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所謂懷舊,就是記著你的好,也記著你的不好

趙立文, 1968年生人。 從1984年, 他堅持7年拍攝《世俗西安》, 用樸實細膩的鏡頭語言真實記錄了八十年代西安市井眾生。

1、1987年, 西安灑金橋

面對鏡頭,

穿著得體的這個年輕人, 是市場管理者。 他當時正在對亂擺放的這個背對鏡頭的商販進行規勸和教育。 詫異的是, 這個商販將短袖穿成了背心。

2、1988年, 西安德福巷

那時的德福巷兩旁還是平房, 房子蓋得不講究, 卻有寬敞的院子, 足夠碎娃們在這裡玩鬧折騰。

3、戀愛中的男女

4、城牆根下的草台班子

5、1987年, 西安南大街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 騾馬市服裝生意興起, 吸引了一大批做服裝配套生意的江浙客。

如鎖褲邊、修拉鍊、放大縮小衣褲等。 小生意裡隱藏著大財富, 他們中間的多數就靠這些走上了富裕之路。

6、1987年, 西安琉璃街

舊軍裝、帆布包、解放鞋, 深深的時代印記。

7、1987年, 西安橋梓口

每個人都會經歷童年, 每個人都會擁有童年記憶。 各異的衣服、各異的包、各異的碗兜, 童年是多彩的。 但願每個人的記憶都是美好的。

8、1989年,西安東門鬼市

9、1987年,西安灑金橋

會騎車是項值得驕傲的技能,有輛車是筆寶貴的財富。

10、1988年,西安西華門

板車加椅子,簡單、實用,這種出行方式的改良式默契的老夫老妻面對歲月擺出的難題,所顯露出的一種應變和智慧。

11、1986年,西安鐘樓

在過去,西安耍猴的民間藝人,大多來自河南省的新野縣。

12、1988年,西安東門鬼市

鬼市,實際上是舊貨市場,各類來路不明的舊貨在此交易,有古玩、有字畫,也有舊衣、傢俱,自淩晨四點開始,天明即散。

13、1990年,西安夏家十字

西安其實並不是一個缺水的城市,只不過因地處內陸,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管道鋪設在當時沒有及時進入每一戶家庭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巷道內共用水龍頭是普遍現象。

14、1989年,西安雙仁府

昔日的老西安城,一巷一井。有了在自來水,井臺變為水站,依舊是小巷居民生活的中心。飯前是主婦們的陣地,飯後是孩子們的樂園。

15、1989年,西安回坊西羊市

在過去,西安旱廁的清理主要靠人力向外運輸。這些掏糞的工人們並沒有因為職業的普通而露出卑微的神情。相反,他們的笑是真摯的、自然的。

16、1988年,西安鹽店街

過去,老西安的街道靜謐、寬闊,住家戶有時會走出門外,在陽光的街道上幹一些家務。

17、1989年,西安四府街

炎炎夏日,睡在席子上的牛牛娃。

18、1989年,西安鐘樓

汽車壞了基本靠推。

19、當時的西安潮人

20、1989年,西安西羊市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天的第一頓飯尤為重要,西安的早點,豆漿、油條、包子、稀飯、胡辣湯、米線、甑糕、油茶麻花,倒也豐富。對於老西安來說,早點選擇吃什麼,和選擇怎麼吃,同樣重要,它不僅是一個進食的過程,更多的是一種生活享受,將時間愉快度過。

21、1987年,西安回坊

在陝西,餐廳服務員,一般都叫“夥計”或者“夥計娃”。而回坊的夥計娃,多來自甘肅、寧夏偏遠地區的穆斯林家庭。

22、1984年,西安新城廣場

老解放牌灑水車、老皇冠轎車、老ARO吉普、三人摩托、自行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各式交通工具,都在這位年輕人的縱起一躍中定格。

23、1987年,西安廟後街

三秦兒女齊吼秦腔,秦腔在陝西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民眾自發組織的秦腔自樂班。

24、1989年,西安西三路

姑娘出嫁,流行的“燕舞”牌收錄機必不可少。

25、1990年,廟後街建華巷

街坊鄰居們在居委會的組織下剷除積雪。“在有說有笑中的群體勞動”是那個時代的顯著特徵之一。

26、1989年,西安廟後街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西安潮人,燙“招手停”,穿喇叭裙,開始化妝。旁邊光膀子、穿尼龍絲襪的是她爸。2012年作者故地重遊,再次巧遇此女子。老爹已故去,房子將拆遷。女子問:“這些年,還在拍,你掙了多少錢?”

27、1989年,西安橋梓口

回民的經營方法很靈活,但是有一點是始終不渝的,那就是做生意要講誠信。

28、1990年,西安東大街

一位交通糾察員,拉住一位違章的大姐,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這位大姐明知理虧,臉上賠笑,就算是認錯了。

29、1988年,夏家十字

老房子,街坊鄰居,其樂融融的鄰里關係,這種場景在逢年過節之時,達到一種世俗生活的極致之美。圖為1988年的大年三十,夏家十字的街坊鄰居當街收拾年貨的場景。

30、1988年,大學習巷

快樂的倆夥計。

31、插著拖把的兵馬俑,當藝術遇到生活碰撞出不一樣的美。

32、1989年,西安廟後街

門牌寫著:“省建八公司家屬院”的所在地,原味廟後街保存良好的一處古建築院落。

最令人唏噓的是第26張。時隔幾十年,機緣巧合,還能遇到相中人。只是早已物是人非。

最令你難忘的老照片是哪張?

8、1989年,西安東門鬼市

9、1987年,西安灑金橋

會騎車是項值得驕傲的技能,有輛車是筆寶貴的財富。

10、1988年,西安西華門

板車加椅子,簡單、實用,這種出行方式的改良式默契的老夫老妻面對歲月擺出的難題,所顯露出的一種應變和智慧。

11、1986年,西安鐘樓

在過去,西安耍猴的民間藝人,大多來自河南省的新野縣。

12、1988年,西安東門鬼市

鬼市,實際上是舊貨市場,各類來路不明的舊貨在此交易,有古玩、有字畫,也有舊衣、傢俱,自淩晨四點開始,天明即散。

13、1990年,西安夏家十字

西安其實並不是一個缺水的城市,只不過因地處內陸,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管道鋪設在當時沒有及時進入每一戶家庭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巷道內共用水龍頭是普遍現象。

14、1989年,西安雙仁府

昔日的老西安城,一巷一井。有了在自來水,井臺變為水站,依舊是小巷居民生活的中心。飯前是主婦們的陣地,飯後是孩子們的樂園。

15、1989年,西安回坊西羊市

在過去,西安旱廁的清理主要靠人力向外運輸。這些掏糞的工人們並沒有因為職業的普通而露出卑微的神情。相反,他們的笑是真摯的、自然的。

16、1988年,西安鹽店街

過去,老西安的街道靜謐、寬闊,住家戶有時會走出門外,在陽光的街道上幹一些家務。

17、1989年,西安四府街

炎炎夏日,睡在席子上的牛牛娃。

18、1989年,西安鐘樓

汽車壞了基本靠推。

19、當時的西安潮人

20、1989年,西安西羊市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天的第一頓飯尤為重要,西安的早點,豆漿、油條、包子、稀飯、胡辣湯、米線、甑糕、油茶麻花,倒也豐富。對於老西安來說,早點選擇吃什麼,和選擇怎麼吃,同樣重要,它不僅是一個進食的過程,更多的是一種生活享受,將時間愉快度過。

21、1987年,西安回坊

在陝西,餐廳服務員,一般都叫“夥計”或者“夥計娃”。而回坊的夥計娃,多來自甘肅、寧夏偏遠地區的穆斯林家庭。

22、1984年,西安新城廣場

老解放牌灑水車、老皇冠轎車、老ARO吉普、三人摩托、自行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各式交通工具,都在這位年輕人的縱起一躍中定格。

23、1987年,西安廟後街

三秦兒女齊吼秦腔,秦腔在陝西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民眾自發組織的秦腔自樂班。

24、1989年,西安西三路

姑娘出嫁,流行的“燕舞”牌收錄機必不可少。

25、1990年,廟後街建華巷

街坊鄰居們在居委會的組織下剷除積雪。“在有說有笑中的群體勞動”是那個時代的顯著特徵之一。

26、1989年,西安廟後街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西安潮人,燙“招手停”,穿喇叭裙,開始化妝。旁邊光膀子、穿尼龍絲襪的是她爸。2012年作者故地重遊,再次巧遇此女子。老爹已故去,房子將拆遷。女子問:“這些年,還在拍,你掙了多少錢?”

27、1989年,西安橋梓口

回民的經營方法很靈活,但是有一點是始終不渝的,那就是做生意要講誠信。

28、1990年,西安東大街

一位交通糾察員,拉住一位違章的大姐,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這位大姐明知理虧,臉上賠笑,就算是認錯了。

29、1988年,夏家十字

老房子,街坊鄰居,其樂融融的鄰里關係,這種場景在逢年過節之時,達到一種世俗生活的極致之美。圖為1988年的大年三十,夏家十字的街坊鄰居當街收拾年貨的場景。

30、1988年,大學習巷

快樂的倆夥計。

31、插著拖把的兵馬俑,當藝術遇到生活碰撞出不一樣的美。

32、1989年,西安廟後街

門牌寫著:“省建八公司家屬院”的所在地,原味廟後街保存良好的一處古建築院落。

最令人唏噓的是第26張。時隔幾十年,機緣巧合,還能遇到相中人。只是早已物是人非。

最令你難忘的老照片是哪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