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清河縣以山楂為媒建設鄉村旅遊特色小鎮調查報告

遊客在山楂花海中遊覽。

長城網4月27日訊(王景君 閆秀真)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楂花開迎客來。

4月26日, 以“醉戀山楂花海, 尊享清河羊絨”為主題的“中國山楂之鄉·河北清河第三屆鄉村旅遊暨山楂花節”在清河縣馬屯萬畝山楂觀光旅遊區盛大啟帷,

吸引了來自京津冀魯豫等周邊省市的近10萬名遊客, 前來觀賞山楂花開, 體驗特色鄉村休閒遊。

萬畝山楂盡情綻放, 花開似海, 潔白如雪, 遊人如織, 欣賞美景、觀看時尚走秀、與明星合影留念、再美美地品嘗各類山楂製品……遊客們盡享山楂花帶來的喜悅。 清河已連續兩年舉辦鄉村旅遊暨山楂花節, 接待石家莊、衡水、邢臺、夏津、聊城等周邊地區遊客20余萬人次, “山楂小鎮”已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景區。 今年的山楂花節以全景展示清河發展亮點為主旨, 突出清河的特色產業、農業產業化、鄉村旅遊、城市發展, 以及特色小鎮建設等元素。

山楂花, 已經成為清河縣一張靚麗的新名片。

1把“山楂小鎮”建設成美麗鄉村中一道靚麗風景線, 繼續做好鄉村旅遊“特”字的文章

清河縣馬屯是中國北方平原地區山楂種植規模最大、種植區域最集中的區域, 現已發展到2萬多畝, 年產山楂7.5萬餘噸, 年銷售收入近1.5億元, 並被有關部門授予“中國山楂之鄉”、“無公害山楂基地”等稱號。

近年來, 清河縣積極順應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強的精神文化需求, 整合各類特色資源, 把大力發展多層次的鄉村觀光旅遊體驗作為優化產業結構、活躍縣域經濟、增加群眾收入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 通過成功舉辦鄉村旅遊暨山楂花節, “中國山楂之鄉”、“清河萬畝山楂花開”的品牌效應進一步顯現。

2把“山楂小鎮“建設成為鄉村旅遊風景區, 繼續做大農村“美”的文章

鄉村旅遊作為以鄉村風光、文化和生活為吸引點的觀光休閒體驗活動, 環境美是第一要素。 清河縣始終堅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山楂小鎮”美麗鄉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發展鄉村旅遊的前提條件。 該縣邀請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對村莊和景觀進行整體規劃設計, 既展現了整體風格的統一, 又顯示出了“一村一特色”的優美。 對萬畝山楂基地內的七個相鄰村莊集中連片改造提升, 實施道路硬化、廁所改造、村莊綠化、亮化、美化等一系列美麗鄉村提升工程, 並建起文化廣場、街心公園、衛生室、圖書室……實現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整體改善,

為發展鄉村旅遊打下了堅實基礎。 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不僅促進了農業增收、農民致富、實現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更依託萬畝山楂基地, 成功打造了集觀光、採摘、休閒等功能為一體的鄉村旅遊風景區。 清河以萬畝山楂基地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為依託,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路徑, 進一步放大了美麗鄉村連片建設、鄉村旅遊順勢發展的聚合效應, 也得到了省市旅遊主管部門的鼎力支持。

去年初, 清河岳莊、尹才莊、花園三個村被省旅遊部門確定為黑龍港流域鄉村旅遊發展示範村。 以此為契機, 清河聘請專業規劃機構對這三個村莊的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遊發展重新進行了科學規劃。

目前, 這三個村的鄉村旅遊發展專項規劃已經完成, 按照規劃, 這三個村莊在保持整體風格統一的同時又突出自身特點, 注重“一村一特色、一戶一格局”。 在此基礎上, 清河將這三個村莊及周邊區域作為一個鄉村旅遊風景區的整體進行一體規劃、同步建設。 在山楂花節開幕式上, 該縣以展板的形式集中向遊客和群眾展示三個村莊鄉村旅遊發展規劃, 以及清河規劃建設中的新城區——青陽新區的發展規劃, 為當地群眾精心描繪城市和農村發展的美好前景。

3把“山楂小鎮”建設成為農業發展新領域, 繼續做大農業“強”的文章

清河立足城鄉統籌, 借勢鄉村旅遊, 有機融入特色文化和特色產業要素, 大力發展“第六產業”, 積極引導培育農業產業項目,做好做足農業產業化發展文章,農村產業更加美麗,農民生活更加美好。

突出發展現代農業。清河堅持把產業美作為“山楂小鎮”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方向,瞄準農產品精細加工,加強與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的合作,大力發展與本地農業生產特色相適應的山楂果品、食用菌、油牡丹等農產品深加工項目,進一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去年農特產品的火爆銷售場面和可觀的行銷收入,更加堅定了當地農戶發展特色種植,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精深加工的信心。去年以來,當地群眾就新種山楂面積近2000畝。

打造現代農業園區重要支撐。依託萬畝無公害山楂基地和觀光旅遊區,清河規劃建設了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以及以食全十美速凍食品、天之源肉鴨屠宰等農業深加工項目為龍頭的現代農業科技園。下一步,清河還將圍繞城市居民的高檔消費需求,在園區內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綠色農業、設施農業,既豐富城市居民的“菜籃子”,更撐起農民的“錢袋子”,不斷增強現代農業園區綜合競爭力。

帶動特色產業發展。清河堅持鄉村旅遊搭台,特色產業“唱戲”,搭建了特色支柱產業產品展銷平臺,將鄉村旅遊與清河特色產業有機整合,初步實現了以三產促一產、帶二產的互動格局。在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清河還規劃出一條精品旅遊線路,將清河文化市場、羊絨製品市場、文化旅遊景點、誠信商家與誠信品牌等納入旅遊線路,既擴大了清河產業和文化的對外影響力,也進一步帶動了清河羊絨、汽車和文化等產業發展。

4把“山楂小鎮”美麗鄉村建設成為農民致富新平臺,繼續做大農民“富”的文章

美麗鄉村建設的目的既是要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更要帶動群眾實現致富。清河鄉村旅遊暨山楂花節的舉辦,鄉村旅遊產業的發展,直接或間接帶動了當地群眾收入大幅增長。

一方面農特產品展銷廣受歡迎。在本屆山楂花節活動期間,除了以往的山楂果脯、山楂糕、山楂片、山楂酒和鵬濤食用菌種植合作社生產的蘑菇醬等食用菌製品繼續暢銷外,馬屯紅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新開發的山楂汽酒、山楂飲料、鮮榨山楂汁等產品更是廣受遊客喜愛,銷售異常火爆。開幕式當天,農特產品展銷平臺就實現銷售收入7萬多元。

另一方面農家樂遊客就餐火爆。閒暇之餘到農村體驗鄉村風情,品嘗當地特色小吃,露營鄉村田野,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的一種生活休閒方式。尹才莊村村民李國彬抓住商機,籌集資金30多萬元,在山楂景區內投資建設的以清河特色農家菜肴為主的農家餐飲——紅果人家,在山楂花開季和採摘季幾乎天天爆滿。僅山楂花節開幕式當天就接待遊客就餐近2000人次,實現銷售收入3萬多元。馬屯萬畝山楂觀光旅遊區周邊的餐飲飯店也是爆滿,稍晚一點就會定不到餐廳。

可以說,清河鄉村旅遊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放大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綜合效應,順應了鄉村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新趨勢,更符合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強烈願望,收穫了經濟、文化、生態等綜合效益,在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遊、調整農業結構、實現農民增收方面闖出了一條成功路徑。

我們相信,以山楂產業為依託的鄉村旅遊這張清河新名片定會叫響京津冀甚至全國。

啟示▶▶

發展鄉村旅遊特色小鎮需做好“四定位”

特色小鎮建設,尤其是旅遊特色小鎮建設,是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個重要步驟。對於如何建特色小鎮,貴在特色,需要重點做好“四定位”。

一是鄉村旅遊特色小鎮發展要重點抓好美麗鄉村建設,突出“潔而美”。特色小鎮首先要有優美整潔靚麗的環境,美麗鄉村建設為打造特色小鎮奠定了堅實基礎。清河建設特色小鎮、發展鄉村旅遊正是得益于七村集中連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整潔優美的農村環境、寬敞整潔的農村道路、花香四溢的萬畝山楂,讓前來觀光的遊客驚歎連連、流連忘返。

二是鄉村旅遊特色小鎮發展要緊貼當地產業特色,突出“特而強”。特色是小鎮的核心元素,產業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是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所在。清河正是緊扣自身北方平原地區面積最大的2萬多畝山楂這一獨特產業特色,進行差異定位、錯位發展,叫響“中國山楂之鄉”的品牌,才在較短時間內在鄉村旅遊發展領域產生了轟動效應,被廣大群眾和業內人士所熟知。同時,在旅遊線路的規劃、旅遊內容的組織上,突出把清河羊絨、汽車等特色產業融入其中,既豐富了旅遊內涵,又帶動了當地產業與經濟發展。

三是鄉村旅遊特色小鎮發展要注重融入文化、旅遊等功能要素,突出“聚與合”。特色小鎮不是單純的行政區劃單元,而是聚焦特色產業,聚集融合文化、旅遊等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產業是小鎮的基礎,文化是小鎮的靈魂,旅遊是小鎮的功能。建設以美麗鄉村為基礎的特色小鎮,必須根植於特色產業,突出產業與文化、旅遊等有機融合。清河緊緊依託當地山楂種植與農耕文化、羊絨產業與羊絨文化,以及張氏文化、武松文化等特色要素,以富有特色和潛力的產業作為謀劃發展的基點,推進產業、文化、旅遊等功能有機融合,既創造了有效供給,又拉動了城鄉需求,既促進了一產、二產發展,又帶動了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等現代服務業發展。

積極引導培育農業產業項目,做好做足農業產業化發展文章,農村產業更加美麗,農民生活更加美好。

突出發展現代農業。清河堅持把產業美作為“山楂小鎮”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方向,瞄準農產品精細加工,加強與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的合作,大力發展與本地農業生產特色相適應的山楂果品、食用菌、油牡丹等農產品深加工項目,進一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去年農特產品的火爆銷售場面和可觀的行銷收入,更加堅定了當地農戶發展特色種植,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精深加工的信心。去年以來,當地群眾就新種山楂面積近2000畝。

打造現代農業園區重要支撐。依託萬畝無公害山楂基地和觀光旅遊區,清河規劃建設了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以及以食全十美速凍食品、天之源肉鴨屠宰等農業深加工項目為龍頭的現代農業科技園。下一步,清河還將圍繞城市居民的高檔消費需求,在園區內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綠色農業、設施農業,既豐富城市居民的“菜籃子”,更撐起農民的“錢袋子”,不斷增強現代農業園區綜合競爭力。

帶動特色產業發展。清河堅持鄉村旅遊搭台,特色產業“唱戲”,搭建了特色支柱產業產品展銷平臺,將鄉村旅遊與清河特色產業有機整合,初步實現了以三產促一產、帶二產的互動格局。在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清河還規劃出一條精品旅遊線路,將清河文化市場、羊絨製品市場、文化旅遊景點、誠信商家與誠信品牌等納入旅遊線路,既擴大了清河產業和文化的對外影響力,也進一步帶動了清河羊絨、汽車和文化等產業發展。

4把“山楂小鎮”美麗鄉村建設成為農民致富新平臺,繼續做大農民“富”的文章

美麗鄉村建設的目的既是要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更要帶動群眾實現致富。清河鄉村旅遊暨山楂花節的舉辦,鄉村旅遊產業的發展,直接或間接帶動了當地群眾收入大幅增長。

一方面農特產品展銷廣受歡迎。在本屆山楂花節活動期間,除了以往的山楂果脯、山楂糕、山楂片、山楂酒和鵬濤食用菌種植合作社生產的蘑菇醬等食用菌製品繼續暢銷外,馬屯紅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新開發的山楂汽酒、山楂飲料、鮮榨山楂汁等產品更是廣受遊客喜愛,銷售異常火爆。開幕式當天,農特產品展銷平臺就實現銷售收入7萬多元。

另一方面農家樂遊客就餐火爆。閒暇之餘到農村體驗鄉村風情,品嘗當地特色小吃,露營鄉村田野,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的一種生活休閒方式。尹才莊村村民李國彬抓住商機,籌集資金30多萬元,在山楂景區內投資建設的以清河特色農家菜肴為主的農家餐飲——紅果人家,在山楂花開季和採摘季幾乎天天爆滿。僅山楂花節開幕式當天就接待遊客就餐近2000人次,實現銷售收入3萬多元。馬屯萬畝山楂觀光旅遊區周邊的餐飲飯店也是爆滿,稍晚一點就會定不到餐廳。

可以說,清河鄉村旅遊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放大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綜合效應,順應了鄉村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新趨勢,更符合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強烈願望,收穫了經濟、文化、生態等綜合效益,在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遊、調整農業結構、實現農民增收方面闖出了一條成功路徑。

我們相信,以山楂產業為依託的鄉村旅遊這張清河新名片定會叫響京津冀甚至全國。

啟示▶▶

發展鄉村旅遊特色小鎮需做好“四定位”

特色小鎮建設,尤其是旅遊特色小鎮建設,是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個重要步驟。對於如何建特色小鎮,貴在特色,需要重點做好“四定位”。

一是鄉村旅遊特色小鎮發展要重點抓好美麗鄉村建設,突出“潔而美”。特色小鎮首先要有優美整潔靚麗的環境,美麗鄉村建設為打造特色小鎮奠定了堅實基礎。清河建設特色小鎮、發展鄉村旅遊正是得益于七村集中連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整潔優美的農村環境、寬敞整潔的農村道路、花香四溢的萬畝山楂,讓前來觀光的遊客驚歎連連、流連忘返。

二是鄉村旅遊特色小鎮發展要緊貼當地產業特色,突出“特而強”。特色是小鎮的核心元素,產業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是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所在。清河正是緊扣自身北方平原地區面積最大的2萬多畝山楂這一獨特產業特色,進行差異定位、錯位發展,叫響“中國山楂之鄉”的品牌,才在較短時間內在鄉村旅遊發展領域產生了轟動效應,被廣大群眾和業內人士所熟知。同時,在旅遊線路的規劃、旅遊內容的組織上,突出把清河羊絨、汽車等特色產業融入其中,既豐富了旅遊內涵,又帶動了當地產業與經濟發展。

三是鄉村旅遊特色小鎮發展要注重融入文化、旅遊等功能要素,突出“聚與合”。特色小鎮不是單純的行政區劃單元,而是聚焦特色產業,聚集融合文化、旅遊等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產業是小鎮的基礎,文化是小鎮的靈魂,旅遊是小鎮的功能。建設以美麗鄉村為基礎的特色小鎮,必須根植於特色產業,突出產業與文化、旅遊等有機融合。清河緊緊依託當地山楂種植與農耕文化、羊絨產業與羊絨文化,以及張氏文化、武松文化等特色要素,以富有特色和潛力的產業作為謀劃發展的基點,推進產業、文化、旅遊等功能有機融合,既創造了有效供給,又拉動了城鄉需求,既促進了一產、二產發展,又帶動了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等現代服務業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