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榮鑫偉業張建華和他的“神器”

在榮鑫偉業軋鋼廠棒三作業區軋鋼工段, 80後的張建華是很多青工學習的典範。 他愛崗敬業、勤於思考, 長於總結, 技能過硬, 軋機上呈現的任何疑問, 只需他出手就能順暢處理, 尤其是他創造的幾件“神器”, 讓軋線上的工友受益匪淺。

巧裝減速機讓搖槽不再是難事

調整導衛在軋機上的輥道, 是軋鋼工天天的首要作業之一, 曾經都是人工用扳子一點一點擰著搖槽, 常常一天下來, 我們都腰酸、臂膀疼。 一向愛研究的張建華看在眼裡, 急在心裡。 一次在路旁邊看到舊式拖拉機的“搖把”時, 他俄然有了創意。

通過不斷的摸索, 他和工友們製造出了一個比“搖把”多一個底座和兩個軸承的“搖槽機”。 “搖把”一頭卡在絲杆埠, 另一頭的旋轉手柄順時針轉時, 導衛就會朝內漸漸移動, 反向轉就剛好相反。

可是在運用的過程中, 張建華發現這個初級版的搖槽機僅僅方便了, 卻並不省力, 不達意圖不罷手的他, 持續尋找處理辦法。 後來在技能科搭檔的建議下, 他把軸承換成了傳動比為1/3的減速機。 通過晉級改造的搖槽機, 經現場試用, 曾經需三四十分鐘幹的活, 如今一個人十分鐘左右就能搞定, 不只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更是節省了時刻, 確保了滿負荷出產的需求。

小圓盤處理大疑問

在軋鋼甲班, 遇到難題我們首要想到的即是張建華。

曾經調理軋機輥縫時, 是由人工用一米多長的大扳手一點點往下壓, 費時吃力。 張建華通過重複的現場調查、查找資料, 決議用250鐵管做一個齒輪狀圓盤, 其中心為方孔, 用來卡在軋機的壓下設備上,將鋼絲繩環繞在外面的齒上, 在行車起吊時, 鋼絲繩會漸漸鬆開, 輥縫會隨鋼絲繩環繞的方向不一樣而加大或是減小。 每圈繞線能操控0.2mm輥縫, 極大提高了料型操控的精確度, 使調輥時刻減少到本來的十分之一。

肯學肯幹肯研究的“多面手”

作業中的張建華是個多面手, 在幹好自個專業的一起, 還常常到別的班組“偷師學藝”, 焊工、鉗工都難不倒他。 張建華常說:“廠裡備件嚴重, 能修理好的堅決不換新的, 能自個著手製造的堅決不向車間要,

只需肯動腦、勤著手就沒有處理不了的疑問”!當出產嚴重、東西缺乏時, 他加班加點, 用廢舊資料做了幾十把扳手, 解了當務之急。 在他的股動下, 降本增效認識現已深化班組人心。

張建華這種鍥而不捨的研究精力和勇於創新的進取精力, 傳染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也在軋鋼廠不斷的延伸、拓展。

編輯:鼎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