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跟不上技術的腳步,連語言都會被拋下等死

語言也會死嗎?當然會。

當使用它的人數越來越少, 語言更新的速度越來越慢, 這個語言就會慢慢“死去”。 古拉丁語, 古希伯來語, 這些還存留在記載中的語言, 就是已經“死去”的例子。

而今天, 依然在有語言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危機, 比如, 冰島語。

熬過了極地的漫長黑夜, 挺住了北歐的極端氣候。

到了今天, 冰島語也開始不得不面對“滅絕”這樣嚴峻的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最重要的原因是, 我們最信賴的夥伴——電腦和人工智慧——它們不太能理解這門語言。

↑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 攝影師 Andreas Tille

機器不能理解的語言, 意味著非母語人群很難藉由軟體理解它們到底想說啥, 進而意味著它的傳播力很差。 當你煞費苦心地用冰島語寫了一篇史詩級巨著, 發現能夠理解它的人只有區區幾十萬人, 心裡多少會有點不舒服吧。 不止如此, 這種難於學習和理解的特性還使得它與現代科技漸行漸遠。

當英文世界為新的科技名詞創建了專用術語時, 許多人們可能不會特意把這個詞用冰島語表達一遍。 對於他們來說, 直接用英語進行交流比切換回自己的母語更省事。

↑電腦難以理解的冰島語。

正因如此, 以冰島語為母語的人們為了交流和傳播的需要開始大量使用英語。

冰島大學的語言學家發現, 在日常生活中, 英語已經開始慢慢取代冰島語成為第一語言。 這引發了另一個問題:那些本該成為冰島語“繼承人”的冰島兒童, 慢慢開始放棄自己的母語。

據語言學家稱, 現在大多數以冰島語為母語的本地兒童, 都沒有掌握“足夠程度”的母語。 與此同時, 冰島語也的確“缺席”了現代科技。 當人們聊起最近的科學進展時, 已經找不到冰島語中的對應詞彙。

↑正在喪失“母語”的冰島。

互聯網讓不同語系人們的溝通成為可能, 為了交流的方便, “國際標準語言”應運而生。 英語自然是時下“最流行”的語言, 但並不只有英語, 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也因歷史原因成為了許多地區交流的主要方式。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一些小眾語言, 比如冰島語, 的生存環境就被嚴重壓縮。 據統計, 在歐洲大陸上, 目前有共計21種語言面臨“滅絕”的可能。 而這一切, 都來自於互聯網和全球化的壓力。

也許在未來, 人們真的能夠發展出一套“大一統”的“世界母語”。

被上帝推倒的巴別塔也終將再次聳立。 可是, 對於人們來說, 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未必。 生物多樣性使得這個地球更加美麗, 沒理由懷疑文化的多樣性也有同樣重大的意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