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京城免費又有趣的秘境,不花錢帶你探尋北京深處!

不會像故宮頤和園那樣張揚

不會像長城香山那樣壯闊

但卻帶著一絲別樣的風采

自顧自流淌著少有人知的故事

你若欣賞, 它自盛開

這就是京城秘境

匯通祠

這一曾經調節京城幾大水域流速的“心臟”, 當年的律動又是如何富有韻律美。

即是郭守敬紀念館, 地處西海北岸, 始建于元朝, 郭守敬曾長期在此, 主持全國水系的水利建設設計。

地址:西城區德勝門西大街甲60號

交通:地鐵2號線到“積水潭”站下可到

門票:無

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 從北京天安門廣場南側向東延伸的一條寧靜而普通的小街, 西洋小樓比肩而立, 大槐樹枝頭搖曳, “1992年此地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木牌在小街的灰牆上高掛。 世紀之交, 北京市制訂規劃, 對東交民巷的歷史風貌進行整體保護, 警示世人勿忘國恥。

東交民巷全長為1552米, 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 東至崇文門內大街。 在近代, 這裡曾是著名的使館區,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 先後有英國、法國、美國、俄國、日本、德國、比利時等國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 並將東交民巷更名為使館街。 1949年1月31日, 北平和平解放, 毛澤東命令入城儀式必須經過東交民巷, 從此洗刷了50年來中國武裝人員不得進入東交民巷的恥辱。

1949年以後東交民巷仍被作為使館區, 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館都遷往朝陽門外三裡屯一帶的館區。 現在的東交民巷已經是北京市文物保護街區, 道路兩旁的西洋建築還在向過往的人訴說著曾經的歷史。

地址:東城區東交民巷

交通:乘坐41路, 60路正義路南口下車;59路, 723路, 729路, 8路, 9路, 特11路正義路下車

門票:無

輔仁大學舊址

輔仁大學建於1925年, 校址原為濤貝勒府, 以府邸為校舍。 後在府邸花園南部和馬圈舊址建造輔仁大學新樓, 1930年建成。 新樓為2層磚混結構, 正門為三層, 有四面圍樓和中間樓房圍成兩個天井外牆磨磚對磚砌造,

牆身厚重, 收分明顯。 正門為漢白玉大拱門, 3個歇山式屋頂, 屋脊正中豎十字架, 四角加歇山式角樓。 立面上混雜使用中國古建築手法, 有綠琉璃瓦屋頂、漢白玉須彌座。 雜有南方封火牆、封簷板和小泥仿木斗拱。

輔仁大學前身為英華(《大公報》主要創辦人)、馬良(毀家興學,創辦震旦學院)創立的輔仁社。英、馬2人受天主教會之托辦輔仁大學,美籍教士奧圖爾任第一任校長,後由著名教育家、廣東省新會人陳垣出任校長,有政界、文化教育界名流張繼、胡適、傅增湘、翁文灝、沈兼士等任董事,執教者多為卓有成就的學者。輔仁大學先後設文、理、教育3學院,規模最大時有4個學院、13個系、6個研究所。

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輔仁大學,1952年併入北京市師範大學,後為北京市師範大學化學系,現為北京市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輔仁大學有知名校友50多人,其中有劉乃和、鄧昌黎、葉嘉瑩、鄧肇豪等。

地址:西城區定阜街1號(近松樹街)

交通:地鐵6號線北海北站下車,步行約590米即到

門票:無

炮局工廠

明、清兩代這處為鑄造大炮而建的工廠因此得名“炮局”,乾隆年間的北京地圖上正式出現了炮局胡同、炮局頭條等地名。從民國到新中國成立,這裡一直作為監獄使用,現在是一家真正的青年旅舍,沒有奢華的裝修,盡可能多的保留了舊工廠的原貌。

曾經的大牢監獄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文藝青年下榻帝都的青年旅社。保留了監獄和工廠廠房,不管你是睡上下鋪還是大床房都是一水兒糙糙的號房廠房,也算是體驗人生了。由於是青年旅社,很多背包客鍾愛的住宿地點,坊間時常會聽到很多的歡聲笑語,以及不同膚色的人穿梭於其中,也算是一道風景。

地址:東城區炮局頭條29號

交通:雍和宮站地鐵2號線B出口

門票:無

正陽書局

正陽書局一開始開在前門廊房二條胡同裡,因為在正陽門腳下,所以取名正陽書局。後來因為租賃時間到期,開了六年的正陽書局被迫摘牌改遷,現在店址在磚塔胡同萬松老人塔院裡。

正陽書局是北京市首個非營利性公共閱讀空間“磚讀空間”,裡面的書籍大都跟老北京有關,而且都可以免費借閱。其實,現在的正陽書局,與其說是一個書店,還不如說是一個老北京文化的道場,吸引著散落在四面八方的老北京們來這兒聚首。

另外,因萬松老人塔而得名的磚塔胡同是迄今為止唯一自元大都時代即有文字記載並沿用至今的胡同,被譽為“北京胡同之根”。

地址:磚塔胡同萬松老人塔院內

交通:地鐵4號線在西四站下車

門票:無

正乙祠戲樓

位於北京宣武區西河沿大街,和平門南,是北京京劇最知名的戲樓之一。也是中國最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純木結構戲樓。正乙祠戲樓建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戲樓建於佛教寺廟的原址上。戲樓具有悠久的歷史,京劇大師梅蘭芳曾在這裡演出。

正乙祠戲樓原是浙江商人建的銀號會館戲樓。最初它是用於接待來自浙江寧波一帶的金融界人士,他們每逢年節前來這裡觀看社火和木蓮戲等傳統民間戲曲,隨著京劇的誕生,正乙祠也跟著紅火起來,同治年間,就在京劇的創始人程長庚、譚鑫培、梅蘭芳等相繼在此登臺演出,於是,正乙祠戲樓就成為京劇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見證。戲樓分兩層,台前三面環樓,兩旁有樓梯。看樓中心為馬蹄型,上有罩棚,可容納數百人。

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的正乙祠,明代曾是一座寺院,清康熙初年由浙江在京的銀號商人集資,建立祠堂館舍,供奉財神趙公明,因此又被稱為銀號會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浙商對正乙祠進行擴建並加蓋了戲樓。這座全木結構的戲樓今天依然可以用“氣派”來形容,高三層,戲臺三面開放,兩層舞臺之間開有方形孔道,設吊鉤,演出神怪戲時用來製造特效。上世紀30年代,譚鑫培、梅蘭芳、王瑤卿等名角兒,都曾在這裡登臺,見證了正乙祠最輝煌的歲月。

地址:西城區前門西河沿街220號

交通:地鐵和平門站下車,南新華街路東

門票:無需門票,但要根據所觀看劇碼具體購票

真光戲院

這裡曾是北京最摩登的戲院,九十年前的設計理念至今不落後。

始建於1921年,是一座巴羅克風格的西洋建築,梅蘭芳、尚小雲等大師都曾在此演出,抗戰勝利後,改為真光電影院,硬體條件為當時京城之冠。

《魂斷藍橋》等外國影片最先在這上映,建國後,這裡又成為北京劇場,話劇《龍鬚溝》就在這裡首演,1961年9月,由宋慶齡題詞,這裡改為中國兒童劇院,至今尤存。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安門大街64號

交通:公交2路、82路、夜2路至東華門站下車,步行即到

門票:無需門票。該場館只對觀看表演的遊客開放,需提前在網上購買演出門票方可進入

準備好去一探究竟了嗎?

輔仁大學前身為英華(《大公報》主要創辦人)、馬良(毀家興學,創辦震旦學院)創立的輔仁社。英、馬2人受天主教會之托辦輔仁大學,美籍教士奧圖爾任第一任校長,後由著名教育家、廣東省新會人陳垣出任校長,有政界、文化教育界名流張繼、胡適、傅增湘、翁文灝、沈兼士等任董事,執教者多為卓有成就的學者。輔仁大學先後設文、理、教育3學院,規模最大時有4個學院、13個系、6個研究所。

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輔仁大學,1952年併入北京市師範大學,後為北京市師範大學化學系,現為北京市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輔仁大學有知名校友50多人,其中有劉乃和、鄧昌黎、葉嘉瑩、鄧肇豪等。

地址:西城區定阜街1號(近松樹街)

交通:地鐵6號線北海北站下車,步行約590米即到

門票:無

炮局工廠

明、清兩代這處為鑄造大炮而建的工廠因此得名“炮局”,乾隆年間的北京地圖上正式出現了炮局胡同、炮局頭條等地名。從民國到新中國成立,這裡一直作為監獄使用,現在是一家真正的青年旅舍,沒有奢華的裝修,盡可能多的保留了舊工廠的原貌。

曾經的大牢監獄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文藝青年下榻帝都的青年旅社。保留了監獄和工廠廠房,不管你是睡上下鋪還是大床房都是一水兒糙糙的號房廠房,也算是體驗人生了。由於是青年旅社,很多背包客鍾愛的住宿地點,坊間時常會聽到很多的歡聲笑語,以及不同膚色的人穿梭於其中,也算是一道風景。

地址:東城區炮局頭條29號

交通:雍和宮站地鐵2號線B出口

門票:無

正陽書局

正陽書局一開始開在前門廊房二條胡同裡,因為在正陽門腳下,所以取名正陽書局。後來因為租賃時間到期,開了六年的正陽書局被迫摘牌改遷,現在店址在磚塔胡同萬松老人塔院裡。

正陽書局是北京市首個非營利性公共閱讀空間“磚讀空間”,裡面的書籍大都跟老北京有關,而且都可以免費借閱。其實,現在的正陽書局,與其說是一個書店,還不如說是一個老北京文化的道場,吸引著散落在四面八方的老北京們來這兒聚首。

另外,因萬松老人塔而得名的磚塔胡同是迄今為止唯一自元大都時代即有文字記載並沿用至今的胡同,被譽為“北京胡同之根”。

地址:磚塔胡同萬松老人塔院內

交通:地鐵4號線在西四站下車

門票:無

正乙祠戲樓

位於北京宣武區西河沿大街,和平門南,是北京京劇最知名的戲樓之一。也是中國最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純木結構戲樓。正乙祠戲樓建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戲樓建於佛教寺廟的原址上。戲樓具有悠久的歷史,京劇大師梅蘭芳曾在這裡演出。

正乙祠戲樓原是浙江商人建的銀號會館戲樓。最初它是用於接待來自浙江寧波一帶的金融界人士,他們每逢年節前來這裡觀看社火和木蓮戲等傳統民間戲曲,隨著京劇的誕生,正乙祠也跟著紅火起來,同治年間,就在京劇的創始人程長庚、譚鑫培、梅蘭芳等相繼在此登臺演出,於是,正乙祠戲樓就成為京劇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見證。戲樓分兩層,台前三面環樓,兩旁有樓梯。看樓中心為馬蹄型,上有罩棚,可容納數百人。

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的正乙祠,明代曾是一座寺院,清康熙初年由浙江在京的銀號商人集資,建立祠堂館舍,供奉財神趙公明,因此又被稱為銀號會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浙商對正乙祠進行擴建並加蓋了戲樓。這座全木結構的戲樓今天依然可以用“氣派”來形容,高三層,戲臺三面開放,兩層舞臺之間開有方形孔道,設吊鉤,演出神怪戲時用來製造特效。上世紀30年代,譚鑫培、梅蘭芳、王瑤卿等名角兒,都曾在這裡登臺,見證了正乙祠最輝煌的歲月。

地址:西城區前門西河沿街220號

交通:地鐵和平門站下車,南新華街路東

門票:無需門票,但要根據所觀看劇碼具體購票

真光戲院

這裡曾是北京最摩登的戲院,九十年前的設計理念至今不落後。

始建於1921年,是一座巴羅克風格的西洋建築,梅蘭芳、尚小雲等大師都曾在此演出,抗戰勝利後,改為真光電影院,硬體條件為當時京城之冠。

《魂斷藍橋》等外國影片最先在這上映,建國後,這裡又成為北京劇場,話劇《龍鬚溝》就在這裡首演,1961年9月,由宋慶齡題詞,這裡改為中國兒童劇院,至今尤存。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安門大街64號

交通:公交2路、82路、夜2路至東華門站下車,步行即到

門票:無需門票。該場館只對觀看表演的遊客開放,需提前在網上購買演出門票方可進入

準備好去一探究竟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