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著名黨史學者金沖及來我室作學術講座

曲青山同志與金沖及同志在講座前交談

金沖及同志在講授

馮俊同志主持講座

本網消息:4月20日,科研管理部主辦2017年第2期(總第11期)學術講座,邀請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研究員金沖及同志來室講座。 室主任曲青山,副主任吳德剛、張樹軍、馮俊同志出席講座並在講座前會見了金沖及同志,向其贈送由我室主編的內部資料《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 講座由馮俊同志主持並作小結,中央黨史研究室和北京市黨史部門共100余位幹部參加。

金沖及同志講座的題目是《談談治學的基本功》。 他表示,做好學問,多出成果,就必須高標準、嚴要求、勤學苦練基本功,基本功就是經常起作用的因素。 他從知識面、思考分析的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三個方面談了自己對治學基本功的體會。

知識面對于初學者和到一定程度的學者有不同要求。 對於初學者,學科的基本脈絡線索有時候寧可粗一點,但一定要準確。 做歷史研究,最重要的是材料,材料不可能都精讀,但過目與否大不一樣。 他說,必須下功夫閱讀檔案文獻,讀檔案也就是搞調查研究,要用80%的時間用於讀檔案,20%的時間用於寫作。 要把檔案“看活”,而不要“看死”。 有時候,文章中篇幅最少的內容,花的時間最多;篇幅長的內容,花的時間卻少。 黨史研究要按照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全面的、歷史的方法”和“古今中外法”要求,探尋不同國家歷史和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相同(即規律)和不同(即特點)。

思考分析能力十分重要。

研究和宣傳有區別,研究是從未知到已知;宣傳是把已知的問題說清楚,讓不知的人的理解和接受。 做研究,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 解決問題要論從史出,把思考分析貫穿於研讀史料的全過程。 要處理好材料多與少的關係,在開始研究時,可能會苦於材料少、看法少;深入以後,又會苦於材料多、頭緒多。 對於西方理論,要加以分析,不能採取盲目排斥的態度;但也不能搞新教條主義,用所謂新觀點以論帶史。

要勤於善於總結,不斷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寫文章要處處替讀者著想。 文章要乾淨利索,把可有可無的字、句、段毫不可惜地刪掉,努力做到寫出來的文章準確、鮮明、生動而富有感情,只有這樣,才能說服人、打動人。

文章結構要做到“鳳頭、豬肚、豹尾”。

馮俊同志在小結中表示:金先生從他一輩子的治學經歷給我們講了治學的基本功。 他以生動的例子切入,講了什麼是基本功,就是那些經常起作用的因素和自始至終有用的東西。 講了怎麼樣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怎樣提高思考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今天的講座好比是一餐盛宴,而且是金先生的“私房菜”。 這些內容看似平淡,但要具備這些真功夫十分不易,它是金先生的自身體會,使我們終身受益。 金先生的講授,不但有方法論的啟示,也是對年輕同志的一種激勵和奮進,希望今天的講座成為老一輩傳幫帶的典型。 我們要把金先生作為人生目標和治學榜樣,希望在新的時代也能出像金先生這樣的黨史大師。

(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部供稿)

(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部供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