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嚴格管理中藥材(飲片)更要適合中醫藥的發展

2017年2月9日以來, 國家食藥監總局分5個批次公佈了數十個生產廠家近超過百個中藥飲片的檢查結果, 國建食藥監總局依照的標準,判令這些產品為不合格產品, 要求生產廠家進行召回、退市, 甚至做出了處罰, 我們在為監管單位的嚴格執法、為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保駕護航的行為喝彩的同時, 是不是也要檢討下我們的中藥尤其是中藥材的監管制度呢?

長期以來, 將中藥推向國際化、把中藥標準化、中藥西制、按照西藥的管理模式管理中藥成了某些人津津樂道的事情, 甚至是標榜自我成就的事情。

眾所周知, 中醫藥為我們的健康提供了5000年的保障, 之所以長盛不衰, 還是有其科學道理和依據的, 中醫藥也經得起歷史和科學的檢驗。 西醫西藥傳入中國不過百多年, 我們為什麼摒棄幾千年的經驗與科學去讓不過百多年的西藥管理中要呢?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們沒有貶低任何醫學的想法, 只不過說的是眼前的現象!)

中藥是生在自然界的植物或動物, 中藥材更是如此, 中藥材是生長在自然界的植物, 其品質受到氣候、土壤、水等多種因素影響, 這也是很多道地藥材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靠西醫的檢測標準, 是不是很難到統一呢!

《中國藥典》的制定不可謂不嚴謹。 但是中藥材的檢測標準能夠只用單一標準檢測麼?以菊花為例, 藥典在在菊花的性狀一欄裡, 不僅規定了菊花必須是球形、扁球形還是碟形, 還明確的寫了直徑要多少cm, 花瓣要內卷還是外卷......照此標準能種出一顆、兩顆、三顆甚至十幾顆, 如果在幾百畝的土地上種植成千上萬科菊花, 還能遵循這個標準麼?還有,

生產出來的一朵菊花處理下, 兩朵、三朵甚至幾十朵, 我們都可以處理, 要是幾噸, 怎麼處理......諸如類似的問題, 似乎成了問題。

中醫治病是以傳統中醫為理論基礎, 以望聞問切, 八綱、臟腑辯證等為方法, 然後辯證施治用藥。 中醫中藥本不該分家的, 二者互為支撐互相驗證。 現在《藥典》, 完全脫離臨床實戰, 把老祖宗用了幾千年的藥材再一樣的揪出來, 以化學含量測定為核心告訴臨床怎麼用才對, 這對麼?記得前些年一位中藥人說:我們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知道“DNA、個體差異”了!為什麼呢?以感冒為例, 張三藥用防風10克, 李四要用8克, 那麼王五就用12克......不同的人用同一種藥, 但是用量不同, 這是為什麼?是科學!

我們大家都知道“安宮牛黃”, 現在90年代出生產的安宮牛黃價格是但是藥價幾百倍甚至是上千倍, 這固然有炒作的成份, 還有某些成份受限受保護的問題, 但那些買藥的人是傻子嗎?當然不是, 因為藥效還是很好的。 別忘了, 那些藥可是超出有效期多年了呀。 (我們絕對不鼓勵私人間違規購買藥品, 只是說說這個事實!)

前些天, 出臺的《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更是對中藥的無情打擊。 中成藥是指以中藥材、中藥飲片或中藥提取物等經適宜的方法製成的各類製劑。 市面上不少產品如風油精、鼻炎靈片、腦力寶丸、黃精丸、強力枇杷露、雲南白藥等, 都可能面臨改名的命運。 一旦改名, 將意味著企業不僅需要重新備案,

包裝材料、說明書、小盒、紙箱、標籤也通通要發生變更。 對於老字型大小品牌而言, 更名帶來的無形損失非常大, 還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重新樹立品牌、建立消費認知, 對企業而言肯定是難以接受的, 也違背了出臺中成藥命名原則的初衷。

以“雲南白藥”為例, 自雲南名醫曲煥章於1902年創制以來, 這個名字已經叫了上百年, 其配方、工藝早在1984年8月就被國家醫藥管理局列入國家絕密, 現在只因為名字中含有“雲南”地名字樣, 就要求改名, 顯然沒有道理。 此外, 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中成藥還有“馬應龍痔瘡膏”、“季德勝蛇藥”、“漳州片仔癀”、“風油精”、“速效救心丸”等等, 數千個中成藥都要面臨改名的困境。

不可否認, 中藥材中有重金屬超標、農藥殘留超標, 中藥飲片行業確實存在造假、摻假、染色、增重、熏硫亦或黃麴黴超標的安全性問題,不僅危害人民群眾的健康;也影響中醫藥事業發展。這些方面,恰恰才是國家藥監部門該去明確,該去標準化,該去嚴加管控的地帶。

中藥西藥、中醫西醫,可以相互驗證和借鑒,但一定要有各自獨立發展空間和評價體系,要發展中醫,就必須建立在中醫思維之上,而不能以西醫思維的指揮棒來指導中醫

中藥按西藥管理!誰在樂?中藥材是生在自然界的,怎麼可以有統一的標準!自然界的地域,空氣,水,土壤能統一麼?五千年的中藥材沒有標準,我們生活的很好!西醫西藥有多少年,傳入中國多少年?也就100多年吧!那麼誰在管理中藥呢?

一位教授朋友說的好,是整天說:洋話的人!他們不懂中藥呀!但是他們有話語權,你懂中藥,你沒有話語權!

我們不應該,也不能出現---再過幾年,找中藥,買中藥就不在中國了!中藥主要是拿給中醫用的!是治病用的,而不是拿給專家報課題、實驗室編資料用的!

中藥國際化一定要適合中醫藥的發展!

中藥飲片行業確實存在造假、摻假、染色、增重、熏硫亦或黃麴黴超標的安全性問題,不僅危害人民群眾的健康;也影響中醫藥事業發展。這些方面,恰恰才是國家藥監部門該去明確,該去標準化,該去嚴加管控的地帶。

中藥西藥、中醫西醫,可以相互驗證和借鑒,但一定要有各自獨立發展空間和評價體系,要發展中醫,就必須建立在中醫思維之上,而不能以西醫思維的指揮棒來指導中醫

中藥按西藥管理!誰在樂?中藥材是生在自然界的,怎麼可以有統一的標準!自然界的地域,空氣,水,土壤能統一麼?五千年的中藥材沒有標準,我們生活的很好!西醫西藥有多少年,傳入中國多少年?也就100多年吧!那麼誰在管理中藥呢?

一位教授朋友說的好,是整天說:洋話的人!他們不懂中藥呀!但是他們有話語權,你懂中藥,你沒有話語權!

我們不應該,也不能出現---再過幾年,找中藥,買中藥就不在中國了!中藥主要是拿給中醫用的!是治病用的,而不是拿給專家報課題、實驗室編資料用的!

中藥國際化一定要適合中醫藥的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