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50000次模擬小行星撞擊地球,一半人口減少,只要百米就致命

今年2月初, 美國流星協會公佈了一次目擊事件, 一個巨大的隕石墜入密西根湖中, 研發了一次小規模的地震。 科學家估計, 這顆隕石墜落前的品質在1噸左右,

產生的撞擊音爆傳到了100多公里外, 相當一次極強的能量釋放。 科學家認為, 我們至今都生活在小行星撞擊的陰影中,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 一旦小行星撞擊, 你最有可能被一顆致命的太空岩石、小行星引起的強風甩到堅硬的東西上, 被強大的衝擊波摧毀。

對此, 科學家進行了深入研究,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科學家Clemens Rumpf稱, 這是第一次研究危險小行星產生的七種衝擊效應, 並評估哪一種對人類造成的損失最大。

科學家使用電腦模型進行50000次類比小行星撞擊地球, 模擬的小行星大小從50英尺到1300英尺(15到400米), 這是撞擊地球的最常見小行星的尺寸。 然後, 該小組估計七個效應(衝擊波, 強風, 熱, 飛出的碎片, 撞擊, 地震和海嘯)造成的死亡率。 強風和衝擊波是最致命的, 造成的死亡率達60%以上。

小行星撞擊後地球一半人口減少, 研究發現, 儘管這兩種效應共同作用, 強風的殺傷力遠大於衝擊波。 由撞擊產生的高溫導致的死亡率近30%, 海嘯引起的死亡率為10%左右。

據這項研究, 其他三種效應引起的死亡人數只占很少數。 飛濺的碎片引起的死亡率最大為0.91%。 例如:撞擊和地震造成的死亡率分別為0.2%和0.17%。 科學家認為小行星撞擊到地面的殺傷力比撞擊到海洋的要強10倍。 此外, 大小一旦達到100米的小行星, 撞擊地球將是致命的。 小行星只要百米就致命, 至少會造成一個三角洲規模的直接毀傷, 影響區域至少半個地球。

6500萬年前, 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 科學家認為撞擊本身的強度並不會造成全球性的影響, 但而後出現的核冬天才是殺死恐龍的罪魁禍首。 10公里直徑的小行星撞擊能量足夠造成數公里直徑的大坑, 導致氣候劇變、地表植被死亡、食草動物數量下降、食肉動物數量下降, 引發生態鏈斷裂。 目前美國宇航局正在執行偏轉小行星的方案, 試圖讓小行星進入新的軌道, 離開撞擊軌道, 目前這項工作要在2022年後開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