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葉劍英女兒:得知我考導演系,他一星期沒理我

談起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 人們印象中更多的, 是叱吒疆場的軍事家葉帥。

戎馬一生的傳奇元帥葉劍英有6位子女。

現年76歲的葉向真人生角色豐滿多樣, 經歷過許多跌宕起伏:葉帥寵愛的女兒、被江青點名抓捕入獄近四年的囚犯、治病救人的外科手術醫生、獲得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的電影導演……

今天

葉式教育:不動手打 犯錯關小黑屋

1941年出生在延安的葉向真, 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 她出生時, 父親已經44歲。

童年時光, 葉向真多跟隨著父輩在南征北戰的輾轉中度過, 即使光看歷史照片, 葉劍英對女兒的寵愛之情也溢於言表。

黑白照片中, 幼時留著齊耳短髮、別著一枚髮卡的葉向真被葉劍英高高抱起, 兩隻小手環著父親的脖子, 父女倆頭靠著頭, 葉帥嘴角上翹笑意盈盈;另一張影像中, 穿著碎花連衣裙的葉向真天真微笑著, 緊緊倚靠在一身軍裝的父親身旁……

法晚:現在回想起幼年在延安的生活, 是什麼樣的?

葉向真:生活還是比較艱苦, 但我那時年紀小, 孩子嘛, 只關心好玩不好玩。 陝北那時候很貧困, 吃的大米都是在南泥灣開荒種植的, 父輩們去種地的時候也會帶上我, 在旁邊地上鋪一張小毯子, 把我放上面, 反正我也爬不遠。

我記得, 那時候沒有什麼零食, 大人從井裡打水, 把木頭削空做成水槽, 水槽用久了會有裂縫,

到冬天滴下來的水就會結成冰柱, 我們這些小孩就把冰柱掰下來當零食。

(幼年時期的葉向真與父親)

法晚:在您印象中, 父親是什麼性格的人?

葉向真:父親比較開朗, 沒有那種做官的架子, 有些軍事幹部很嚴肅, 會給周圍人不太好接近的感覺,

但我父親比較平易近人, 而且他對藝術也比較喜歡, 他們還自己搞樂隊, 有拉二胡的、拉小提琴的, 大家空閒的時候會湊在一起娛樂。 現在咱們流行廣場舞, 那時候每到禮拜六, 大家都時興跳交際舞。

延安那會兒, 領導人們都很親切。 1945年, 國共談判, 我父親去了重慶, 母親正好犯肺結核住院, 我沒人管, 就住到朱老總家, 我睡外面的一個行軍床上, 他和夫人康克清老兩口就住裡面的床, 中間就拉了一個簾子, 白天他們到哪兒都帶著照顧著我。

法晚:父親對於你們的教育方式是什麼樣的?會立家規麼?

葉向真:沒有特別的家規, 都是就事論事的教育, 他不動手打人, 但會用小懲罰的方式來教育我們。 在延安, 我四五歲那會兒, 吃飯一邊吃一邊玩,

飯粒掉得滿地, 大人說了幾次我也不聽, 父親就嚴厲地懲罰。

那時, 窯洞旁邊會挖一些小洞用來儲物, 沒有窗戶, 只有一個小木門。 我犯錯了, 父親像拎小雞兒似的把我拎進去, 關在“小黑屋”裡反省, 這就是他對我最嚴厲的懲罰, 小時候都怕關黑屋, 下次就不會再犯。

得知女兒考上導演系 一星期不和她講話

1949年初, 葉向真跟隨父親來到北京, 平和溫馨的少年時光由此開啟。

小學的時候, 老師讓大家暢想未來“我的志願”。 彼時, 受蘇聯卓越的園藝學家、植物育種學家米丘林的故事影響, 葉向真也希望能成為那樣的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她的這個想法還得到父親的讚揚和支持。

然而, 在葉向真19歲的時候, 她卻意外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的導演系,

由於跟父親早期的期許不同, 父女倆為此還鬧了一陣“不愉快”。

(76歲的葉向真接受法晚專訪)

法晚: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你選擇考導演系, 走文藝路線?

葉向真:其實在學業上, 父親不怎麼管我們這些孩子。 大哥葉選平、大姐葉楚梅都被送到蘇聯學習, 會寫信給父親彙報學習、生活的情況,所以他不太擔心。

我在中學時很活躍,喜歡參加各種文體活動,沒徵求父親的意見自己就考電影學院,並且同批考試的人裡面我分數也是最高的,就考上了。

法晚:父親知道你考上導演系,是什麼反應?

葉向真:他不是太滿意我學藝術,對於我沒有考農學很介意,知道我考上電影學院後,他雖然不高興,但也沒訓我,但知道後的那一個星期都不跟我講話,哈哈。

法晚:您母親給過意見嗎?

葉向真:母親基本上不太管,她一直有結核病,那個年代結核病沒有特效藥醫治,醫生害怕傳染,也不能和她太近距離接觸,那時候的肺結核就被認為像得了癌症那麼嚴重。

“文革”中被江青點名 入獄近四年

60年代,“文革”浪潮席捲中國大地。彼時負責主持軍隊工作的葉劍英還因反對江青等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行徑拍案怒斥而至手部骨折。

1967年,江青為了整倒葉劍英,找到所謂的“黑材料”,將葉家6人連同保姆一併關進了監獄中,葉向真首先被逮捕。當時,年僅26歲的葉向真與第一任丈夫、鋼琴家劉詩昆結婚才五年,他們的兒子毛毛僅三歲,考慮到當時的政治環境兩人無奈離婚。

法晚:當時被關進監獄是什麼情況?

葉向真:當時江青抓了一批人,我就是江青點名要抓的人。在北京,關在正式的監獄裡,我被關在一個單間裡,家人不能來探視,也不能跟外面通信,父親都不知道我在裡面是什麼情況。

(葉劍英與家人合影,二排左二為葉向真)

法晚:在監獄裡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葉向真:一個幾平米的小房間裡有個裝著柵欄的小窗戶,也曬不上什麼太陽,一扇木頭門外面還有個小簾子,外面可以看到牢房裡面,但從裡面看不見外面的情況。

每個房間裡有一個鐵桶(馬桶),每天早晨和下午,可以讓你出來倒兩次。到了後期,才開始有放風,因為人長期在小屋裡不出去的話,連路都不會走了。有時候沒吃完的窩頭放在窗臺上,躺著睡覺。就會有大老鼠從門縫跑進來,我特別害怕。

法晚:那幾年的時光感到絕望過嗎?是怎麼熬過來的?

葉向真:剛開始去的時候各方面都不習慣,感覺被圈起來,之後自己要在那樣的環境裡找到樂趣。那時候吃飯以窩頭、菜湯為主,太無聊的時候我把窩頭的渣碾碎了放在窗臺上,看螞蟻跑過來搬走吃,就覺得挺好玩。

監獄裡的牆都是水泥的,我把擦臉油的蓋子當做刀一樣,割下一縷頭髮,用衣服上的線頭揪下來綁成一把小刷子的樣子,拿水蘸著在水泥牆上寫字兒。

跨界當外科醫生 多年後重回電影界

在獄中度過難熬的近四年時光後,1970年,幸由周恩來總理向毛主席提起葉向真被關在獄中一事,29歲的葉向真重獲自由,回到了家人身邊。

此後,她的人生軌跡又進入下一個階段,兩年後,她改名進入到北京醫學院學醫,畢業後在解放軍301醫院做了7年的外科醫生。

直到“文革”結束後,1979年,葉向真以筆名“淩子”重回文藝界,在中國新聞社拍攝紀錄片,並於80年代執導了當時引起軒然大波的電影《原野》,後該片獲百花獎。

1986年10月,89歲的葉劍英逝世。次年,葉向真離開電影界,與第二任丈夫、攝影師羅丹前往香港,直到2009年,她與丈夫返回內地,全身心致力於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今。

(葉向真接受法晚專訪)

法晚:從監獄出來時是什麼樣的情況?

葉向真:我先被送到兒子和我母親住的地方,那時候兒子已經六歲了,好幾年不見,他不認得我了。我叫他的名字,他看了我掉頭就跑,我還奇怪呢。後來他告訴我,他跑回家拉開抽屜去看照片,看是不是媽媽,確認了才又才又跑出來。

一兩天后,我與父親見面,他那時候看見我因為長期在監獄裡,都不會說話了,整個人的狀態看起來很不好,像傻掉了。再加上在獄中我得了很嚴重的胃下垂,很多東西吃了不消化,就找了醫生,說讓我先去醫院好好檢查身體休養。

法晚:後來中間一段時間是去從事醫療工作?不做文藝創作?

葉向真:當時江青還在,文藝界的東西都還是她管著,所以不能再做,正好北醫當時有機會,就去了。

法晚:你的人生中有很多角色,小時候想做農業,中途做了醫生,後來又當導演,這些角色中你自己更喜歡哪個?

葉向真:我覺得都很好,各有各的好,做醫生的話可以治病救人。在301醫院的時候,我有一次在外科值夜班,一晚上來了四個闌尾炎的病人,我連續做了四台闌尾手術。

但不管怎麼說,我專業就是學導演的,當時也想著以後要是有機會還是會回到老本行,後來有機會到中新社去拍紀錄片就回到自己的專業上了。

會寫信給父親彙報學習、生活的情況,所以他不太擔心。

我在中學時很活躍,喜歡參加各種文體活動,沒徵求父親的意見自己就考電影學院,並且同批考試的人裡面我分數也是最高的,就考上了。

法晚:父親知道你考上導演系,是什麼反應?

葉向真:他不是太滿意我學藝術,對於我沒有考農學很介意,知道我考上電影學院後,他雖然不高興,但也沒訓我,但知道後的那一個星期都不跟我講話,哈哈。

法晚:您母親給過意見嗎?

葉向真:母親基本上不太管,她一直有結核病,那個年代結核病沒有特效藥醫治,醫生害怕傳染,也不能和她太近距離接觸,那時候的肺結核就被認為像得了癌症那麼嚴重。

“文革”中被江青點名 入獄近四年

60年代,“文革”浪潮席捲中國大地。彼時負責主持軍隊工作的葉劍英還因反對江青等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行徑拍案怒斥而至手部骨折。

1967年,江青為了整倒葉劍英,找到所謂的“黑材料”,將葉家6人連同保姆一併關進了監獄中,葉向真首先被逮捕。當時,年僅26歲的葉向真與第一任丈夫、鋼琴家劉詩昆結婚才五年,他們的兒子毛毛僅三歲,考慮到當時的政治環境兩人無奈離婚。

法晚:當時被關進監獄是什麼情況?

葉向真:當時江青抓了一批人,我就是江青點名要抓的人。在北京,關在正式的監獄裡,我被關在一個單間裡,家人不能來探視,也不能跟外面通信,父親都不知道我在裡面是什麼情況。

(葉劍英與家人合影,二排左二為葉向真)

法晚:在監獄裡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葉向真:一個幾平米的小房間裡有個裝著柵欄的小窗戶,也曬不上什麼太陽,一扇木頭門外面還有個小簾子,外面可以看到牢房裡面,但從裡面看不見外面的情況。

每個房間裡有一個鐵桶(馬桶),每天早晨和下午,可以讓你出來倒兩次。到了後期,才開始有放風,因為人長期在小屋裡不出去的話,連路都不會走了。有時候沒吃完的窩頭放在窗臺上,躺著睡覺。就會有大老鼠從門縫跑進來,我特別害怕。

法晚:那幾年的時光感到絕望過嗎?是怎麼熬過來的?

葉向真:剛開始去的時候各方面都不習慣,感覺被圈起來,之後自己要在那樣的環境裡找到樂趣。那時候吃飯以窩頭、菜湯為主,太無聊的時候我把窩頭的渣碾碎了放在窗臺上,看螞蟻跑過來搬走吃,就覺得挺好玩。

監獄裡的牆都是水泥的,我把擦臉油的蓋子當做刀一樣,割下一縷頭髮,用衣服上的線頭揪下來綁成一把小刷子的樣子,拿水蘸著在水泥牆上寫字兒。

跨界當外科醫生 多年後重回電影界

在獄中度過難熬的近四年時光後,1970年,幸由周恩來總理向毛主席提起葉向真被關在獄中一事,29歲的葉向真重獲自由,回到了家人身邊。

此後,她的人生軌跡又進入下一個階段,兩年後,她改名進入到北京醫學院學醫,畢業後在解放軍301醫院做了7年的外科醫生。

直到“文革”結束後,1979年,葉向真以筆名“淩子”重回文藝界,在中國新聞社拍攝紀錄片,並於80年代執導了當時引起軒然大波的電影《原野》,後該片獲百花獎。

1986年10月,89歲的葉劍英逝世。次年,葉向真離開電影界,與第二任丈夫、攝影師羅丹前往香港,直到2009年,她與丈夫返回內地,全身心致力於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今。

(葉向真接受法晚專訪)

法晚:從監獄出來時是什麼樣的情況?

葉向真:我先被送到兒子和我母親住的地方,那時候兒子已經六歲了,好幾年不見,他不認得我了。我叫他的名字,他看了我掉頭就跑,我還奇怪呢。後來他告訴我,他跑回家拉開抽屜去看照片,看是不是媽媽,確認了才又才又跑出來。

一兩天后,我與父親見面,他那時候看見我因為長期在監獄裡,都不會說話了,整個人的狀態看起來很不好,像傻掉了。再加上在獄中我得了很嚴重的胃下垂,很多東西吃了不消化,就找了醫生,說讓我先去醫院好好檢查身體休養。

法晚:後來中間一段時間是去從事醫療工作?不做文藝創作?

葉向真:當時江青還在,文藝界的東西都還是她管著,所以不能再做,正好北醫當時有機會,就去了。

法晚:你的人生中有很多角色,小時候想做農業,中途做了醫生,後來又當導演,這些角色中你自己更喜歡哪個?

葉向真:我覺得都很好,各有各的好,做醫生的話可以治病救人。在301醫院的時候,我有一次在外科值夜班,一晚上來了四個闌尾炎的病人,我連續做了四台闌尾手術。

但不管怎麼說,我專業就是學導演的,當時也想著以後要是有機會還是會回到老本行,後來有機會到中新社去拍紀錄片就回到自己的專業上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