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醫改中的“福建名詞”

在深化醫改的道路上, 福建一直“扛著大旗”。 在兩年多的醫藥衛生改革中, 福建大刀闊斧, 大膽嘗試, 創造了不少具有福建特色的醫改新鮮詞。 看完這組“名詞解釋”, 秒懂福建醫改。

那些你不能不知道的組織:

“一委兩會”:

改革之初, 福建省建立了“三個一”醫改領導體制, 即一個醫改領導小組, 負責醫改政策制定與決策, 福建首創了由省委書記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省長任第一副組長的組織構架;一個領導分管衛計、醫保、藥品流通“三醫”工作, 並負責醫改策劃與統籌協調, 這是福建三明醫療改革首推的做法;一個組織機構(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

下稱醫管會), 負責公立醫療機構改革的具體實施。

“一委兩會”是在福建省醫改領導小組領導下設立的醫改領導體制, “一委”指的是省衛計委, “兩會”分別是省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和省醫療保障管理委員會。 自此, 改革最關鍵的兩個領域——醫管和醫保就有了組織保障。

“醫管會”:

醫管會全稱“福建省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 代表福建省政府對省屬公立醫院的資產、財務、人事、薪酬、績效、管理目標、政策投入統一實行決策和監督, 改變了以往省屬醫院多頭監管, 監管缺位錯位的局面。

可以說, 醫管會是公立醫院改革的“大管家”, 推動著薪酬分配制度、院長年薪制等各大改革事項落地。

“醫保辦”:

醫保辦是省醫療保障管理委員會下設的辦公室,

藥品採購、醫療服務價格和藥品價格管理、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生育保險、新農合、城鄉醫療救助等都歸它管, 還有著監管醫院、醫生、藥品流通和服務、價格的四大責任。

在醫保辦成立之前, 福建醫保管理“九龍治水”的局面造成了監管醫院職責不明、藥品採購責任不清和醫療價格調整滯後的現象。 在將藥品採購、醫療服務價格和藥品價格管理職能併入省醫保辦公室之後, 群龍無首的情況消失了, 各方利益在一個框架下平衡, 醫藥資金鏈條在一個平臺上銜接。

那些與你息息相關的政策:

“藥價保”:

如果說醫保辦是醫保改革新的管理機制, 那麼“藥價保”聯動就是公立醫院新的補償機制。

要實現“騰籠換鳥”, 就必須把買藥、用藥、付費等環節從分散管理變為集中管理, 實現醫保相關職能由一個機構統籌, 讓“埋單”的人來管“點菜”, 讓管錢的人來管醫療行為。

福建省在“三保合一”的基礎上, 將衛生計生部門的藥品採購和物價部門的醫療價格管理職能併入醫保, “藥、價、保”三者聯動, 使公立醫院補償新機制得以建立。

2016年下半年, 利用藥品招標、醫院控費等騰出的費用空間, 福建省對省屬15家醫院進行了3次醫療服務價格調整, 不僅增加了醫務人員的收入, 還遏制了藥品購銷領域的藥價虛高現象, 調整了醫療服務價格, 減輕患者負擔。

“藥品聯合限價陽光採購”:

福建以醫保支付結算價為基礎, 推進藥品採購改革。

福建省所有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以及參加福建藥品(耗材)聯合限價陽光採購活動的藥品生產、流通(配送)企業及其他相關當事人必須通過省政府設立的非盈利性藥品陽光採購、監督管理平臺進行藥品採購。

聯合限價陽光採購藥品掛網價格為醫療機構採購最高限價, 鼓勵醫療機構在平臺掛網價格的基礎上, 與企業進行帶量談判議價, 激發醫院擠壓藥價、節約開支的內生動力, 推動將個人灰色收入轉為醫院陽光收入。

改革後, 省醫保辦被賦予監管醫院、醫生、藥品流通和服務、價格的四大責任, 約束和規範醫療行為的監管合力得以形成。

“按病種收費”:

對患者住院期間所發生的診斷與治療等全部費用進行按病種收費,

在此基礎上, 配套醫保付費政策, 參保人員發生的病種費用, 醫保按照該病種收費標準結算, 並根據醫院等級和診療水準分別確定各類參保對象的個人負擔比例和統籌基金支付比例。 4月1日起, 省屬公立醫院首批100個病種已正式推行;年內將在全省全面推開按病種收費, 病種數要達到600個。

去年底, 福建省開展了100個按病種收費改革。 今年, 福建省還將確定500個以上病種, 進一步擴大按病種收費改革範圍, 讓群眾明明白白消費。 按病種收費不僅解決了過去醫院按專案付費帶來的亂收費現象, 從源頭上緩解了醫患關係, 也提高了醫保的支付效率, 還讓醫保從管保險回歸到為群眾管健康的正確定位上。

“三師共管”:

“三師共管”模式在廈門首先開展,是指由醫院專科醫師、基層家庭醫師和健康管理師共同組成的醫療團隊,為患有慢性病/多發病和一些常見病的患者群服務。團隊中,一名全科醫生落實、執行治療方案,進行病情日常監測和協調雙向轉診,一名健康管理師側重居民健康教育和患者的行為干預,一名專科醫師負責明確診斷與治療方案和指導基層的全科醫師。

“三師共管”以“患者願意去、基層接得住、醫院捨得放”的分級診療模式為切入點,以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聯動為基礎,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載體,解決了城市就醫的“最後一公里”。

那些發生在醫院的改變:

“院長年薪制”:

醫改之後,醫院院長代表政府管理醫院,工資由政府發放。院長目標年薪由基本年薪和管理績效年薪兩個部分構成,通過建立院長績效考核體系,讓考核結果與院長個人年薪和醫院工資總額掛鉤,而且“先考核,後兌現”,提高醫院管理者的積極性。

“創雙高”:

1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福建省醫療“創雙高”建設方案》,即創建高水準醫院和高水準臨床醫學中心及臨床重點專科工程。選擇省立、協和、附一醫院等3所省屬三級甲等綜合性公立醫院,作為高水準醫院的建設單位,在12所省屬三級醫院建設21個臨床醫學中心,在省市三級醫院建設60個臨床重點專科。

對接北京、上海三所醫院,建立協作機制,學習管理、文化等治醫理念“真經”,學技術“真經”,提高辦醫品質和水準,力爭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劉豐 實習生 周斯民)

“三師共管”模式在廈門首先開展,是指由醫院專科醫師、基層家庭醫師和健康管理師共同組成的醫療團隊,為患有慢性病/多發病和一些常見病的患者群服務。團隊中,一名全科醫生落實、執行治療方案,進行病情日常監測和協調雙向轉診,一名健康管理師側重居民健康教育和患者的行為干預,一名專科醫師負責明確診斷與治療方案和指導基層的全科醫師。

“三師共管”以“患者願意去、基層接得住、醫院捨得放”的分級診療模式為切入點,以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聯動為基礎,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載體,解決了城市就醫的“最後一公里”。

那些發生在醫院的改變:

“院長年薪制”:

醫改之後,醫院院長代表政府管理醫院,工資由政府發放。院長目標年薪由基本年薪和管理績效年薪兩個部分構成,通過建立院長績效考核體系,讓考核結果與院長個人年薪和醫院工資總額掛鉤,而且“先考核,後兌現”,提高醫院管理者的積極性。

“創雙高”:

1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福建省醫療“創雙高”建設方案》,即創建高水準醫院和高水準臨床醫學中心及臨床重點專科工程。選擇省立、協和、附一醫院等3所省屬三級甲等綜合性公立醫院,作為高水準醫院的建設單位,在12所省屬三級醫院建設21個臨床醫學中心,在省市三級醫院建設60個臨床重點專科。

對接北京、上海三所醫院,建立協作機制,學習管理、文化等治醫理念“真經”,學技術“真經”,提高辦醫品質和水準,力爭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劉豐 實習生 周斯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