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基礎教育如何解答“錢學森之問”?

原標題:把科學和創新的精神深植于學子心間——基礎教育如何解答“錢學森之問”?

26日, 5位兩院院士將太空種子贈送給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團學生, 既是對以十二中學生為主體研製的“小衛星”成功發射的獎勵, 也冀望科學和創新的精神深植于學子心間。

當日, 十二中錢學森實驗學校揭牌, 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團同時成立。 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團總校長李有毅說, 集團特色定位為“航太科技創新教育”, 要用錢學森精神和航太精神引領集團發展, 放飛學生們的創新夢想。

12年前, 錢學森問道:“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如何作答這道題,

如今, 基礎教育領域的回答實踐如火如荼。

6年前, 十二中開設錢學森實驗班, 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餘夢倫等13位兩院院士及航太、生命科學、教育領域的53名專家學者擔當導師團隊, 開設錢學森精神和航太概論等專業課程。 一些畢業生如願進入航太院校, 繼續他們的飛天夢想。

“基礎教育開設錢學森實驗班, 是人才培養機制上的創新實踐。 ”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說, 對於“錢學森之問”, 不是要去尋找答案而是按教育規律去踐行。

李有毅介紹, 近年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團對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具體實踐和論證, 已經開設了15個科技創新工作室。

在國家教育諮詢委員、國家總督學顧問陶西平看來, 核心要打通各行各業各學科的界限, 採取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具有大志大德的思維結構和內涵, 為他們思想奔放馳騁提供一個廣闊而科學的天地。

基礎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第一階段,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 良好的教育生態是人才創新培養的重要保障。 人大附中聯合總校校長劉彭芝說, 錢學森學校是一種新的教育生態模式, 創造未來的學校、未來的教育需要新思路。

作為教育界的老兵,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強調教育的本質是育人, “希望師生能夠真正像錢老那樣奉獻祖國, 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

“我們成功發射了一顆小衛星,

未來我們將把更多的衛星送上天。 ”參與第一顆小衛星研製的十二中學生于婧瑤說, 有錢學森精神和航太精神為我們領航, “我們當錘煉品格, 逐夢航太, 努力有所成就。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