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俗話:“蘿蔔不大,長在輩上”,還有另一層含義

在農村長大的人, 尤其是家族中七大姑八大姨、親戚眾多的, 很多都有著這樣的經歷:一同玩耍大的小夥伴, 若論起輩份來, 卻是叔侄或是姑侄等類似的關係。 甚至於, 五、六十歲的人要喊十來歲的孩子‘爺爺’。

圖文無關

這種輩份可不是亂排的, 五伏內的親戚才排。 在農村, 沒出五伏的便是血親, 北方有的地方也稱“一個院裡的”。 五伏是指五輩人, 即:己身兄弟姐妹、父輩、祖父輩、曾祖、高祖五輩。 五伏之內的兄弟姐妹應該拜同一個祖宗的。

早年間, 農村人對禮節頗為講究, 五伏以內排序下來, 輩份擺在那裡, 應該叫啥的就叫啥, 來不得半點含糊。 是以, 老人叫小孩子‘爺爺’一點也不奇怪。 這就是所謂的“蘿蔔不大, 長在輩上”。

聽村裡的長輩講, 輩份背後, 其實還有一個隱藏的含義, 即, 窮大輩, 富小輩:越是輩份大, 說明祖上一支過的越窮, 反之, 輩份越小, 過的越好、富裕。

因為, 早年間流行早婚, 同族同輩、相同年齡的男子, 家裡過的好的, 十一、二歲便結婚了, 而窮苦家的孩子還在為吃喝打拼;等到了三十幾歲, 窮人家的大齡青年好不容易娶了媳婦, 當了爹;富人家的男子已經做爺爺了。 兩個年齡相仿的孩子便差了一個輩份,

成了叔侄。 這樣演變下來, 便成了:越是家境富裕, 輩份越小, 越窮輩則越大。

不過, 隨著時代的變化, 農村發展大變樣, 窮大輩, 富小輩的說法, 要大打折扣了。 而且, 近幾十年來, 農村家庭大都是一、二個孩子, 族群人數少了很多, 且多數外出打工, 五伏血親也淡了不少,

很多人也沒那麼多講究了。 年紀相仿不同輩的, 彼此間也不再叔叔、大爺的稱呼, 大都直呼其名。 但, 若是真正說道起來, 蘿蔔再小還是長在那個輩上。

至於當今, 二胎開放, 小孩子有個年齡相差無幾的小叔叔、小阿姨的, 那就另當別論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