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都想用AI代替人類做投資,青椒科技先從語義分析開始

先來看組新聞標題:“釣魚島首次離A股如此近, 含‘日’字股票躺著中槍”,“股票ST天一‘中槍’, 因與李天一重名連跌兩天”, “與奧巴馬僅一字之差, 大選日澳柯瑪股價遭爆炒”, “白百合被曝出軌:紅牆股份放量漲超6%, 百合花跌2%”……股市從不缺“躺槍”事件。 拋下投資者的理性程度不談, 價格波動到底是不是因為過度解讀, 而產生了意外的關聯性?青椒科技CEO彭淩璨認為, 這個問題可以交給機器來回答。

青椒科技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三個主要業務是:金融資訊智慧處理、人機交互交易系統和智慧投顧+資管。 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電腦圖形學、資料採擷、情感計算等技術,

重構金融投資中的研究、交易、委託管理以及資訊安全。

青椒科技的產品並不是策略或量化, 而是服務於它們的“零件”。 這個“零件”, 用人工智慧識別語義, 回溯歷史情況, 將事件與行情建立關聯。 比如雄安新政策下, 什麼樣的股票會受到怎樣的影響?“零件”和人工思維不同, 不需要真正“理解”雄安的社會意義和因果效應, 直接尋找過去相似事件的相關度排名, 預測某些股票的漲跌, 進而服務於策略。 這也回答了文章開始的問題。

做這行市場有多大?據統計, 截至2016年12月底, 我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有108家, 私募基金管理人有18000餘家。

至於讓機器代替人工去學習、分析材料, 是不是剛需,

我大概計算了下, A股市場3000餘家公司, 每年必須公佈四份財報;個股研報僅東方財富一家就有13013份(統計日2017年4月20日), 每年240+個交易日, 全行業每天200多份研報, 對應全年5萬多份研報;再加上無從計數的上市公司公告、金融新聞和輿情……數量驚人。 即使利用技術手段統統抓取, 人工消化能力遠不能及。 大機構員工充沛, 尚可以覆蓋全面性、及時性需求, 但中小機構人力稀缺, 急需好用的資訊處理工具去擴大能力, 痛點集中。

彭淩璨原為某基金合夥人, 也是在從業經歷中, 發現在市場上缺乏好用的行情分析工具, 想研發一套系統, 投放到市場, 服務其他機構。

市場雖大, 但FinTech支援各類資本的結構尚不合理, 財富管理領域勢能不到位。 金融資料業務方面,

國內還未出現獨角獸, 能挑戰彭博、路透級別的資訊服務商。 被廣泛使用的智慧投研系統, 如, Kensho、Alphasense等, 多來自國外。 相比起跑了3年多的國外系統, 中國的團隊還在追趕中, 其中有我們上周報導的鼎複數據和面向散戶的瘋牛秘笈等。

同業機構遠不能填補市場空白, 現階段正面競爭還不多。 不過, 未來率先提供定制服務的通用平臺可以搶佔制高點。

談到競爭格局, 彭淩璨也坦言, 行業門檻不算太高, 很多技術團隊都在攻克演算法。 雖有同花順這類大公司帶路, 但領跑者們盈利多來自基金銷售, 而非資訊服務。 各家技術商對金融的理解不同, 最終產品形態和實效也會分層。 青椒科技優勢在於懂金融, 更會篩選新聞來源、設定置信度、個性化識別語義;而且彭淩璨出身基金圈,

經常參加行業峰會等, 同業資源豐富。

彭淩璨向36氪透露, 團隊正在開發第一個平臺, 智慧投研和財報的子系統, 已經解決AI演算法, 半個月左右完成demo, 計畫資金到位後, 聘請程式師寫前端, 投入應用。 第一階段先面向A股市場中的機構和專業個人, 之後推向有付費實力的非專業個人投資者, 後期會根據需求延伸到港股、美股、外匯等市場。 由於資管規模和新增客戶都在高速增長, 投顧服務費用不低(針對散戶可達每月3000元)。 所以彭淩璨認為業務偏長線, 不急於定價盈利, 先把產品打磨好, 體現出智慧化自動化的效果, 未來若轉向資管平臺, 也容易快速變現。

青椒科技正在準備天使輪融資,

計畫融資3千萬元, 釋放10%股份, 希望獲得知名機構的財務與資源支援, 來擴大技術團隊, 並計畫邀請銷售領域的高人加盟。

團隊方面。 創始人兼CEO彭淩璨, 北京大學科學與技術哲學碩士, 曾任職於政府監管部門, 私募基金合夥人, 十年證券投資經驗。 聯合創始人兼CTO嚴梟,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方向電腦博士, 兩次人工智慧創業經歷。 聯合創始人兼COO盧樹強, 帝國理工金融數學碩士, 曾任倫敦外匯交易部門分析師, 參與多家商業銀行資產管理系統設計和諮詢, 私募基金合夥人。 團隊共10餘人, 多來自技術和金融背景, 於2017年1月獲得國內首屆Fintech Hackthon大賽一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

【本文圖片來自:123rf.com.cn正版圖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