勇氣,還有體魄。

三、電視垂垂老矣 註定不能做“時間的朋友”?

《唱衰陰謀論》發佈後,引起了一些電視大咖的轉發和評論。

有衛視總監提到了“要尊重老人豐富多彩的人生”及“媒體進化要進行社會倫理教育”的問題。

事實上,電視這個行業在中國還算不上老人。因為電視業的真正市場化發展也僅僅是最近二十幾年的事情。任何一個產業,都不能簡單地以“誕生時間長短”作為是否沒落的依據。否則就會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電視不是人,而是一種產業,產業生命力旺盛與否,主要看產業本身是否適合自我進化,以及產業操盤者是否具有自我進化和學習的能力。

比如煤炭業,就很難+互聯網,但電視作為一種傳播手段,無疑具有可自我進化性。至於是進化為巨無霸還是“化生子”,那就全看個人造化了。

武斷地認為電視“鐵定衰敗”,並給願意說句實在話的人扣上“遺老遺少”的帽子,很簡單。然而,這並不是事實。

達康書記守護GDP,我們一同守護電視這頭驢子吧!

可吆而喝之催其拉磨,可憤其不爭揚鞭驅策,但切勿過早急著“卸磨殺驢、分而食之”。

因為,全民熱議的各家春晚、多檔口碑叫好的品質節目、國劇門臉的超級熱劇,都證明著,它依然懷有——承載中國傳媒社會公信力的良心,傳播主流價值觀的初心,以及那一顆恒久追求精品文化內容的匠心。

比之電視業則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官本位、辦事效率低、內部互相掣肘、人員身份尷尬(大量勞務派遣)等問題。

這種情況下,必須果斷深化改革,處理好歷史包袱(大風廠問題?),驅除庸人懶人(孫連城?),與一些沒有戰略眼光的投資(月牙湖美食城?)果斷切割。

3、刮骨療毒

移動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要想真正與創業成功率僅5%的激烈競爭中倖存下來的互聯網巨頭爭奪管道與話語權,就必須徹底實現近乎殘酷的自我進化,使自己擁有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的資源、財力、技術和人才實力。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這個過程,必然觸及最根本的體制問題,必然涉及用人權、財權的市場化支配,必然要對舊有的盤子進行切割,動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刮骨必然要痛。

這個過程中,請不請得到“華佗”,請到後用不用“麻沸散”,刮骨後多久能上戰場取勝,就看電視人有沒有關公的勇氣,還有體魄。

三、電視垂垂老矣 註定不能做“時間的朋友”?

《唱衰陰謀論》發佈後,引起了一些電視大咖的轉發和評論。

有衛視總監提到了“要尊重老人豐富多彩的人生”及“媒體進化要進行社會倫理教育”的問題。

事實上,電視這個行業在中國還算不上老人。因為電視業的真正市場化發展也僅僅是最近二十幾年的事情。任何一個產業,都不能簡單地以“誕生時間長短”作為是否沒落的依據。否則就會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電視不是人,而是一種產業,產業生命力旺盛與否,主要看產業本身是否適合自我進化,以及產業操盤者是否具有自我進化和學習的能力。

比如煤炭業,就很難+互聯網,但電視作為一種傳播手段,無疑具有可自我進化性。至於是進化為巨無霸還是“化生子”,那就全看個人造化了。

武斷地認為電視“鐵定衰敗”,並給願意說句實在話的人扣上“遺老遺少”的帽子,很簡單。然而,這並不是事實。

達康書記守護GDP,我們一同守護電視這頭驢子吧!

可吆而喝之催其拉磨,可憤其不爭揚鞭驅策,但切勿過早急著“卸磨殺驢、分而食之”。

因為,全民熱議的各家春晚、多檔口碑叫好的品質節目、國劇門臉的超級熱劇,都證明著,它依然懷有——承載中國傳媒社會公信力的良心,傳播主流價值觀的初心,以及那一顆恒久追求精品文化內容的匠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