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稻田生態養殖田螺畝利潤達3000多元,這裡告訴你方法

田螺肉味鮮美, 營養豐富, 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 還具有明目、清熱和利尿功能, 已成為人們喜愛的優質水產品。 2016年3月-12月在台溪單晚稻田生態養殖田螺, 試驗面積5畝, 平均畝產田螺238㎏、畝產幹穀910kg、畝創產值5173元, 畝純利3095元。 現將該試驗情況介紹如下:

1.稻田選擇。 水質清新, 水源豐富的半山區單晚稻田, 面積1-2畝, 鐵、硫含量少, 無污染的清潔水, 要求溶氧在5mg/L以上, 進排水方便。 遇旱不幹、遇澇不淹, 土質肥沃、無冷浸, 背風向陽, 保水性能好。

2.養殖設施。 選好稻田以後, 首先要加高加固田埂達到高和寬均在50cm, 防逃, 能蓄水深30cm, 進排水口設置較密的防逃柵欄,

要夯實加固, 做到不裂、不漏、不垮、在滿水時不崩塌, 確保田埂的保水性能好。 安裝攔柵:稻田四周圍的田埂用固定1.2m高木樁柱, 攔柵可用不銹鋼或塑膠網布安裝高出田埂0.8m, 以防敵害鴨、鳥捕食田螺。

1.翻耕。 為了獲得稻田種養高產, 在2月15日首次翻耕開始著手開挖螺坑和溝, 占稻田總面積15%, 並確保水稻不減產, 還略增收。 開挖螺溝, 按田的大小中開成“一”、“十”、“井”字形田溝, 溝深和溝寬為40cm。 開挖集螺坑蓄水深80cm。 一般為長方形或正方形, 根據田的大小設一個或多個, 坑一般靠近田埂邊。 同時做到溝溝相連, 溝溝相通, 溝底面向坑傾斜, 開挖溝和坑, 為了夏熱或冬冷時供田螺避熱避冷和收割水稻幹田時集螺。

2.施肥。 放養田螺前10天,

畝施發酵後的羊、雞、鴨糞肥作基肥, 每畝500kg。 夾層堆積發酵的材料比例:用羊、雞、鴨糞料70%、切細的稻草24%、碳酸鈣5%、漂白粉1%充分混合攪拌均勻堆積發酵, 用薄膜密封, 必須完全腐爛、堆熟, 不然會產生有害氣體, 影響田螺養殖。

3.消毒。 稻田用生石灰消毒, 幹田(帶水12cm)按每畝用生石灰70kg化水全池潑灑。

4.進岀水口設置防逃柵(網)。 對己施肥和消毒的稻田, 田螺放養時應先放少量田螺, 測試水中藥性是否已消失。

1.螺種選擇。 稻田養殖本地田螺, 保證品質, 個體較大, 貝殼完整無破損, 受驚時螺體快速收回殼中, 用厴有力地蓋緊螺殼口, 螺體無螞蝗等寄生。

3.放養密度。 畝放養5-10g的螺種7000只、重量50kg, 15g種螺500只、重量8kg, 5畝放養5-15g的螺種37500只、重量290kg。 經過10個月的養殖, 幼螺養殖可達12-15g,

最初3-4個月成長快, 而後逐漸減緩。 種螺雌性一般1冬齡後性成熟, 卵胎生, 繁殖在3-10月, 繁殖高峰在春秋兩季分批產下幼螺, 每批產20-50個, 母螺年產幼螺量在100-200個。

1.水稻品種。 選擇品種優良, 抗病蟲害性能強, 高產的雜優品種, 按照栽培密植, 同時充分利用邊行優勢適當密植, 這樣可以彌補用於養螺所佔用的面積。 品種選用生育期在150天的單晚品種, 在4月5日播種、5月12日插秧、9月20日收割。 整個生長期, 根據水稻種植技術, 畝可收幹穀910kg, 比未養螺時略增。

2.插秧前。 在5月9日耙耕已經放養田螺, 稻田儘量先把螺引誘到集螺坑中, 坑與田間以泥埂分隔, 防止耙耕時泥水進入坑中。

3.插秧後。 在5月19日水稻秧苗返青, 再清除坑與田間的泥埂, 讓田螺重新向田中活動。

1.飼養管理。 人工投喂的餌料主要有米糠、麥麩、豆餅、配合顆粒飼料等。 水溫低於15℃以下或高於32℃以上時, 田螺停止攝食, 水溫17~28℃時為田螺的最適生長溫度, 需投喂餌料每天一次, 時間為早晨或傍晚。 餌料投喂點必須固定, 投喂點的數量多些、分佈均勻形成食場, 投餌數量根據吃食情況而定, 減少餌料浪費。 投餌數量根據查看食場上一次的吃食情況而定, 食場餌料被吃淨, 應適當增加投餌量, 餌料有剩則減量。 ①母螺飼養管理。 雌螺每隔25~30天排卵一次, 直到10月份, 少的幾十粒, 多則200粒。 母螺應選擇底質富含腐殖質、水體未受農藥及有毒物質污染的地方, 水深宜在30~80cm, 放養母螺池中和池邊應插較粗的竹杆和木棍, 以供母螺產卵。

繁殖後, 投喂的餌料顆粒必須細小, 同時最好在餌料中拌加雞蛋或甲魚餌料或鰻魚餌料等配料, 使小仔螺能夠吃到營養豐富的餌料。 隔日或每3天投餌1次, 每次投餌量為田螺總重量的0.5%~3%。 投餌不宜過多, 否則殘餌料腐敗, 影響田螺成活率。 ②幼螺飼養管理。 食物是水中的微生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莖葉。 人工飼養要施一定的農家肥以培養水質繁殖浮游生物。 每次投施的糞肥按螺體重的30%即可, 米糠、麩皮等餌料中拌甲魚或鰻魚餌料等配料按螺體重的10%為宜, 每2天投餌1次。

2.施肥和水質。 為保證田螺安全和水稻的正常生長, 採取重施農家肥。 ①追肥:按稻穀生長情況巧施水稻專用肥, 做法是分三次施, 每次畝施30kg。 ②農藥:打農藥要選用高效低毒農藥, 如殺蟲雙、三環唑、多菌靈、井崗黴素等,預防和殺滅水稻病蟲害。水劑農藥在晴天露水已幹後噴灑在水稻葉面上。打農藥前可適當增加稻田水深,減少入水農藥的濃度,沒有發現對田螺造成影響。③施肥:適宜補充肥料,田螺系雜食性,其餌料主要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底棲矽藻類和青苔等天然餌料。補充肥料可以用發酵後的羊、雞、鴨糞等有機肥,5-9月每30天畝施用100kg。水體是田螺生活的直接環境,要求水體水質較肥、浮游生物多、養殖期水深一般在10cm左右,溫度過高或過低可適當增減水深來調控。④水質:水質不良缺氧或水溫過高時應及時換注新水,防止田螺死亡。換水量每次為1/4至1/2,不宜過大。炎熱夏季水溫高,水質容易敗壞缺氧,要勤換,早春和晚秋水溫低,換水次數可減少。

3.病害防治。①田螺缺鈣軟厴:田螺厴收縮後,肉質溢出,是缺鈣現象,在餌料中摻入貝殼粉。需在池溝田裡加施生石灰,隔天一次,連用3次。田螺其厴深入螺殼內面者,為說明餌料不足或餌料品質不好,應增加投餌量或改變餌料種類。②田螺螞蝗:可用豬血殺滅。用浸過豬血的草把誘捕有良好的效果。③混濁水:田螺也會停止攝食,分泌大量的黏液,有時會導致幼螺死亡,應注意插秧耙耕和耙草時,田埂邊溝和坑與田間要以泥埂分隔,防止泥水進入坑中。④敵害:主要有鴨、水鳥和老鼠,尤其要特別防止鴨進入田中。⑤肉食性和雜食性魚類不宜混養:稻田不宜放養青、鯉、羅非和鯽等魚類,因為它們也吃食田螺。

4.防逃巡視。早晚各一次巡視,檢查田裡有無漏水,進出水口是否滿水的田埂逃逸,常刷洗柵欄以利濾水,要經常檢查攔柵是否破損,暴雨天要注意疏通排水口,防止田水過滿甚至田埂倒塌。

5.過冬管理。入冬前要培育田螺體質健壯,入冬後將水加深到30㎝以上保溫,還可在田中投放一些稻草,讓田螺在草下越冬。當水溫下降到8~9℃時,田螺開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殼頂黏土。只在土面留個圓形小孔,不時冒出氣泡。田螺在越冬期間不吃食,但養殖仍需保持水深10~15cm。一般每3~4天換一次水,以保持適當的含氧量。

1.產量與產值:本試驗為調節養殖水體田螺密度,始終保持合理載螺量,促進螺類生長。從2016年6月中旬端午節開始陸續少量捕獲10g以上商品螺上市,至12月底共捕田螺1190kg,折畝產238kg,優質單晚幹稻穀實割4550kg,折畝產910kg,5畝試驗田收穫田螺產值19040元、稻穀產值6825元,兩項合計收入25865元。

2.投入:飼養1年投入螺種4640元、飼料3900元、種子、肥料、農藥等費用1850元,合計10390元。

3.效益:田螺產值19040元、畝產238kg、畝產值3808元。稻穀產值6825元,畝產910kg、畝產值1365元。兩項合計收入25865元、畝產值5173元。減投入成本費用10390元,純利15475元、畝純利3095元。

1.稻田養殖田螺是把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不影響糧食產量的基礎上,增加農民收入,是解決人多地少,發揮水稻綜合效益的好舉措,當前有利於農村精准扶貧,脫貧致富。

2.稻田養殖田螺,也可以改變水稻生態環境,充分利用水稻生長和田螺養殖在不同時期的特點,處理好養螺與水稻種植的矛盾。田螺除了利用水稻的肥料外,田螺的排泄物又為水稻提供肥料,相互促進。其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明顯高於傳統的常規水稻耕作。

3.稻田養殖田螺模式生產出的稻穀和田螺都是人們喜愛的綠色環保的食品。在當前提倡低碳環保的時代,它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綠色的螺類和稻穀。同時又最大化地提高了收益,是當前值得應用和推廣的一種生態種養模式。

如殺蟲雙、三環唑、多菌靈、井崗黴素等,預防和殺滅水稻病蟲害。水劑農藥在晴天露水已幹後噴灑在水稻葉面上。打農藥前可適當增加稻田水深,減少入水農藥的濃度,沒有發現對田螺造成影響。③施肥:適宜補充肥料,田螺系雜食性,其餌料主要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底棲矽藻類和青苔等天然餌料。補充肥料可以用發酵後的羊、雞、鴨糞等有機肥,5-9月每30天畝施用100kg。水體是田螺生活的直接環境,要求水體水質較肥、浮游生物多、養殖期水深一般在10cm左右,溫度過高或過低可適當增減水深來調控。④水質:水質不良缺氧或水溫過高時應及時換注新水,防止田螺死亡。換水量每次為1/4至1/2,不宜過大。炎熱夏季水溫高,水質容易敗壞缺氧,要勤換,早春和晚秋水溫低,換水次數可減少。

3.病害防治。①田螺缺鈣軟厴:田螺厴收縮後,肉質溢出,是缺鈣現象,在餌料中摻入貝殼粉。需在池溝田裡加施生石灰,隔天一次,連用3次。田螺其厴深入螺殼內面者,為說明餌料不足或餌料品質不好,應增加投餌量或改變餌料種類。②田螺螞蝗:可用豬血殺滅。用浸過豬血的草把誘捕有良好的效果。③混濁水:田螺也會停止攝食,分泌大量的黏液,有時會導致幼螺死亡,應注意插秧耙耕和耙草時,田埂邊溝和坑與田間要以泥埂分隔,防止泥水進入坑中。④敵害:主要有鴨、水鳥和老鼠,尤其要特別防止鴨進入田中。⑤肉食性和雜食性魚類不宜混養:稻田不宜放養青、鯉、羅非和鯽等魚類,因為它們也吃食田螺。

4.防逃巡視。早晚各一次巡視,檢查田裡有無漏水,進出水口是否滿水的田埂逃逸,常刷洗柵欄以利濾水,要經常檢查攔柵是否破損,暴雨天要注意疏通排水口,防止田水過滿甚至田埂倒塌。

5.過冬管理。入冬前要培育田螺體質健壯,入冬後將水加深到30㎝以上保溫,還可在田中投放一些稻草,讓田螺在草下越冬。當水溫下降到8~9℃時,田螺開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殼頂黏土。只在土面留個圓形小孔,不時冒出氣泡。田螺在越冬期間不吃食,但養殖仍需保持水深10~15cm。一般每3~4天換一次水,以保持適當的含氧量。

1.產量與產值:本試驗為調節養殖水體田螺密度,始終保持合理載螺量,促進螺類生長。從2016年6月中旬端午節開始陸續少量捕獲10g以上商品螺上市,至12月底共捕田螺1190kg,折畝產238kg,優質單晚幹稻穀實割4550kg,折畝產910kg,5畝試驗田收穫田螺產值19040元、稻穀產值6825元,兩項合計收入25865元。

2.投入:飼養1年投入螺種4640元、飼料3900元、種子、肥料、農藥等費用1850元,合計10390元。

3.效益:田螺產值19040元、畝產238kg、畝產值3808元。稻穀產值6825元,畝產910kg、畝產值1365元。兩項合計收入25865元、畝產值5173元。減投入成本費用10390元,純利15475元、畝純利3095元。

1.稻田養殖田螺是把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不影響糧食產量的基礎上,增加農民收入,是解決人多地少,發揮水稻綜合效益的好舉措,當前有利於農村精准扶貧,脫貧致富。

2.稻田養殖田螺,也可以改變水稻生態環境,充分利用水稻生長和田螺養殖在不同時期的特點,處理好養螺與水稻種植的矛盾。田螺除了利用水稻的肥料外,田螺的排泄物又為水稻提供肥料,相互促進。其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明顯高於傳統的常規水稻耕作。

3.稻田養殖田螺模式生產出的稻穀和田螺都是人們喜愛的綠色環保的食品。在當前提倡低碳環保的時代,它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綠色的螺類和稻穀。同時又最大化地提高了收益,是當前值得應用和推廣的一種生態種養模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