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會這4招,不做人人討厭的“話題終結者”

學會這4招, 不做人人討厭的“話題終結者”

溝通中, 最怕遇到的就是“話題終結者”。

你剛去一家新公司, 本想著跟坐在旁邊的同事套個近乎, 可是連說了三句話, 對方都不肯抬頭, 只是淡淡地回了你一個“噢”字。

你看了部電影興沖沖地跟朋友推薦:“這部電影太棒了, 快去看吧!” 誰料, 朋友冷冷一笑:“看個電影就把你高興成這樣。 ”

好不容易約到心儀的妹子出來吃飯, 你在仰頭說, 她在埋頭吃, 你問了一堆問題, 姑娘卻滿不在乎地說:“哦, 不是的。 ”

遇上“話題終結者”最糟糕的地方還不在於碰一鼻子灰, 而是你甚至會因此懷疑自己,

是不是根本不該來到地球上!

小羅的女朋友小敏特別喜歡日本卡通文化, 尤其對熊本熊愛到癡狂。


過了兩分鐘, 只見小敏非常冷淡地回了兩個字:“假的。 ”

小羅的熱情頓時被瀉了一半。 不過他還是問了一句:“這是三裡屯的一個日本美食活動,

你想來看看嗎?”

小敏又冷冷地回了四個字:“仿得不真。 ”

聊天結束。

遇上“話題終結者”我們只好認命, 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學習, 避免自己成為令人討厭的“話題終結者”, 學幾種方法就可以讓談話輕鬆順利起來。

否定+解釋

別人對你提出問題, 如果不符合實際情況,

一般你都會否定說“不是”, 這個時候別停下, 再追加一句“解釋”。

“我不是東北人”+“我生在江蘇, 祖籍在東北”;

“這個熊本熊是假的”+“因為國內還沒有指定的專營店, 不過能在北京看到它已經很難得了”。

加上一句解釋, 就給對方留下了繼續和你對話的“引子”, 說不定對方正好也是江蘇人, 說不定對方也正想和你研究一下熊本熊的歷史淵源呢。

2.拒絕+肯定

拒絕別人的好意和請求是很正常的事, 因為你確實無法抽身, 可是往往那種生硬的回絕會讓對方不高興甚至造成誤會。 這時, 如果在拒絕之後加上一句肯定的話, 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我今晚要加班參加不了”+“不過明晚有空我很願意去”;

“現在心情很差不想和你討論”+“明早我在辦公室,

你可以那個時候來, 我們聊聊”。

3.拒絕+反問

當你既無法滿足對方要求, 又無法給出確切的補充回答, 又該怎麼辦呢?不妨用“反問”把問題拋給對方。 反問可以讓話題繼續下去, 或者乾脆換個話題, 不至於尷尬。

“我去不了, 所有週末時間都被安排滿了”+“我記得你週末也要看孩子, 怎麼突然有時間了?”

“我現在不想考慮談戀愛的事”+“你為什麼覺得我們倆合適呢?”

4.肯定+反問

有時候, 不光否定句式, 連肯定的回答也會終結話題。 加上一句反問, 可以使話題遞進下去, 說不定還能激起對方的好奇心。

“你為這份事業堅持了十年真不容易啊!”

“是啊, 的確不容易”+“你知道是什麼支撐我一路走下來的嗎?”

這時對方自然會豎起耳朵迎候你的故事。

我們發現, 以上方法都是在否定和拒絕之後, 加上一個肯定式的補充句。 除了能給對方留下接話的“引子”之外, 更重要的是, 減弱否定句本身的“無力感”。

無力感的意思是, 否認、拒絕、禁止、強制要求等這類意志並不會讓人們心甘情願地遵從。 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種說法:

(1)此處禁止吸煙。

(2)本樓二層設有專門的吸煙室。

哪一種說法對禁止吸煙的效果更好呢?

再如:

(1)以後回家不准晚於10點。(晚了又怎樣,你管我!)

(2)你想幾點回家都可以,不過10點以後我和孩子會擔心你。(我可不想讓家人擔心,還是早點回家吧!)

看似嚴厲和不容辯駁的否定式語句,實際上是“紙老虎”,它產生的無力感使我們無法達成溝通目標。

“話題終結者”看似在用乾脆俐落的方式解決眼前問題,可實際上,這種方式只會造成更多負面反應。話題終結的實質,是無法(不想)提供對方期待的回應。回應分為內容回應和態度回應。“話題終結者”令人抓狂的地方就在於,他既不提供你期待的內容,又傳遞給對方“漠視”和“否定”的態度,這是一種對雙方關係的雙重破壞。

有溝通力學者形容說:“我們就像永不關閉的傳送機。”不論高談闊論還是保持沉默,不論情緒化地應答還是擺出“死人臉”,我們都在將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傳送給對方。就好像這種情況:

女孩問男朋友:“你能保證結婚以後不再抽煙嗎?”

男朋友轉過身看著她,什麼也沒說。

女孩說:“好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不過這種情況算好的,至少男朋友有了肢體語言和眼神的回應,而不是生硬地說出“不能”兩個字。


話題終結現象並非小事。從心理學層面講,習慣性終結話題的人往往受到長期缺乏親密關係的影響,生活狀態消極,安全感低下,而這些情緒狀態會嚴重威脅到健康。我來列舉幾個經過長期科學觀察得出的醫學結論,請相信,這不是危言聳聽。

(1)那些與家人朋友有著密切聯繫的人,其壽命要比生活孤立者平均長3.7年;

(2)相比擁有活躍社交的人,性格孤僻者患感冒的概率要高四倍;

(3)婚姻幸福的人要比單身的人,在肺炎、外科手術和癌症上的發生率更低。

在所有這些研究當中,關係的品質要比關係本身更重要,影響關係品質的,正是我們每天都必須做的事——溝通。

不僅為了建立更好的關係,也為了身心健康,從今天起不再做“話題終結者”,和對面的人愉快地聊起來吧!

實用口才超級暢銷書《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團隊全新力作,新增四大話術精進版塊。千萬雙耳朵翹首以盼的知名主持人、溝通專家兆民老師教你全方位提升溝通技能,零死角突破演說瓶頸。

——部分文章節選自《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日常生活版)

編輯:怪蜀黍

哪一種說法對禁止吸煙的效果更好呢?

再如:

(1)以後回家不准晚於10點。(晚了又怎樣,你管我!)

(2)你想幾點回家都可以,不過10點以後我和孩子會擔心你。(我可不想讓家人擔心,還是早點回家吧!)

看似嚴厲和不容辯駁的否定式語句,實際上是“紙老虎”,它產生的無力感使我們無法達成溝通目標。

“話題終結者”看似在用乾脆俐落的方式解決眼前問題,可實際上,這種方式只會造成更多負面反應。話題終結的實質,是無法(不想)提供對方期待的回應。回應分為內容回應和態度回應。“話題終結者”令人抓狂的地方就在於,他既不提供你期待的內容,又傳遞給對方“漠視”和“否定”的態度,這是一種對雙方關係的雙重破壞。

有溝通力學者形容說:“我們就像永不關閉的傳送機。”不論高談闊論還是保持沉默,不論情緒化地應答還是擺出“死人臉”,我們都在將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傳送給對方。就好像這種情況:

女孩問男朋友:“你能保證結婚以後不再抽煙嗎?”

男朋友轉過身看著她,什麼也沒說。

女孩說:“好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不過這種情況算好的,至少男朋友有了肢體語言和眼神的回應,而不是生硬地說出“不能”兩個字。


話題終結現象並非小事。從心理學層面講,習慣性終結話題的人往往受到長期缺乏親密關係的影響,生活狀態消極,安全感低下,而這些情緒狀態會嚴重威脅到健康。我來列舉幾個經過長期科學觀察得出的醫學結論,請相信,這不是危言聳聽。

(1)那些與家人朋友有著密切聯繫的人,其壽命要比生活孤立者平均長3.7年;

(2)相比擁有活躍社交的人,性格孤僻者患感冒的概率要高四倍;

(3)婚姻幸福的人要比單身的人,在肺炎、外科手術和癌症上的發生率更低。

在所有這些研究當中,關係的品質要比關係本身更重要,影響關係品質的,正是我們每天都必須做的事——溝通。

不僅為了建立更好的關係,也為了身心健康,從今天起不再做“話題終結者”,和對面的人愉快地聊起來吧!

實用口才超級暢銷書《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團隊全新力作,新增四大話術精進版塊。千萬雙耳朵翹首以盼的知名主持人、溝通專家兆民老師教你全方位提升溝通技能,零死角突破演說瓶頸。

——部分文章節選自《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日常生活版)

編輯:怪蜀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