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北大台籍博士生:臺胞應如何回饋祖國

作者:王裕慶,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台籍博士生

從兩會的開始到結束, 筆者發現到臺灣同胞都一直關注, 大陸是否會在這次兩會中,

提出“居民待遇”相關的提案與講話, 並且他們更擔心的是, 大陸會不會因現今兩岸關係出現嚴重的不確定性, 而出現取消或減少優惠待遇而損失自己利益的事情。

不過, 這些擔心, 我們也可以從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閉幕記者會上的“兩岸同胞是骨肉同胞”, “對台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與“大陸會繼續提供優惠, 讓台商、臺灣同胞和大陸一起共用發展機遇”等關鍵講話, 得到安心的解答, 並可以瞭解到大陸現今不會因兩岸政治關係的險峻而做出傷害廣大臺灣同胞親情的事情。

至於未來給予在陸臺胞的“同等大陸居民待遇”方面, 筆者觀察大陸雖然在此次兩會裡, 還未有具體正式的提案與具體待遇內容的公佈,

但相信未來會就待遇名稱與具體的內容, 給臺灣同胞用行政政策試行的方式, 一步步完善“居民待遇”的實質內涵, 而“待遇”的正入法提案工作, 也將會在下幾屆人大逐步完成。

因此, 臺灣同胞應要相信祖國對親情的努力, 也應開始思考未來在享受更多“平等等於機會”時如何把自己的才華回饋給祖國, 使整個民族因你的努力表現, 讓兩岸融合發展有更幸福的一家親共同體。 當然, 作為臺灣同胞的筆者, 也從來沒有改變立場, 一直是在政治上深入為“反獨促統”的工作努力, 在生活上也盡力完成兩岸家庭融合發展的一份子。 所以, 筆者對於未來“居民待遇”的來臨, 並非思考如何得到照顧, 反而是希望能有機會服務祖國與回饋民族做貢獻。

筆者思考什麼方面可以服務祖國與回饋民族呢?

首先, 作為臺灣同胞, 除了要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外, 更重要我們還必須遵守與效忠大陸憲法與各項規定, 並且認真做好影響身邊人一起“反獨促統”的決心

那是因為, 遵守大陸憲法與各項規定, 就是作為一個中國公民最重要的義務, 也是一份在臺灣居住的中國公民應該有真心融合大陸社會的態度。 正因, 現今兩岸的局勢發生了不確定性, 而更多“反獨促統”工作, 需要我們臺灣同胞與大陸一起攜手完成。 因此, 我們應該用個人的力量影響更多臺灣同胞知道大陸、瞭解大陸, 並用親身經驗的方式引導他們到“反獨促統”的正確的道路上,

然後鼓勵更多臺胞能融入大陸社會, 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筆者是如何用個人力量“反獨促統”呢?第一, 筆者在臺灣時, 會主動扮演好兩岸的橋樑, 用自己的照片與文章, 讓彼此更加近距離認識。 而且也不會避諱回答一些臺灣同胞對大陸的疑惑, 包括什麼是共產主義、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什麼、大陸是如何開兩會、人大委員有什麼工作、北京霧霾是什麼情況等問題。 甚至, 還會直接贈送他們原汁原味的各類黨書, 轉發大陸官方權威文章給境外臉書, 讓更多人無距離的認識大陸, 用官方材料直接為他們解惑。 正因, 我們想為兩岸社會進入新的融合發展階段, 因此用原汁原味官方材料與現身說法,

就創造彼此無距離的融合工作。

第二, 私下拜訪與支持願意挺身豎立大旗的有志之士, 當他們被媒體攻擊、被當局抹黑時, 挺身而出為他們說話。 就如同最近臺灣當局刻意利用所謂“共諜案”來抹黑臺灣許多統派青年代表, 筆者就特別為他們在網上鳴不平, 甚至還找出在網上妄稱“有4000名共諜”的學者, 直接開版貼文質問他資料來源的真實性, 讓大家明白兩岸關係的破壞, 就是來自這些信口雌黃與居心叵測的臺灣學者。 因此, 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兩岸關係和諧豎立大旗, 明白是非的聲援維繫兩岸關係發展的表現, 就是每個臺灣同胞應該有的正義義務。

第三, 儘量讓更多臺灣老百姓知道, 大陸有哪些對於他們有幫助反映問題的座談會與研討會, 並且自己不要有仲介與買辦的思維,直接讓他們與主辦單位聯繫,使得更多來自臺灣的聲音都能夠到大陸,讓兩岸同能敞開心胸說實事,沒有距離認識大陸對於臺灣同胞的愛。所以,雖然個人的力量是渺小,但如果每個臺灣同胞都能發揮自己的能力,這種“反獨促統”的力量將會是無限大,而就不會擔心兩岸關係會如何變壞而損失個人利益,因為我們都得維繫兩岸關係融合發展的重要螺絲釘。

其次,臺灣同胞創業應該思考到地方發展的戰略,並且也應與大陸精准扶貧的政策結合一起,讓自己的個人創業利益變成富足民族最重要的接地氣表現

甚至,未來臺灣青年畢業後,也應該下鄉鍛煉,讓自己更瞭解祖國的社會情況,讓自己心理的地理座標,從臺北轉成大陸各地,用下鄉鍛煉的經驗將自己變成未來建設國家的棟樑人才。這個方面就如同筆者的好朋友,張立齊就是因內蒙古支教的機會,徹底瞭解地方老百姓的發展,並且也參與很多臺灣學生不瞭解的地方學校黨建工作的經驗。他還完成組織支教的內蒙學校中學生來北京參訪的募款與導遊工作。

由此可見,臺灣青年下鄉發展,就是完成兩岸融合發展最重要的工作,更是每個臺灣青年人未來接受“居民待遇”後,應該考慮服務祖國與回饋社會的重要態度。因此,什麼是融合發展,鼓勵臺灣青年下鄉服務祖國與促進我們接地氣,才是未來的趨勢。不過,未來祖國也應該趕緊思考,解決臺灣同胞身份認證的問題,因為下鄉發展,很多時候都因18位身份證號碼認證的問題,出現臺灣青年有熱情但卻無法施展才華的情況。所以,融合發展的重要工作,就是臺灣青年人要付出服務精神下鄉發展,而祖國要解決他們身份認證問題。

最後,臺灣同胞入公職服務的發展,筆者還是一再建議,不要因“你是臺灣同胞”而給你“保障名額”,而應該是在接受完整的政治培訓下,如入團、入黨和主動積極參與其他相關專業的政治培訓與選拔考核下,才可以得以進入體制服務祖國的機會

這樣對於不論是對祖國憲法的忠誠,還是對於是否與大陸社會接地氣的融合發展服務祖國,都有很大的幫助。換言之,臺灣同胞要在大陸入公職,就應該有完整的政治培訓考核,並擁有完整的地方服務實習經驗,而後才可以正式成為祖國服務人民的公僕。同樣的,臺灣同胞也應該與大陸同胞攜手捍衛大陸各項安全的義務,尤其是對付恐怖主義與分離主義的合作上,都應該不分彼此。

甚至,臺灣同胞也應該有參與軍隊和軍訓的機會,讓臺胞也變成祖國和平發展與捍衛疆土的重要角色。換句話說,沒有安定的祖國,就沒有臺胞安居樂業的環境,同樣的讓臺灣同胞自願參與保衛領土的任務,才是凸顯一家人與一份子的榮譽義務。而且,當臺灣同胞有入伍捍衛祖國的一天,也不要怕給予台籍軍人應該有的任務,更不能因身份而排斥或特殊照顧。所以,怎麼樣讓臺灣同胞感受大陸是家呢?就是也給予他們捍衛自己家園的神聖使命,不僅是給他們福利待遇機會,更重要還有捍衛國家安全的責任。捍衛祖國領土完整與反分離主義,臺灣同胞有你一份的責任呀!

總之,祖國未來給予我們“居民待遇”,我們不能僅是在乎“待遇”本身可以帶給我們什麼福利,而應思考祖國給予我們待遇時,同樣應該主動回饋社會與民族的融合。

筆者正因是兩岸家庭,所以對於融合發展有親身感受。正如常常和別人比喻,筆者家就是一個完成兩岸統一後模擬兩岸社會的融合案例,如果筆者每天在家裡與大陸籍的愛人談“我是臺灣同胞”,一再要“特別待遇”而不身體力行一起做家務完成義務,那不就早被趕出家門了?

完成兩岸融合其實很簡單,就是臺胞主動提出自己的義務是什麼,並把祖國用心給的福利轉化成促進祖國發展的新力量。

並且自己不要有仲介與買辦的思維,直接讓他們與主辦單位聯繫,使得更多來自臺灣的聲音都能夠到大陸,讓兩岸同能敞開心胸說實事,沒有距離認識大陸對於臺灣同胞的愛。所以,雖然個人的力量是渺小,但如果每個臺灣同胞都能發揮自己的能力,這種“反獨促統”的力量將會是無限大,而就不會擔心兩岸關係會如何變壞而損失個人利益,因為我們都得維繫兩岸關係融合發展的重要螺絲釘。

其次,臺灣同胞創業應該思考到地方發展的戰略,並且也應與大陸精准扶貧的政策結合一起,讓自己的個人創業利益變成富足民族最重要的接地氣表現

甚至,未來臺灣青年畢業後,也應該下鄉鍛煉,讓自己更瞭解祖國的社會情況,讓自己心理的地理座標,從臺北轉成大陸各地,用下鄉鍛煉的經驗將自己變成未來建設國家的棟樑人才。這個方面就如同筆者的好朋友,張立齊就是因內蒙古支教的機會,徹底瞭解地方老百姓的發展,並且也參與很多臺灣學生不瞭解的地方學校黨建工作的經驗。他還完成組織支教的內蒙學校中學生來北京參訪的募款與導遊工作。

由此可見,臺灣青年下鄉發展,就是完成兩岸融合發展最重要的工作,更是每個臺灣青年人未來接受“居民待遇”後,應該考慮服務祖國與回饋社會的重要態度。因此,什麼是融合發展,鼓勵臺灣青年下鄉服務祖國與促進我們接地氣,才是未來的趨勢。不過,未來祖國也應該趕緊思考,解決臺灣同胞身份認證的問題,因為下鄉發展,很多時候都因18位身份證號碼認證的問題,出現臺灣青年有熱情但卻無法施展才華的情況。所以,融合發展的重要工作,就是臺灣青年人要付出服務精神下鄉發展,而祖國要解決他們身份認證問題。

最後,臺灣同胞入公職服務的發展,筆者還是一再建議,不要因“你是臺灣同胞”而給你“保障名額”,而應該是在接受完整的政治培訓下,如入團、入黨和主動積極參與其他相關專業的政治培訓與選拔考核下,才可以得以進入體制服務祖國的機會

這樣對於不論是對祖國憲法的忠誠,還是對於是否與大陸社會接地氣的融合發展服務祖國,都有很大的幫助。換言之,臺灣同胞要在大陸入公職,就應該有完整的政治培訓考核,並擁有完整的地方服務實習經驗,而後才可以正式成為祖國服務人民的公僕。同樣的,臺灣同胞也應該與大陸同胞攜手捍衛大陸各項安全的義務,尤其是對付恐怖主義與分離主義的合作上,都應該不分彼此。

甚至,臺灣同胞也應該有參與軍隊和軍訓的機會,讓臺胞也變成祖國和平發展與捍衛疆土的重要角色。換句話說,沒有安定的祖國,就沒有臺胞安居樂業的環境,同樣的讓臺灣同胞自願參與保衛領土的任務,才是凸顯一家人與一份子的榮譽義務。而且,當臺灣同胞有入伍捍衛祖國的一天,也不要怕給予台籍軍人應該有的任務,更不能因身份而排斥或特殊照顧。所以,怎麼樣讓臺灣同胞感受大陸是家呢?就是也給予他們捍衛自己家園的神聖使命,不僅是給他們福利待遇機會,更重要還有捍衛國家安全的責任。捍衛祖國領土完整與反分離主義,臺灣同胞有你一份的責任呀!

總之,祖國未來給予我們“居民待遇”,我們不能僅是在乎“待遇”本身可以帶給我們什麼福利,而應思考祖國給予我們待遇時,同樣應該主動回饋社會與民族的融合。

筆者正因是兩岸家庭,所以對於融合發展有親身感受。正如常常和別人比喻,筆者家就是一個完成兩岸統一後模擬兩岸社會的融合案例,如果筆者每天在家裡與大陸籍的愛人談“我是臺灣同胞”,一再要“特別待遇”而不身體力行一起做家務完成義務,那不就早被趕出家門了?

完成兩岸融合其實很簡單,就是臺胞主動提出自己的義務是什麼,並把祖國用心給的福利轉化成促進祖國發展的新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