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風起鳶都·沿海行|鹽鹼地的綠色蛻變

歡樂海綠色蔬菜基地的1號棚裡, 管理員們正忙著採摘成熟的草莓, 這些草莓要供應給濱海旅遊集團的各個酒店和餐點。

4月以後, 隨著國際風箏會的召開和天氣的回暖, 濱海的沙灘不斷迎接著來自全世界的遊客。 而飲食, 則是衡量旅行行程中的一個重要標準, 孫啟法是2014年蔬菜基地建立以來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技術員。 他知道, 他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數以萬計的遊客對濰坊濱海的印象。

紅岩品種口感酸爽, 香莓濃郁香甜。 一說起這個草莓試點大棚, 孫啟發特別驕傲, 考慮到土壤鹽度高的不利條件, 他除了調整土壤酸鹼度外, 還採用蜂蜜授粉, 在原來寸草不生的濰坊北部沿海灘塗上種出了綠色草莓。

別看如今蔬菜基地裡的幾十種瓜果欣欣向榮, 幾年前, 這裡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涼地, 曬鹽制鹽幾乎是這片土地唯一的營生。

中午11點半, 蔬菜基地的小食堂開飯了, 用的是6號棚的茄子和7號棚的芹菜。 孫啟發親自下廚, 為忙碌了一天的農民們準備了一頓綠色營養的午餐。

這十幾個農民基本都是附近村子裡年紀稍大的村民, 在蔬菜基地裡幹個老本行, 增加了收入, 基地也有了專業的維護者。

在孫啟發的帶領下,農民們的另一項工程:“魚菜共生”複合耕作體系,也讓這片鹽鹼地的生態有了良性的迴圈。

髒亂不堪的排堿溝變生態景觀,這還不夠令我們驚喜,孫啟發這個閒不住的技術員根據自己十多年的技術經驗,還升級了“林下養殖”,充分利用起了這片鹽鹼地。

孫啟法說,蔬菜基地的所有蔬菜都是按照有機蔬菜的標準種植的,除了8個大棚外,還有40畝左右的露天大棚,300米的深井水灌溉著百畝農田。

在基地的最西邊的低窪處還按照菌類喜濕的特性建造了蘑菇大棚,正好可以將引黃濟青的管道水流引入大棚內保持潮濕,培育出了長勢喜人的平菇。

鹽鹼地的華麗蛻變,凝結著在這片荒涼土地上寂寞的勞動者們的改造舊生態的決心和智慧。

在孫啟發的帶領下,農民們的另一項工程:“魚菜共生”複合耕作體系,也讓這片鹽鹼地的生態有了良性的迴圈。

髒亂不堪的排堿溝變生態景觀,這還不夠令我們驚喜,孫啟發這個閒不住的技術員根據自己十多年的技術經驗,還升級了“林下養殖”,充分利用起了這片鹽鹼地。

孫啟法說,蔬菜基地的所有蔬菜都是按照有機蔬菜的標準種植的,除了8個大棚外,還有40畝左右的露天大棚,300米的深井水灌溉著百畝農田。

在基地的最西邊的低窪處還按照菌類喜濕的特性建造了蘑菇大棚,正好可以將引黃濟青的管道水流引入大棚內保持潮濕,培育出了長勢喜人的平菇。

鹽鹼地的華麗蛻變,凝結著在這片荒涼土地上寂寞的勞動者們的改造舊生態的決心和智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