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雙語學校到美國高中,這位海歸全職媽媽有套不追名校的育兒經

看點 外灘君採訪過一位媽媽Cathy, 她的兩個孩子曾在上海浦東民辦中芯學校就讀, 目前他們定居美國, 姐姐就讀于私立高中Castilleja School, 弟弟則選擇公立的可汗實驗學校。 作為中芯家委會前會長的她, 前段時間回到兩個孩子的母校, 就美高和家庭教育的話題做了一次分享。 兩種環境的轉變, 外灘君發現Cathy在孩子教育方面有了新的想法。 她為孩子選擇了兩所完全不同風格的學校, 並讓他們樹立學伴榜樣, 找到努力的目標, 其中的教育理念值得家長們學習。

文丨Cathy 編輯丨李臻

很多家長希望在高中階段或者更小的時候,

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國, 但在陪孩子讀美高後, 我發現國內因基礎教育很扎實的緣故, 其實對孩子的幫助很大。 和中國相比, 美國的基礎教育就沒有那麼認真。

因此今天我會基於我本人的經驗, 來和大家聊一聊到底要不要把孩子送出國的問題, 以及通過我兩個孩子的例子來談談, 把孩子送出國後, 作為家長, 我們應該要怎麼做。

不要過分追逐名校

我有兩個孩子, 女兒Marie, 現在美國一所女校Castilleja School就讀。 兒子Harrison在可汗實驗學校(Khan Lab School)。 這也是兩所風格完全不相同的學校。

Castilleja School的校園裡, 學校會明確標出他對於學生的要求。 比如:

1、我們學校有438個學生, 6-12年級, 來自40個國家。

2、61%的學生來自公立學校錄取過來的, 39%來自私立學校。

3、20%的學生拿獎助學金。

4、每個期至少要捐款6千美金。

……

所以我們可以從組成看出, 學校是一個什麼樣的學校。

由於是私立學校的原因, 學費非常貴, 還需要一些附加捐款, 但私立學校有很多優質的硬體設施, 比如吃東西是免費的, 比如很不錯的運動館。 同時, 他還會提供心理輔導等等一些附加項目。

我有一位朋友的女兒在美高十年級, 她的三個好朋友都有憂鬱症。 學校就會想出很多解決辦法去幫他們做治療, 這對孩子的幫助其實很大。

此外, Castilleja也很重視學業, 因學校地理位置在斯坦福大學旁邊的緣故, 學校裡有很多學生是斯坦福大學教授的小孩。 很多學生也會把斯坦福當做他們努力的目標。

這裡值得講的是, Castilleja一年365天的課, 沒有一天的課是相同的。 學校每個星期把學生的課程安排好。 然後學校按照沒課的空閒開始滾動安排課程。 一節課可以是一個小時或者兩個小時, 因此這樣迴圈下去, 課程都不會重複。 這樣的好處是學生可能在這一周不會每天都重複在做相同的作業。 但學校的課程強度真的很大,

女兒在學校還有參加游泳、辯論等等活動, 有時候回家也會學習到很晚。

私立學校還有一個優勢是, 他會請很多名人來學校做演講, 比如前段時間, 蘋果CEO庫克來學校演講, 這帶給孩子的好處是, 孩子從小接觸的人、所看到的世界, 都是國際化的, 這對他們的眼界是不一樣的。

那我們再來看看兒子Harrison的學校, 他上的是可汗實驗學校。 學校就在穀歌大樓, 可汗學院的樓下, 他最大的特點是, 他需要學生很強的自主性, 沒有老師去督促你, 所有的課程都是網課。

他們學期結束有一個項目很有意思。 學校把班級分成六組, 每一組自己創立一個國家來競爭奧運會的舉辦權。 學生可以以真實的國家為藍本, 然後自己錄國歌、做風景介紹。

學生需要介紹他的國家為什麼適合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

最後經過幾組的比賽, 評出前三, 這三個隊伍就要來辯論。 老師會提問, 你可不可以解釋一下你的國家為什麼可以舉行奧運會?你如何避免像巴西一樣舉辦過奧運會後經濟面臨很大的困境?你如何避免北京水立方最後幾乎不去使用的問題?

這之後, 最終就會有一個小組獲勝。 不過令我覺得新奇的是, 這個活動是一個連貫性的活動, 一個學期結束後, 下個學期就真的會以獲勝小組的國家為基礎來辦一場奧運會。

每小組要開始做博物館。 以世界知名運動運為藍本, 兒子他們小組做的是一個英國滑雪道的奧運冠軍的隊伍。 並且他們真的和這個奧運冠軍取得聯繫, 開了好幾次的電話會議,最終把博物館做了出來。

我們可以看出,弟弟的學校最注重的就是因材施教,給他們創立足夠的空間學習,還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水準,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但這裡就牽扯到了一個問題,自學並不是適合每一個孩子,由其不適合男孩子。

如果家長不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怎麼樣,如果可以接受每天沒有作業,也沒有成績單和考試的話,那這個學校很適合你的孩子。

但是對於我來著,我是完全無法接受孩子這樣的。尤其是,兒子是競賽型的孩子,他需要看到成績,需要通過和別人競賽,來判斷自己的表現。而從來沒有成績,沒有功課,沒有比較的時候,他就徹底迷失了。

這時我們再來談探討,要不要把小孩送出國。因為太多家長跟我說“孩子辛辛苦苦念了國內的國際部,接下來我一定要把他送到美國的高中,這樣他才能念比較好的美國大學。”

在這個問題面前,我希望家長們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你是否能夠確保孩子可以考上頂尖私立學校?

問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不論在哪個國家,即便是我們認為教育好的美國,不同學校的校風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家長要考慮什麼樣的學校才是最適合你孩子的。

就拿我兩個孩子的教育來作對比,他們的學校教育方式完全不同,有精英化的教育,也有很開放的教育。

不論是什麼學校都需要孩子有很強的自推力。在美國公立學校有一點值得注意,美國有一個教育叫做no child leaves behind,意思就是沒有小孩被落後在後面。目的是把所有學生的教育都往上提高。

但其實,太困難了,學校裡面總要有不同的測試,比如AP,為了達到所有學生的水準,有的公立學校甚至就把AP取消了。所以no child leaves behind 的事實就是導致把大家的水準往下拉。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為什麼美國的數學很簡單,這樣就不傷害任何人的自尊心。

也許有會家長問,那我去私立學校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私立學校的學費真的很貴,我們的目標最終是希望孩子去美國念好的大學,有時孩子越小,家長志向越遠大,所以更要求他們去頂尖私立高中就讀,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你上了好的高中,你就能被好的大學錄取的,縱觀今年的錄取率,就算排名第一的美高被哈佛錄取的都非常之少。

再加之私立高中對學生的課業要求也非常高,對於學生尤其是亞洲學生來說,壓力真的很大。

所以家長真的要算一筆賬,就是你所花費去私立美高讀的錢,是否真的能值回票價。家長需要思考,我們為什麼要追求名校?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孩子最終學到了什麼。

所以我建議家長,在選擇去美高讀書前,還要看看他們是不是適合這所學校,也要看看學校的理念適不適合家長。

培養學習成績以外的能力

講完學校這個話題,實際上我們就可以發現,美國的每個學校是非常不一樣的,學習成績也層次不齊,但如果你的孩子是自推型、主動型的話,那麼他在任何學校都會學的好,因此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就是功能性稍微強一點的人,就是我們作為家長的目標。

我認為讀書是重要的,成績要保持在中上,是必須的。可是除此之外,我會告訴我的孩子,請你要會過生活,要會最基本的技能。有時會看到,學霸型的人在生活技能表現都不太好。這其實對他們未來工作也非常有影響,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希望去招一個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做的人。

因此在生活上,我會要求他們會做一事,比如做點吃的東西,並且不要把廚房弄得亂七八糟,要學會收。我們身邊也會有這樣的孩子,你讓他收拾餐桌,他會問為什麼要我收,不是阿姨收嗎?如果有這樣的孩子話,我相信家庭教育是有問題的。

最開始我兒子也不太會去收這些,但他需要帶便當去上課。我會告訴他,你每天一定要把便當洗乾淨,早上才有時間做早餐,不然會來不及,但他還沒有收,早上我從7點30開始催他起床,可是他到8點才下去,發現便當盒也沒有洗。

我就告訴他,你錯過了媽媽給你做午餐的時間,因為你沒有便當盒給我。媽媽之後也就不能做早餐。所以你8點起來以後,你自己不僅要做早餐吃了還要把午餐做了,否則,你今天上學就沒有飯吃了。

結果他氣呼呼地趕緊跑去洗碗,洗碗之後已經8點10分,然後就發現所有的事情都來不及了,所有的行程就亂了。

從此,他每天都把便當洗乾淨。因為他知道不僅沒有午餐也沒有早餐,也會嚴重影響媽媽的情緒。其實在這過程中,很大程度上也培養了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

所以小朋友其實都會很自覺,就看家長的態度。小孩都需要早點把他們訓練好,因為他們遲早都要出門面對世界。

因此,功能性很強很重要,不能到了大學才發現,他只會念書,什麼都不會做。我們可以想想公司裡面是不是有很多學霸型的人,功能性不太強。在辦公室裡面,也不會去幫助他人,跟大家也處的也不太好。我們都不希望孩子變成那樣的人,否則實在是家庭教育的嚴重失敗。

所以在監督功課的同時,我更重視的是他怎樣和人溝通。他們交什麼樣的朋友。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也會主動帶他們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找學伴,讓他們接觸更多有相同興趣的朋友。

在交朋友的同事,最好幫他們找到崇拜的對象。美國有個游泳奧運冠軍。她從斯坦福畢業,在斯坦福成績很好,後來拿了好幾塊奧運金牌。女兒就會拿自己和她作對比,在游泳和學業兩邊很好地兼顧。她會跟我說“她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Cathy與女兒Marie

因此,孩子一定要有榜樣。榜樣最好是你身邊的人,而且最好是你的學伴。我的孩子在上海讀書的時候一直都有學伴,這些都是很正能量的人。如果你身邊有孩子心態很好,家長也很棒。你們就可以把他們組織起來。

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裡面沒有朋友,那家長就要思考了:

(1) 你的家庭住的位置是否容易你的孩子找到朋友?

(2)你的孩子有沒有足夠多的學伴?

(3)你的孩子有沒有喜歡的運動,經常去參加比賽?這個運動一定要是群體運動。

此外,我還會很注重旅行。小孩子要經常去旅行,旅行是最好的訓練。有條件的話最好讓孩子比較困難的地方。有的孩子在家會被呵護的很好,順從他的一切行為。結果又一次跟團體一起去到了古巴,這樣環境比較艱苦的地方,他就爆發出來了,在那邊去打人。

旅行時,也千萬不要讓孩子只住五星級酒店,享受誰都會,要學會讓孩子過苦日子。

至少要有一個體育愛好

我的兩個孩子都有參加游泳的訓練,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想說的是,不管做什麼運動,一定要確保孩子參加一項體育活動。

因為一旦參加體育活動,孩子的時間就會被安排得很緊密,他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做壞事。他在訓練過程中,他還可以結交一群很棒的朋友,有友情,有競爭也能讓孩子培養很牢固的友誼。

這裡分享一個小故事。

兒子因為之前去古巴兩個星期沒有參加訓練,所以他就跟教練說不要參加接力比賽了。但他不做接力的話,機會就會讓給別人。

那天,從古巴回來到家半夜12點多,我們早上6點多就起床,就去個人比賽了。他那天狀態不太好,遊的有點慢。他本來的排名是第三名,結果那天沒遊好就排到29名了。但他自己也沒有心情不好,他選擇去古巴,他知道自己的成績一定會退步。他的心裡有準備。

後來到接力的時候,因為已經決定了不去A組,但由於缺人臨時派他C組接力。但他是競賽性選手,他就想“那我一定要遊的比A跟B快”。結果他真的遊出來都比A跟B快。

結果隔天教練並沒有誇獎他,反而把他訓了一頓。教練說,本來就是在A隊接力的人,你要替我們把A接力遊下來,而不是說你不去報名A接力。你放棄的是一個機會,我希望以後見到你,永遠不要放棄原本的機會。教練其實在告訴他要有意志力和團隊意識。

所以這就是美國大學為什麼特別喜歡錄取多年參加體育訓練的選手,因為這些人特別有毅力,在學習上或事業上都不會輕易放棄,這種長期培養出來的人格,也比較容易成功。

此外,還有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參加運動讓小孩子去比賽有個好處,那就是不管你多牛,你總能遇到神人。要讓他知道就是會有人在12歲時候就破了美國記錄。

還記得女兒的游泳隊裡面有一個女孩,剛開始她遊的不太好,但是一年365天,她沒有一天會缺席訓練,到最後她的成績非常出色,這也給女兒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另外,美國的比賽不是只有交給教練,是全家出動的。如果小孩要成功,那家長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一定是家長全程陪伴和支援的。如果把小孩丟外面,家長都不參加的話,小孩大概很快也就放棄了,因為這個年級的小孩很容易放棄。

所以有些時候,隨著小孩子心態在變,我覺得大人也要跟著變,儘量把小孩子送出去吃苦是好的,通過比賽,容易讓他看到人外有人,因為學霸沒什麼稀奇,你要讓他能夠接受挫折。讓他知道如何在挫折當中再站起來。

我們欣賞兒子游泳襯衫上寫的一句話:you don't get what you wish for, you get what you work for。意思是你不會得到你希望的,而你會得到的是你付出的。我覺得這個襯衫說明了一切,你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穫。

外灘教育已推出“VIP專享”席位

點擊下圖,瞭解更多

點擊關鍵字閱讀外灘教育3000+篇優質文章

——————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

開了好幾次的電話會議,最終把博物館做了出來。

我們可以看出,弟弟的學校最注重的就是因材施教,給他們創立足夠的空間學習,還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水準,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但這裡就牽扯到了一個問題,自學並不是適合每一個孩子,由其不適合男孩子。

如果家長不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怎麼樣,如果可以接受每天沒有作業,也沒有成績單和考試的話,那這個學校很適合你的孩子。

但是對於我來著,我是完全無法接受孩子這樣的。尤其是,兒子是競賽型的孩子,他需要看到成績,需要通過和別人競賽,來判斷自己的表現。而從來沒有成績,沒有功課,沒有比較的時候,他就徹底迷失了。

這時我們再來談探討,要不要把小孩送出國。因為太多家長跟我說“孩子辛辛苦苦念了國內的國際部,接下來我一定要把他送到美國的高中,這樣他才能念比較好的美國大學。”

在這個問題面前,我希望家長們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你是否能夠確保孩子可以考上頂尖私立學校?

問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不論在哪個國家,即便是我們認為教育好的美國,不同學校的校風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家長要考慮什麼樣的學校才是最適合你孩子的。

就拿我兩個孩子的教育來作對比,他們的學校教育方式完全不同,有精英化的教育,也有很開放的教育。

不論是什麼學校都需要孩子有很強的自推力。在美國公立學校有一點值得注意,美國有一個教育叫做no child leaves behind,意思就是沒有小孩被落後在後面。目的是把所有學生的教育都往上提高。

但其實,太困難了,學校裡面總要有不同的測試,比如AP,為了達到所有學生的水準,有的公立學校甚至就把AP取消了。所以no child leaves behind 的事實就是導致把大家的水準往下拉。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為什麼美國的數學很簡單,這樣就不傷害任何人的自尊心。

也許有會家長問,那我去私立學校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私立學校的學費真的很貴,我們的目標最終是希望孩子去美國念好的大學,有時孩子越小,家長志向越遠大,所以更要求他們去頂尖私立高中就讀,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你上了好的高中,你就能被好的大學錄取的,縱觀今年的錄取率,就算排名第一的美高被哈佛錄取的都非常之少。

再加之私立高中對學生的課業要求也非常高,對於學生尤其是亞洲學生來說,壓力真的很大。

所以家長真的要算一筆賬,就是你所花費去私立美高讀的錢,是否真的能值回票價。家長需要思考,我們為什麼要追求名校?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孩子最終學到了什麼。

所以我建議家長,在選擇去美高讀書前,還要看看他們是不是適合這所學校,也要看看學校的理念適不適合家長。

培養學習成績以外的能力

講完學校這個話題,實際上我們就可以發現,美國的每個學校是非常不一樣的,學習成績也層次不齊,但如果你的孩子是自推型、主動型的話,那麼他在任何學校都會學的好,因此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就是功能性稍微強一點的人,就是我們作為家長的目標。

我認為讀書是重要的,成績要保持在中上,是必須的。可是除此之外,我會告訴我的孩子,請你要會過生活,要會最基本的技能。有時會看到,學霸型的人在生活技能表現都不太好。這其實對他們未來工作也非常有影響,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希望去招一個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做的人。

因此在生活上,我會要求他們會做一事,比如做點吃的東西,並且不要把廚房弄得亂七八糟,要學會收。我們身邊也會有這樣的孩子,你讓他收拾餐桌,他會問為什麼要我收,不是阿姨收嗎?如果有這樣的孩子話,我相信家庭教育是有問題的。

最開始我兒子也不太會去收這些,但他需要帶便當去上課。我會告訴他,你每天一定要把便當洗乾淨,早上才有時間做早餐,不然會來不及,但他還沒有收,早上我從7點30開始催他起床,可是他到8點才下去,發現便當盒也沒有洗。

我就告訴他,你錯過了媽媽給你做午餐的時間,因為你沒有便當盒給我。媽媽之後也就不能做早餐。所以你8點起來以後,你自己不僅要做早餐吃了還要把午餐做了,否則,你今天上學就沒有飯吃了。

結果他氣呼呼地趕緊跑去洗碗,洗碗之後已經8點10分,然後就發現所有的事情都來不及了,所有的行程就亂了。

從此,他每天都把便當洗乾淨。因為他知道不僅沒有午餐也沒有早餐,也會嚴重影響媽媽的情緒。其實在這過程中,很大程度上也培養了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

所以小朋友其實都會很自覺,就看家長的態度。小孩都需要早點把他們訓練好,因為他們遲早都要出門面對世界。

因此,功能性很強很重要,不能到了大學才發現,他只會念書,什麼都不會做。我們可以想想公司裡面是不是有很多學霸型的人,功能性不太強。在辦公室裡面,也不會去幫助他人,跟大家也處的也不太好。我們都不希望孩子變成那樣的人,否則實在是家庭教育的嚴重失敗。

所以在監督功課的同時,我更重視的是他怎樣和人溝通。他們交什麼樣的朋友。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也會主動帶他們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找學伴,讓他們接觸更多有相同興趣的朋友。

在交朋友的同事,最好幫他們找到崇拜的對象。美國有個游泳奧運冠軍。她從斯坦福畢業,在斯坦福成績很好,後來拿了好幾塊奧運金牌。女兒就會拿自己和她作對比,在游泳和學業兩邊很好地兼顧。她會跟我說“她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Cathy與女兒Marie

因此,孩子一定要有榜樣。榜樣最好是你身邊的人,而且最好是你的學伴。我的孩子在上海讀書的時候一直都有學伴,這些都是很正能量的人。如果你身邊有孩子心態很好,家長也很棒。你們就可以把他們組織起來。

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裡面沒有朋友,那家長就要思考了:

(1) 你的家庭住的位置是否容易你的孩子找到朋友?

(2)你的孩子有沒有足夠多的學伴?

(3)你的孩子有沒有喜歡的運動,經常去參加比賽?這個運動一定要是群體運動。

此外,我還會很注重旅行。小孩子要經常去旅行,旅行是最好的訓練。有條件的話最好讓孩子比較困難的地方。有的孩子在家會被呵護的很好,順從他的一切行為。結果又一次跟團體一起去到了古巴,這樣環境比較艱苦的地方,他就爆發出來了,在那邊去打人。

旅行時,也千萬不要讓孩子只住五星級酒店,享受誰都會,要學會讓孩子過苦日子。

至少要有一個體育愛好

我的兩個孩子都有參加游泳的訓練,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想說的是,不管做什麼運動,一定要確保孩子參加一項體育活動。

因為一旦參加體育活動,孩子的時間就會被安排得很緊密,他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做壞事。他在訓練過程中,他還可以結交一群很棒的朋友,有友情,有競爭也能讓孩子培養很牢固的友誼。

這裡分享一個小故事。

兒子因為之前去古巴兩個星期沒有參加訓練,所以他就跟教練說不要參加接力比賽了。但他不做接力的話,機會就會讓給別人。

那天,從古巴回來到家半夜12點多,我們早上6點多就起床,就去個人比賽了。他那天狀態不太好,遊的有點慢。他本來的排名是第三名,結果那天沒遊好就排到29名了。但他自己也沒有心情不好,他選擇去古巴,他知道自己的成績一定會退步。他的心裡有準備。

後來到接力的時候,因為已經決定了不去A組,但由於缺人臨時派他C組接力。但他是競賽性選手,他就想“那我一定要遊的比A跟B快”。結果他真的遊出來都比A跟B快。

結果隔天教練並沒有誇獎他,反而把他訓了一頓。教練說,本來就是在A隊接力的人,你要替我們把A接力遊下來,而不是說你不去報名A接力。你放棄的是一個機會,我希望以後見到你,永遠不要放棄原本的機會。教練其實在告訴他要有意志力和團隊意識。

所以這就是美國大學為什麼特別喜歡錄取多年參加體育訓練的選手,因為這些人特別有毅力,在學習上或事業上都不會輕易放棄,這種長期培養出來的人格,也比較容易成功。

此外,還有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參加運動讓小孩子去比賽有個好處,那就是不管你多牛,你總能遇到神人。要讓他知道就是會有人在12歲時候就破了美國記錄。

還記得女兒的游泳隊裡面有一個女孩,剛開始她遊的不太好,但是一年365天,她沒有一天會缺席訓練,到最後她的成績非常出色,這也給女兒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另外,美國的比賽不是只有交給教練,是全家出動的。如果小孩要成功,那家長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一定是家長全程陪伴和支援的。如果把小孩丟外面,家長都不參加的話,小孩大概很快也就放棄了,因為這個年級的小孩很容易放棄。

所以有些時候,隨著小孩子心態在變,我覺得大人也要跟著變,儘量把小孩子送出去吃苦是好的,通過比賽,容易讓他看到人外有人,因為學霸沒什麼稀奇,你要讓他能夠接受挫折。讓他知道如何在挫折當中再站起來。

我們欣賞兒子游泳襯衫上寫的一句話:you don't get what you wish for, you get what you work for。意思是你不會得到你希望的,而你會得到的是你付出的。我覺得這個襯衫說明了一切,你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穫。

外灘教育已推出“VIP專享”席位

點擊下圖,瞭解更多

點擊關鍵字閱讀外灘教育3000+篇優質文章

——————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