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構築綠色“北大門”

構築綠色“北大門”

——黑龍江大興安嶺”5·6”特大森林火災30周年記

記者趙洪波

巍巍大興安嶺, 綿延千里林海, 橫亙在祖國最北端。 這裡被譽為祖國的 “綠色寶庫”。

但是,1987年大興安嶺發生的“5·6”特大森林火災,曾使這裡的生態環境遭遇到嚴重破壞。 那場大火吞噬了西林吉、圖強、阿木爾三個林業局和九個林場, 101萬公頃林木被燒毀, 5萬多人無家可歸, 211人葬身火海, 大火28天后才被撲滅, 釀成了震驚世界的慘劇。

近日,在這次大火30周年之際, 記者來到大興安嶺, 走訪了阿木爾、圖強、西林吉、漠河等林業局。

5月前的大興安嶺, 依然春寒料峭,

到處還零星飄著雨雪。 漠河縣城裡能見到許多氣派的俄式建築, 行人不多, 街道乾淨整潔, 特別顯著的是城區和郊區到處都掛著防火標語。 在漠河, 室外是嚴禁抽煙的, 當地人都會主動提示外地遊客。

大興安嶺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春秋兩季高溫、乾燥。 今年春季, 大興安嶺雨雪偏少, 幹雷暴活動頻繁, 面臨大範圍雷擊森林火災集中爆發的嚴峻形勢。

漠河縣縣長姚占軍回憶起那場火災今天依然歷歷在目:“那時候他還是圖強林場職工。 那天晚上, 正在街上溜達的他, 突然聽到大喇叭喊林區職工去單位集合, 上山打火。 剛走半道, 大喇叭又通知不上山了, 要緊急疏散, 他惦記著父母和弟妹們, 拔腿就往家跑,

把家裡人叫醒後, 母親還嘟囔著說, 林區每年都會有火警, 別害怕。 記憶深刻的是父親的先見之明, 不僅挽救了一家人的性命, 還解決了口糧問題。 “當時, 父親一看火燒的半邊天都紅了, 趕緊往手推車上扔了袋麵粉和大米, 就帶著我們朝阿木爾河奔去。 ”

那天晚上, 姚占軍一家躲過火災。 由於都是沙灘地, 沒有可燃物, 這條後來被稱為“母親河”的阿木爾河挽救了數千人的生命。

“這場大會喚起了今天人們對防火的重視。 大會之後, 國家和大興安嶺都對防火高度重視, 成立了防火辦, 在防火裝備, 人員配備方便都投入非常大。 “姚占軍說。

“大興安嶺今年嚴陣以待, 全區把森林防火作為林區“第一件大事、第一任務、第一項職責“, 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

黨政同責。 “大興安嶺地區防火辦副主任趙曉剛說。 針對森林防火嚴峻形勢, 大興安嶺出臺了《森林防火工作獎懲規定》等30余項規章制度, 讓森林防火步入規範化、制度化軌道。

“部隊已實現三無3397天, 距2017年12月31日還有254天。 “在武警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支隊漠河大隊富克山執勤點, 黑板上官兵每天堅持記錄森林火情情況。 “守好生態北大門, 建功神州北極。 ”紅紅的大標語刷在戰士們的宿舍牆壁上。 “在今年春防任務中, 我們枕戈待旦, 隨時確保第一時間控制火情。 “談起防火, 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支隊漠河大隊13中隊中隊長唐敏語氣堅定。

大興安嶺不斷完善森林防火基礎建設, 現有瞭望塔326座、檢查站145處、永久性機降點63處、直升飛機加油站3處、吊桶取水池116處。

同時全區建成了三級防火通信網路, 擁有衛星遙感、飛機觀測、高山瞭望和地面巡護“四位一體“的監測手段, 有效提升了森林防火管控能力。

30年前的森林大火, 燒毀了大興安嶺101萬公頃林地。 如今從高處俯瞰這片森林, 已經難覓焦土蹤跡, 曾經的黑色森林被樟子松、落葉松、白樺樹覆蓋。 在山脊處, 許多林木鬱鬱蔥蔥, 連成一片, 滿眼綠色。

大興安嶺西林吉林業局副局長、專職防火副指揮王立才告訴記者:“30年來, 大火燒毀在區域已經生長出100多公頃在萌生林, 現在大興安嶺森林覆蓋率已經超過30年前。 ”

今天的大興安嶺森林生態基本恢復, 林區生態實現了持續性恢復性增長。 統計顯示, 截至2016年, 大興安嶺森林面積達到684.1公頃,

比2010年森林面積增加8.1萬公頃, 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80.95%增加到81.9%。

但在森林生態和涵養水源等方面, 大興安嶺還達不到火災前的水準。 “原來森林蓄積量120立方米, 現在在35到40立方米左右。 落葉松的平均胸徑過去在30釐米左右, 現在也就8到10釐米。 ”王立才感慨地說。

近年來, 大興安嶺圍繞國家林業局“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的戰略部署, 大力發展生態主導型的”六大產業“:生態旅遊業、森林生態食品業、生物醫藥業、森林碳匯業、水經濟和綠色礦業及文化產業。 2014年4月1日, 國家全面停止了大興安嶺林區商業性採伐, 數以萬計的林區工人發下了斧頭鋸子。 早些年, 林區職工是人們羡慕的職業, 工資高出其他行業和地方兩三倍, 人們形象地喊他們“林大頭“。後來,林區資源減少,全面禁伐的到來,林區職工風光不再,收入銳減,許多人不得不告別從事了一輩子的伐木工作,另謀出路。

“一萬人在天上吃阿木爾的藍莓。”大興安嶺阿木爾林業局局長魯智勇高興地向記者介紹當地的藍莓產業。“阿木爾現在被譽為“中國野生藍莓之鄉”,我們減少對森林的以來,將林下的藍莓產業與文化產業有機融合,積極打造濃郁藍莓特色的藍莓旅遊名鎮。當地生產的藍莓果乾已打入南方航空公司,成為航空專供食品。“

“以前砍一片林子掙錢,現在看一片林子掙錢。每年來漠河‘找北’的旅遊人數呈20%以上增長。我們依靠生態優勢,區位優勢,積極打造大北極旅遊。”漠河縣旅遊局副局長張磊興奮地說起當地旅遊。漠河縣這幾年旅遊的名氣越來越大,“一路向北”的“北字”品牌越叫越響。

2016年,大興安嶺地區把生態旅遊提升到戰略性支柱產業上來,生態旅遊業呈現迅猛發展態勢。2016年,全區接待遊客560.1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4.33億元,成為林區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告別了斧頭鋸子聲,大興安嶺裡依然很是熱鬧。從“一木獨大”到“六架馬車”, 林區人謀求轉型,探索新路的步伐聲踏得更響更快。

人們形象地喊他們“林大頭“。後來,林區資源減少,全面禁伐的到來,林區職工風光不再,收入銳減,許多人不得不告別從事了一輩子的伐木工作,另謀出路。

“一萬人在天上吃阿木爾的藍莓。”大興安嶺阿木爾林業局局長魯智勇高興地向記者介紹當地的藍莓產業。“阿木爾現在被譽為“中國野生藍莓之鄉”,我們減少對森林的以來,將林下的藍莓產業與文化產業有機融合,積極打造濃郁藍莓特色的藍莓旅遊名鎮。當地生產的藍莓果乾已打入南方航空公司,成為航空專供食品。“

“以前砍一片林子掙錢,現在看一片林子掙錢。每年來漠河‘找北’的旅遊人數呈20%以上增長。我們依靠生態優勢,區位優勢,積極打造大北極旅遊。”漠河縣旅遊局副局長張磊興奮地說起當地旅遊。漠河縣這幾年旅遊的名氣越來越大,“一路向北”的“北字”品牌越叫越響。

2016年,大興安嶺地區把生態旅遊提升到戰略性支柱產業上來,生態旅遊業呈現迅猛發展態勢。2016年,全區接待遊客560.1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4.33億元,成為林區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告別了斧頭鋸子聲,大興安嶺裡依然很是熱鬧。從“一木獨大”到“六架馬車”, 林區人謀求轉型,探索新路的步伐聲踏得更響更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