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民原創作品:英雄樹懶

作者:段奇清

有一種動物, 常年生活在樹上。 它們雖說有腳卻不能走路, 且和蝙蝠一樣, 在樹上愛吊著攀爬, 要是到了地上靠得是前肢拖動身體前行, 其移動最快速度每秒6釐米。

行動極為緩慢, 又總是生活在樹上, 人們便給它們取了一個很不好聽的名字:樹懶。

生活在美洲中南部熱帶雨林裡的樹懶, 當然也要面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的考驗。 科學工作者曾經拍攝過這樣一組畫面:

有兩隻成年樹懶, 帶著一隻小樹懶, 它們是一個三口之家。 一隻腹部鼓脹的大樹懶從樹上向樹下蠕動著, 那是樹懶爸爸,

它是肚子鼓脹得難受, 要到樹下去排便。 樹懶的行動緩慢得像幽靈, 渾身上下又長著既粗且長的灰褐色毛髮, 毛髮中間又長了藻類, 成了綠色的它們看起來就像樹枝樹葉在風中晃動著, 天敵很難發現它們。

然而, 這個樹懶爸爸到了地上後, 還是被一隻老獾發現了。 凡是樹懶被天敵發現, 倘若那天敵又處在饑腸轆轆時, 樹懶想逃跑是不可能的——或許它們壓根兒就不存有逃跑的奢望, 只能無望地成為天敵的饕餮大餐。

由於樹懶活動太少, 肌肉粗糙得簡直讓天敵們難以下嚥。 正是這樣, 那些不是餓得太厲害的食肉動物們是會不屑一顧的。 不過, 這頭老獾已有好多天沒進食了。 不會吹灰之力, 老獾就讓樹懶爸爸魂歸九天,

並貪婪地吃起來。 這一幕就在樹懶媽媽和它們的孩子眼皮下發生。

小樹懶又從樹上開始緩緩向下移動了, 它也是要到地下去排便, 可是它的運氣也和爸爸一樣不佳, 小樹懶被一隻饑餓的老豺發現了, 很快也命喪黃泉。

人們也許會問:這些樹懶為何要冒著生命危險到地下去呢?難道不可以就在樹上排便嗎?

這是一些三趾樹懶, 多少年來都是這樣。 為了能少下地排便, 減少喪命的風險, 它們甚或長達一個月忍受饑餓, 不吃東西。

不在樹上排便, 它們是要顯得很紳士嗎?因為在地下拉了以後, 它們會將糞便用草仔細蓋上。 對於行動慢得如蝸牛一樣的它們, 僅僅做這件事就挺不容易。

行動異常緩慢的它們, 是不會管什麼紳士不紳士的。 然而, 如此不顧生命危險到地下, 其中又有著怎樣的奧秘呢?科學家們很早就開始對三趾樹懶這一特性進行關注。 經過漫長的研究, 其中的奧秘終於被發現。

這還得從它們的食物說起, 三趾樹懶多是吃樹枝和樹葉, 由於咀嚼系統極弱,

樹枝樹葉幾乎都是囫圇吞下, 沒消化吸收好就進入了腸道, 這就增加了排便的次數。 於是, 樹懶希望能吃到那些比較細膩好消化的食物, 減少糞便量。 上帝似乎特別眷顧它們, 三趾樹懶的身上居然生長著柔軟而細膩的藻類, 讓懶懶得它們不用挪動身子, 就能吃到精細食物。

於是, 在作為世界上唯一身上長著植物的動物, 它們身上形成一個生物鏈:長長的毛髮和藻類成了飛蛾的棲息之地, 身上的皮屑及其分泌物為飛蛾提供了食物。 由於有飛蛾, 也就有了真菌。

三趾樹懶即便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到地下排便的奧秘是:它們下樹排便後, 將要產卵的飛蛾會從它們身上飛到糞便上, 因為糞便是飛蛾產卵最好的地方, 即是說,

飛蛾幼蟲孵化出來後, 糞便是其最好的食物。 幼蟲在成長蛻變為飛蛾後, 它們又會回到三趾樹懶的毛髮裡生活。 其中會有許多飛蛾在毛髮中死亡, 它們又成了真菌的食物, 真菌將飛蛾屍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 這些又剛好是藻類生長所需要的。

熱帶雨林氣候潮濕, 枝繁葉茂的樹木幾乎遮擋住了全部陽光, 為藻類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 這些藻類約占三趾樹懶體重的2%, 而且被吃掉後會迅速生長。 有了這種精細的食物, 也就為三趾樹懶的生存提供了一種很好的保障。

說到這裡, 我們也就明白了:三趾樹懶不惜冒著生命的危險到地上去排便, 其實是為了種族的繁衍。 故而, 這種身長約70釐米、體重為4~7公斤、沒有尖牙利齒, 行動緩慢的連烏龜也汗顏的哺乳動物,也就能從史前一直延續到現在。

達爾文說“適者生存”。應該說,三趾樹懶並非是自然界的適者,它們生存的奧秘就在於為了族群,有眾多個體甘於犧牲。可見,有著大量的具有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的個體,這樣的族群才最具生存力,也是最為強大的。

行動緩慢的連烏龜也汗顏的哺乳動物,也就能從史前一直延續到現在。

達爾文說“適者生存”。應該說,三趾樹懶並非是自然界的適者,它們生存的奧秘就在於為了族群,有眾多個體甘於犧牲。可見,有著大量的具有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的個體,這樣的族群才最具生存力,也是最為強大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