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一諾千金他為老兵夫婦盡孝15年

15年前, 面對孤苦無依、年近八旬的抗戰老兵王更志夫婦, 澠池縣天池鎮藕池村的劉小上說:“你們就是我的父母!”15年來, 劉小上堅守諾言, 無怨無悔地為老人盡兒女之孝, 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一諾千金、什麼是人間大愛。

3月12日上午, 記者來到藕池村。 說起劉小上, 村黨支部書記黃令軍讚不絕口:“他真是一個好人, 能堅持十幾年為非親非故的一對老人盡孝, 真的讓人感動。 ”

來到劉小上家, 記者見到了王更志夫婦的養女程愛玲。 程愛玲今年62歲, 家住山西省長治市農村, 這次專程來看望臥病在床的養母。

面對記者, 她眼含熱淚地說:“我離得遠, 這些年多虧劉大哥照顧我爸媽。 ”

劉小上今年65歲, 澠池縣段村鄉段村村人, 曾經是段村鄉供銷社的職工。 20世紀90年代中期, 供銷社破產, 他下了崗。 為了生計, 劉小上和妻子王小盤走街串巷擺地攤, 做起了小生意。

2002年, 劉小上夫婦在天池鎮藕池村趕集時, 認識了年近80歲的王更志、程英地夫婦。 攀談中劉小上得知, 王更志生於1924年11月, 曾是晉冀魯豫太嶽軍區的一名抗日老戰士。 1947年11月在戰鬥中負傷致殘, 後在山西省長治市光榮退伍, 並與當地姑娘程英地結婚。 王更志成婚多年一直沒有生育, 一位曾與他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戰友便把自己的女兒過繼給了他, 起名程愛玲。 王更志將程愛玲撫養成人,

待其在當地結婚成家後, 便帶著程英地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家鄉——澠池縣天池鎮藕池村。

隨著交往的逐漸深入, 劉小上夫婦對回到家鄉卻無人照顧的王更志夫婦充滿同情。 一次, 王小盤到王更志家中看望老人, 閒聊時, 程英地提出希望王小盤能做自己的乾女兒。 善良的劉小上夫婦看著兩位老人孤苦無依, 便承諾為他們盡孝。 從那時起, 劉小上夫婦便擔負起了贍養王更志老兩口的責任。

劉小上在程英地老人床前照顧。

由於兩位老人年歲已高, 經常生病, 連一個照看的人也沒有, 所以劉小上夫婦看在眼裡, 急在心上。 經過商量, 兩人於2004年8月舉家搬到了藕池村, 並把戶口遷到王更志夫婦名下, 與兩位老人同吃同住, 像對待生身父母一樣照料老人的飲食起居。

2006年, 王更志患腦梗癱瘓在床, 連話都說不清楚。 老人住院期間, 劉小上夫婦每天都在老人身邊盡心照顧;出院回家後, 劉小上堅持每天給老人擦拭、按摩身體, 忙完農活一回來就陪著聊天給老人解悶, 一有時間就攙扶老人鍛煉恢復;老人想吃啥,

他總是儘量滿足, 從來不嫌麻煩。 2010年冬, 86歲的王更志去世, 劉小上夫婦披麻戴孝為其料理了後事。

不幸的是, 就在王更志去世前的兩個月, 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程英地身受重傷, 癱瘓在床, 生活不能自理。 而此時, 劉小上夫婦又添了孫子, 王小盤不得不到縣城幫忙帶孫子, 伺候程英地的重擔自然就落到了劉小上的身上。 程英地臥床至今已經7年, 劉小上給老人喂吃喂喝、噓寒問暖, 照顧得無微不至, 老人從來沒有生過褥瘡。 晴天時, 院子裡永遠晾曬著老人用的尿片;陰雨天, 劉小上就用火把尿片一片片烤幹……

劉小上說:“‘嘴上一句話, 地上砸個坑’。 既然我們認了兩位老人做父母, 為他們養老送終就是我們的責任。

我也有兒女, 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 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 好好孝敬老人, 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 ”

王更志老人已經去世7年了, 但劉小上夫婦還把老人的兵役證、退伍證、軍殘證、抗日紀念章等物件小心翼翼地保存著。 劉小上說:“這不光是老人留給我們的一點念想, 也是我們一家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這些東西可以讓後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自強的精神, 理解和平與自由的珍貴。 ”

15年精心照顧老人, 並不求得到任何回報, 劉小上夫婦到底圖什麼?“就為一份敬意, 記住和傳承抗戰老兵的精神。 也是為了一句承諾, 做人要言而有信!”劉小上的回答真誠而讓人感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