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監管層重罰PB業務龍頭招商證券 多家券商處風口浪尖

在私募基金遭遇“最嚴監管”後, 火爆的私募服務也走上風口浪尖。 深圳監管局宣佈處罰招商證券PB業務令業內猜測, 其他其他券商也可能領罰單。

本週五中國證監會深圳證監局網站公佈處罰決定, 因招商證券的PB業務存在一定缺陷, 對其採取責令改正並暫停新開立PB系統帳戶三個月的處罰措施, 要求其全面自查PB系統相關業務的開展情況, 並自收到決定書之日起30日內提交自查整改報告。

處罰決定指出, 招商證券有以下兩大問題:

1、盡職調查不力:去年12月未能發現機構客戶深圳廣眾盈資產公司曾開展過股票配資業務,

未調查排除其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嫌疑。

2、開戶操作違規:去年11月, 招商證券為一個人客戶開立PB帳戶時, 在該帳戶下配置交易員角色;今年1月為另一位元個人客戶開設的PB帳戶, 實際由一家資產管理公司使用。

對於上述監管處罰, 招商證券表示無異議, 將按要求暫停開立PB系統帳戶, 並積極整改。

券商中國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 招商證券PB業務受罰涉及配資及出借帳戶。 華東地區券商相關業務負責人則認為是PB交易系統出的問題, “此次領罰單對招商整個層面來說是一次洗禮, 畢竟PB業務是他們目前的主打品牌。 ”

作為國內最早獲得私募基金託管資格的券商, 招商證券目前和國信證券、國泰君安共同成為行業領軍人物。

此次遭到證監局處罰消息一出, 立即有傳言稱上海兩家大型券商和深圳一家券商也將受罰。

海通證券相關負責人已經向券商中國否認了會受處罰的猜測, 稱“我司已經過二輪檢查, 無違規事項。 ”另一家上海券商相關業務負責人稱, 目前還不夠清楚情況, 也沒有收到相關監管通知。
券商中國還提到, 另有消息稱, 這次檢查涉及深圳一家券商以及北京一家券商, 主要是自動交易出了問題。

PB業務興於私募 整改也始於私募

最近兩年私募市場快速發展, 私募對託管和外包服務的需求激增。 在去年去年實施更嚴格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規範後, 私募基金也步入了史上“最嚴監管年”, 大量私募湧向券商尋求“保殼”,

進一步刺激了私募服務市場。

市場需求加之政策外力刺激, 使PB業務成為券商樂於耕耘的藍海, 從原來少數大券商的前瞻性業務逐漸發展成各家經紀商的標準業務。

證券時報援引協力廠商機構初步估算, 截至去年年底, 券商在PB業務上的託管規模已經超過3萬億, 券商自建的PB投資系統中資產規模已經突破1.5萬億, 而這個數字在一年前只有目前的五分之一左右。

去年招商證券的PB業務客戶交易資產規模為1274億元、交易量達7679億元;託管與服務外包業務產品數量破萬隻, 規模行業內首破萬億, 穩居行業首位。 今年3月招商證券副總裁孫議政透露, 目前的中大型證券投資私募基金超過六成是招商證券的客戶。

隨著監管層對私募行業的規範, 券商PB業務也進入整改期。

去年4月, 監管層曾對券商的私募基金綜合服務開展核查, 發現主要存在三大問題:無資格開展業務、規模至上、資訊系統投入不足。

當時證券時報瞭解到, 證監會擬適時出臺《證券公司主經紀商服務指引》, 將券商PB業務納入常規監管。 在規則出臺前, 擬不再新增相關綜合服務試點, 但新規尚未有徵求意見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