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街談]抹香鯨如此醜萌,天敵卻是人類

接連幾天, 擱淺在深圳大鵬海域近海的受傷抹香鯨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按照媒體報導, 3月12日, 這頭受傷的抹香鯨遊到了深圳大鵬海域近海, 身上被漁網困住, 經解救後卻遲遲找不到“回家”路。 之後的一天, 抹香鯨遊到大鵬廖哥角附近, 水深只有2米左右;14日, 包括香港海洋公園和中國漁政的有關專家趕赴現場進行救援, 無奈在昨天, 這頭抹香鯨被確認死亡。

這頭抹香鯨在地球上最後的四天, 幾乎全程處在人類關愛的視角之下。 徹夜守護的動物專家, 密切關心的普通民眾, 普通人類投注而來的同情目光,

足以感動全球。 在許多童話故事中, 人與鯨之間的故事都和諧而淒美, 去歲熱鬧過一陣子的電影《大魚海棠》, 2009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海豚灣》, 都在講述人和鯨之間的友好情誼。

但是, 只要稍稍分析抹香鯨擱淺的原因就會發現, 作為人類的我們真的是一個矛盾體, 或者說在整體上, 我們屬於“心機婊”。 一方面, 我們願意展示自己的天真、同情與關愛, 另一方面, 據專家推斷, 這頭抹香鯨極有可能是被大船撞上了脊柱, 無法正常遊動後, 再被漁網纏住, 最後才漂入內灣的。 在它的身體上, 巨大的傷口清晰可見。 由於離開深海時間太久, 精疲力盡的它, 根本不可能穿越包括漁船航道在內的30千米路程回到深海。 所以, 它的命運幾乎早已註定。

成年抹香鯨的體長, 雄性可達12-20米, 雌性則也在10米左右, 這頭被困的抹香鯨有12米長, 重達14噸, 屬於抹香鯨中的青少年。 也許它有些貪玩, 不慎闖入人類不斷擴大的地盤, 最終卻喪了命。 不過, 這種遭遇似乎並不完全符合“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 抹香鯨作為全球潛水能力首屈一指的哺乳動物, 天生愛吃同樣喜歡在深海活動的大王烏賊。 不過, 即便如此, 抹香鯨和大王烏賊的數量也能一直保持穩定狀態。 學過中學生物的人都明白, 這叫做“生態系統”。

人類的出現和緊接著走遍各地, 乃至進入工業時代之後, 大型動物迎來了反“生態系統”的災難時代。 大型動物多數都被列入瀕危保護動物名冊。 抹香鯨和其他鯨類的命運,

跟獅子、老虎、大象、河馬等陸地大型動物也無甚區別。 19世紀中葉的美國, 5年時間捕殺了2萬頭抹香鯨;上世紀60年代前五年, 日、蘇聯手捕殺抹香鯨12.7萬頭;即使在今天, 全球還有挪威和冰島這兩個國家允許商業捕鯨, 而號稱用於科研的日本, 也絲毫沒有放棄對鯨類的大規模捕殺。

在我們聲討捕鯨者的同時, 也會發現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 關乎的是許多人的飯碗。 在經濟意義上, 在實用價值上, 我們反對的正是另一個自己。 在我的印象中, 能夠跟鯨類友好相處的, 有南太平洋國家紐西蘭南島上的原住民。 在一個叫做凱庫拉的地方, 鯨類會時常出現在近海。 1000年前泛舟抵達紐西蘭的毛利人, 在今天依舊能夠用自己特有的語言,

和鯨進行隱秘的交流。 憑藉著這種技能, 當地的觀鯨遊十分火爆。 可喜的是, 旅遊收入的一部分會用於鯨類保護。

對比之下, 同樣是觀鯨, 我們只能目睹被人類漁船傷害的抹香鯨擱淺直至死去的狀態。 真正值得反思的, 當然不是救援, 而是我們與鯨、我們與海洋的關係。 這樣的表述也許太過理想化, 那些奉行叢林法則的智人可能會予以嘲笑;但至少現代的毛利人給我們展示了另一種可能性, 面對醜萌的抹香鯨, 我們喜愛它們的同時, 也可以不做它們的天敵。  □尼德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