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監測記錄顯示已有2.4萬餘隻水鳥回青海湖繁殖後代

4月20日至26日,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了青海湖水鳥繁殖前期和繁殖期資源監測工作, 在環青海湖地區包括蛋島、鸕鷀島2個水鳥集群繁殖地在內的24個水鳥棲息地, 共監測記錄到水鳥43種2.4萬餘隻。

此次監測到的2.4萬餘隻水鳥, 其中斑頭雁、普通鸕鷀、漁鷗和棕頭鷗集群繁殖水鳥數量為1.1萬餘隻。 其中, 在蛋島集群繁殖的斑頭雁種群數量已達2000余隻, 營巢數量800餘巢;在鸕鷀島築巢已進入繁殖期的普通鸕鷀數量有1500余隻, 營巢數量為660餘巢, 斑頭雁和普通鸕鷀已進入繁殖期。 非集群繁殖水鳥為23種7000餘隻, 遷徙經停青海湖的水鳥為16種6000餘隻。 其中, 66只黑頸鶴開始了在青海湖的繁殖, 鳳頭潛鴨、白骨頂、灰雁等非集群繁殖水鳥已在環湖周邊的濕地中築巢產卵開始孵化, 赤麻鴨也已成對活動開始尋找合適的營巢地點。

據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調研員何玉邦介紹,

“因今年較往年相比氣溫偏低, 還有3000多隻斑頭雁仍處於繁殖前的遊蕩期, 但根據監測情況來看, 蛋島和鸕鷀島的鳥類和築巢數量每天都有所增加, 預計5月中旬將會達到繁殖種群量的峰值。 ”

值得一提的是, 在此次監測中監測記錄到有50只大天鵝尚未離開青海湖, 其中有5對有築巢繁殖跡象。 何玉邦告訴記者“往年大天鵝基本在四月上旬就已遷離越冬地青海湖, 今年與往年同期相比, 從原來只有1對大天鵝繁殖增加到5對, 監測記錄到的大天鵝數量也創下了同比新高, 說明隨著青海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青海湖也從大天鵝的越冬地變成了繁殖地。 ”

何玉邦說:“三塊石作為青海湖水鳥繁殖的‘大後方’,

每年約有3/5的水鳥在此進行繁殖, 海心山也作為漁鷗和普通鸕鷀的主要繁殖地, 根據往年監測情況, 在海心山、三塊石繁殖的漁鷗, 在鸕鷀島臨近的新‘沙尖’繁殖的棕頭鷗將分別於5月初和5月下旬進入繁殖期。 ”“五一”小長假後, 他們將及時開展對海心山、三塊石等水中島嶼水鳥繁殖情況監測。

“隨著近幾年青海湖水位的不斷上升, 青海湖周圍的濕地也在不斷增加, 隨之出現了很多小湖泊和‘小湖泊群’, 這就使得水鳥的棲息地範圍在不斷擴大, 下一步我們將增加水鳥監測點, 進一步擴大監測範圍。 ”何玉邦說道。 (青海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