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儒家遺產保護利用專題研討會在京舉行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 儒家遺產保護利用專題研討會近日在京舉行。 會議貫徹《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在國家記憶工程框架下,進一步研究、確定“十三五”期間儒家遺產保護利用的整體思路、目標和定位,探討《儒家遺產保護利用規劃綱要》內容和工作部署。

為引導各地科學開展儒家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充分發揮遺產的道德涵養、社會教育、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播等方面功能,國家文物局委託曲阜市文物局開展《文廟書院等儒家遺產現狀調研及保護利用規劃綱要》編制專案,歷時半年,專案組全面梳理了全國範圍內省級及以上儒家文化遺產單位保護利用現狀,進一步明確保護利用的目標原則、整體思路和技術要求,順利完成了調研報告和規劃綱要的編制任務。

同時建成了儒家遺產資料管理系統,實現了基礎資料的存儲、查詢、檢索和隨時更新等功能。

據專案組介紹,目前我國現存省級以上文廟、書院等儒家遺產數量較多,總數約為546處,包括文廟327處、書院144處,儒家名人寺祠、故居、藏書樓等其他類型80處。 其中全國重點文物單位18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5處。 文廟、書院等儒家遺產單位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的4.3%,占國保單位古建築類總數的近10%,如此大的體量,在我國各種文化遺產類型中是少見的。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指出,儒學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合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成的主體。 文物保護工程要以研究為基礎,認真分析和研究遺產價值,切實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價值評估。 要改造提升現有展陳利用水準,突出主題形象,明確規制標準,保持地方特色。 開展研學旅遊等示範性專案,進一步規範講解、優化遺產線路設計,發揮儒家文化遺產的博物館教育功能,形成儒家遺產的獨特文化品牌。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表示,文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殿堂與文化符號,它集中體現和反映出炎黃子孫的先賢崇拜和文化信仰。 他建議,要加強研究,從基礎性的工作做起,明確儒家文化的概念、範疇、內涵與外延,有序開展調查、搜集整理和資料彙編工作;要加強保護,在保護的基礎上加以利用;要加強利用,把遺產保護納入到公共服務體系當中,建立多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要加強宣傳,做好對內與對外的宣傳工作。

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教授李天元認為,要合理的、可持續的開發利用儒家遺產。 積極開展研習儒家文化、國學教育、休閒和旅遊等活動,通過教育功能發揮儒家遺產的吸引力。 同時也要注重國際傳播,擴大儒家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

“儒家文化代表中華文明的典範,瞭解孔廟是瞭解中華文明的基礎。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原院長朱漢民說,儒家遺產最重要的特點是以教育為中心,儒家的孔廟和書院作為教育性的場所,在文化知識的傳播,社會文化的聚集等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越來越多的文廟、書院利用自身資源特點,設立國學課程和國學研究院,開辦儒學講座論壇,儒家遺產保護利用工作融入百姓生活。

(薑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