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螢幕外的動手和創新,“童yan”用有溫度的內容打造親子時光

根據國元證券2016年初的測算, 目前兒童早教的市場規模約為3700億, 未來三年每年將新增加640萬新生兒, 將為早教市場帶來358億元的增量市場。 預計到2018年, 市場規模將達到4565億元, 兒童早教在中國未來幾年將迎來黃金髮展期。

今天要介紹的“童yan”, 是一款針對3-6歲的學齡前兒童教育App。 創始人兼CEO陳達樹向36氪介紹, 與市場上常見的育兒App不同, “童yan”的教育內容圍繞 STEAM 教育方法展開, 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數學(Mathematics)。 STEAM 教育強調與現實相關聯, 讓孩子自己動手完成他們感興趣且和生活相關的項目, 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學習各種跨學科的知識,

培養創新意識。

“童yan”App上的內容分為 STEAM 五個專欄。 科學專欄分享如何把幼兒科學融入日常生活, 有自然、地理、健康、動物等多個細分標籤;工程專欄強調動手, 樂高、木板、銼刀、畫筆, 讓孩子在實踐中找到樂趣;技術專欄有實驗、程式設計、數碼、AR等;藝術的標籤有音樂、繪畫、語言、情商、國學;數學專欄主要培養孩子對數位和思維邏輯的感知。

所有小實驗都很日常, 用到的材料和工具也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 如用光碟製作旋轉陀螺筆、用棉花製作地球模型、蠟燭吸水實驗、自製兒童數學工具等。 所有實驗內容都以視頻的形式呈現, 輔以幾句簡單的說明, 重圖片、輕文字。 “童yan”想用好玩益智的實驗教學視頻, 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增進家長與孩子的互動。

除了以內容分類, “童yan”也邀請了很多兒童成長領域的專家, 繪本、早教、健康、飲食、親子玩樂, 這些作者在App上分享科學實用的教育生活指南, 為父母育兒提供指導。 此外, App上還有“童yan FM”欄目, 有啟蒙音樂、早安小曲和睡前故事。 App的介面和背景圖都是卡通手繪畫報, 乾淨整潔, 沒有廣告和多餘的資訊。

隨著移動互聯網規模的擴大, 早教內容類別App興起。 目前國內應用市場上大概有5000多款早教類App, 主要集中在嬰幼兒早教領域, 大致可分為兒歌故事類、語言識字類、認知學習類、益智遊戲類等。 這類產品的形態主要是面向兒童用戶, 往往把孩子交給一個手機或其他機器。 支付者和使用者相分離造成的問題是, 父母與孩子的互動越來越少。 App可以作為助教並提供教學內容, 但螢幕外的親子時光或許更為重要。

這些早教App工具同樣面臨變現模式的問題。 陳達樹表示, 未來一年將圍繞動手的內容自己拍攝視頻, 在部分內容上直接收費。 App只是“童yan”的一個載體, 連接孩子與父母的同時,

串聯線下活動。 “童yan”會選取一些操作難度比較大的實驗, 與機構合作, 目前已經線上下舉辦了近10場活動。

陳達樹表示, “童yan”的最終形態其實是實體店。 前期通過App的優質內容獲取使用者, 結合線下活動打造品牌, 獲取家長用戶的信任。 兩三年後, “童yan”將開出自己的線下培訓機構, 結合App, 在實踐中真正幫助兒童成長。 後期App的內容會更加細化, 比如折紙教程, 小孩完成之後父母填寫資訊, 是不是自己拿剪刀, 效果如何, 通過問答的形式可以瞭解小孩在這方面的能力水準。 如果動手能力缺失, 即可帶孩子去線下的實體店, 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課程, 讓孩子跟專業的老師學習, 提升能力。

“童yan”App於2016年上線, 獲得魅族、小米等多個應用商店的精品推薦,

目前共有13萬用戶, 日增長量1000左右。  團隊共有7個人, base 無錫。 創始人陳達樹是連續創業者, 創辦過設計工作室也任職過貼貼科技的產品經理。 此前公司獲得了來自無錫一家投資機構的100萬種子輪融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