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去過終南山的人,都順利成仙了

老子過終南樓觀台講經,

鍾馗乃終南進士,

財神趙公明隱居終南山歡樂穀。

恩, 去終南山, 能當神仙。

本文全長2200字, 大約佔用您4分鐘

/ 終南山有仙 /

終南山, 又叫南山, 太乙山或者地肺山, 有人叫它月亮山。 反正不管說什麼吧, 說的就是在陝西秦嶺中段的這片群山。 西起寶雞市眉縣, 東至西安市藍田縣。

傳說中, 那裡是太陽和月亮睡覺的地方。 在這群峰裡, 坐落著天帝在凡間的家, 還有月亮女神的家。

自古至今, 關於終南山, 流傳修道成仙的傳說, 有山林隱士的蹤跡。 而今更多的大概是慕名而來的組團遊客和相伴登山的驢友。

3000年前的《詩經》裡面毫不吝嗇對終南的讚美:

終南何有, 有條有梅。

終南何有, 有紀有堂。

終南山上有良木山楸樹, 有梅花;終南山上還有凜冽的山角和平坦的土地。

/ 仙即隱士 /

用這些千年的嚮往和美麗的景色來引起人們的好奇, 還不夠。

最重要的是終南山有仙!

中國人眼中土生土長的仙可不是敦煌飄逸的飛天和拈花一笑的佛陀, 而是道家的隱士。

隱士在山中松下, 在塵世外。 他們吃松針, 飲清泉, 打坐, 參禪, 遵從嚴格的戒律, 去修內心的行。 他們尋求與自然的統一。 在這或長或短的一生中,

隱士最終的結局是羽化成仙。

單就這一點, 成仙, 超脫生死就足夠讓人著迷。

01

最早的隱士出現在上古時期, 他們德行極高, 對名利都躲著。

堯繼位之後, 一直尊重田野之中的隱士, 經常拜訪他們徵求意見。 後來他索性想選一個可靠的隱士成為繼承人。 要我說, 如果選自己的兒子成為王位繼承人, 後面就沒那麼多故事。

堯先去找了隱士善卷, 想把天下讓給他。 善卷的賢德比堯要高明, 可他向來不貪富貴。 一聽這話, 善卷跳著腳說:我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你給我天下做什麼?你太不瞭解我了!

善卷因此從北方離開, 到南方一溶洞裡隱居起來。

堯繼續找到隱士許由, 問:我想把天下讓給你的老師齧缺。

許由跟隨老師齧缺多年, 一點情面都不講反駁道:老師齧缺不合適。

堯繼續不死心, 想把天下讓給許由。 許由內心厭惡:我對功名並不感興趣。

為了這個事, 許由還專門跑到河水裡去洗耳朵。 最後選擇在箕山之下隱居。

堯數次不得勉強, 更加敬重這些不慕榮利的隱士。

02

小隱在山林,

大隱於市朝。

有人在山林隱居, 待到百年之後, 竟是“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這是小隱;有人在市井繁華中, 在朝堂政客中翻手為雲, 內心一片坦蕩, 這是大隱。

比如張良。

張良出身貴族世家, 祖父和父親都是戰國時韓國的宰相, 等到張良長大, 準備接宰相這個位置。 結果秦統一六國, 韓國沒了。

作為忠臣孝子, 張良要為父為國報仇, 他去刺殺秦始皇。 被行刺多年的始皇帝肯定沒那麼容易得手, 張良刺秦以失敗告終, 而且還被通緝。

家國仇恨沒報成, 張良成了逃犯, 只能逃到下邳隱居。 在最落魄的時候, 張良遇到一位老人——黃石公。 這人是秦漢時的隱士, 他以撿鞋子為由考驗張良, 別說, 張良耐著性子乖乖去撿了。

張良拾鞋

黃石公老人送給張良一卷書,叫做《太公兵法》。據說,就是讀了這本書,張良成為文武雙全的謀士。有了兵法的理論基礎,張良就缺實戰經驗。

隨後張良投靠劉邦,幫他圖謀劃策,推翻秦朝,又與項羽爭霸,建立漢朝。這實戰真是巨有成就!

按理說,開國功臣千千萬。可劉邦對張良是不一樣的感情,贊他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為了表彰張良的功績,劉邦賜給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的權利。

張良謝絕,自請告退,理由是:修道成仙。

凡是隱士都跟開掛一樣,入世能匡扶天下正義,出世能修成道家高人。

像這種高人還有很多,商末周初薑子牙隱于海濱;秦朝商山四皓(東園公、甪裡先生、綺裡季和夏黃公)隱居到終南山;三國諸葛亮隱於南陽。

03

還有一種人,前半生鮮衣怒馬,後半生選擇避世隱居,這也算半個隱士。

比如晚明張岱,文學家,史學家。這個人很火,可能是因為一段《自為墓誌銘》。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為夢幻。

少年繁華看遍,本以為這一生富貴榮華,劃槳根本不用槳,靠浪就行。

可是,還有後半段沒說。明末造反和暴力層出不窮,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崇禎皇帝御花園自縊;滿洲清軍直入北京,絞殺李自成,建立大清。傾巢之下 ,豈有完卵。張岱的好友祁彪佳一怒沉湖,張岱也隱居到紹興西南山寺。

此時的張岱年過半百。身邊有一僕,一子,隱姓埋名。有時甚至跟和尚同住,常常挨餓。張岱不願做滿人打扮,山中披髮,形象嘛,就跟野人差不多。

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

張岱《湖心亭看雪》

《後漢書》專門講隱士的:

或隱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靜己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

張岱選擇歸隱,並不是修道成仙,是為了精心修史。

在《石匱書》的自序中,張岱說:“明亡後,攜副本屏跡深山,又十年而成書,五易其稿,九正其訛。”

他心中的道是修史。

跟張岱差不多的人,還有陶淵明。陶淵明辭官之後,隱居山林,過田園生活,“桃花源”才是他的追求。

04

如今終南山上還有隱士嗎?

這個問題,30年前的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也問過。他去終南山探訪隱士,並且寫出《空谷幽蘭》一書。

在山上,大部分是陡峭的崖面,唯一的通道也許就是一條鐵鍊。這可比那些空中棧道刺激多了。

有的根本就沒有路,面對一塊有斜度的崖壁,手腳並用往上爬。面前是滑膩膩的滲著泉水的懸崖,低頭看是萬丈深淵。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險路的終途都有隱士。

隱士是中國傳統保存的秘密,他們擁有智慧,信仰,當然他們也是普通人。有的隱士會接受山下村民的供養,如果沒有也無妨。對於食物,隱士更需要滋養內在的能量。有時一天吃一頓,有時一周吃一頓。他們入定,學習辟穀,參悟道法。

大部分隱士會選擇到山的更深處,拒絕這個物質時代教化。孤獨對他們來說是入門課。

很遺憾的是,現在的隱士越來越少。有的隱士死了,有的搬到別的地方去了,還有的回到了寺廟或道觀裡。

我更願意相信他們存在,你不知道,也不必打擾。

/ 隱士不是網紅,也不是套路 /

這些隱士跟田園生活的鄉間網紅不同。

你天天為升職加薪,嫁娶婚喪的事情煩憂,猛見到這些迥然不同的生活,大呼:我也想!

可這兩件事真不一樣。

當下最火的網紅已經不是嘟嘴,P圖自拍,而是在鄉下自給自足。她們身著漢服,製作麵點,養雞,用古法做桃花酒,煮茶,編筐,清明做青團,春天做秋千。一粟一蔬,親自採摘,烹調得當。

正如網紅自己也說:自己過得是生活技能。

而隱士過的生活沒那麼多技能,他們追求的是信仰:跟自然相統一,無為,清靜,自由。

更可怕的是,自由的信仰被玩成了套路。

北上廣的阿毛頭上毛髮沒幾根,早上刷朋友圈看到“30張免費機票帶你逃離北上廣”,心頭一熱,覺得自己應該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趕緊轉發參與,點贊分享。

卻不知,你對自由的信仰又變成了商家的套路。

信仰如果變成圈錢和圈名氣的套路,我們在其中被玩弄,等自由的高潮從腦上下來,想想又是多可笑。

而我們在這裡大談隱士,恰好是因為我們終是凡人,成不了隱士。

走好自己的路,兩袖擼一把清風。名利都是好的,你的兜不夠大,裝不下。

日子就算沒有成人人追捧的網紅,沒有以信仰為誘餌的套路,你也能過得不那麼累。

- END -

張良拾鞋

黃石公老人送給張良一卷書,叫做《太公兵法》。據說,就是讀了這本書,張良成為文武雙全的謀士。有了兵法的理論基礎,張良就缺實戰經驗。

隨後張良投靠劉邦,幫他圖謀劃策,推翻秦朝,又與項羽爭霸,建立漢朝。這實戰真是巨有成就!

按理說,開國功臣千千萬。可劉邦對張良是不一樣的感情,贊他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為了表彰張良的功績,劉邦賜給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的權利。

張良謝絕,自請告退,理由是:修道成仙。

凡是隱士都跟開掛一樣,入世能匡扶天下正義,出世能修成道家高人。

像這種高人還有很多,商末周初薑子牙隱于海濱;秦朝商山四皓(東園公、甪裡先生、綺裡季和夏黃公)隱居到終南山;三國諸葛亮隱於南陽。

03

還有一種人,前半生鮮衣怒馬,後半生選擇避世隱居,這也算半個隱士。

比如晚明張岱,文學家,史學家。這個人很火,可能是因為一段《自為墓誌銘》。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為夢幻。

少年繁華看遍,本以為這一生富貴榮華,劃槳根本不用槳,靠浪就行。

可是,還有後半段沒說。明末造反和暴力層出不窮,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崇禎皇帝御花園自縊;滿洲清軍直入北京,絞殺李自成,建立大清。傾巢之下 ,豈有完卵。張岱的好友祁彪佳一怒沉湖,張岱也隱居到紹興西南山寺。

此時的張岱年過半百。身邊有一僕,一子,隱姓埋名。有時甚至跟和尚同住,常常挨餓。張岱不願做滿人打扮,山中披髮,形象嘛,就跟野人差不多。

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

張岱《湖心亭看雪》

《後漢書》專門講隱士的:

或隱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靜己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

張岱選擇歸隱,並不是修道成仙,是為了精心修史。

在《石匱書》的自序中,張岱說:“明亡後,攜副本屏跡深山,又十年而成書,五易其稿,九正其訛。”

他心中的道是修史。

跟張岱差不多的人,還有陶淵明。陶淵明辭官之後,隱居山林,過田園生活,“桃花源”才是他的追求。

04

如今終南山上還有隱士嗎?

這個問題,30年前的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也問過。他去終南山探訪隱士,並且寫出《空谷幽蘭》一書。

在山上,大部分是陡峭的崖面,唯一的通道也許就是一條鐵鍊。這可比那些空中棧道刺激多了。

有的根本就沒有路,面對一塊有斜度的崖壁,手腳並用往上爬。面前是滑膩膩的滲著泉水的懸崖,低頭看是萬丈深淵。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險路的終途都有隱士。

隱士是中國傳統保存的秘密,他們擁有智慧,信仰,當然他們也是普通人。有的隱士會接受山下村民的供養,如果沒有也無妨。對於食物,隱士更需要滋養內在的能量。有時一天吃一頓,有時一周吃一頓。他們入定,學習辟穀,參悟道法。

大部分隱士會選擇到山的更深處,拒絕這個物質時代教化。孤獨對他們來說是入門課。

很遺憾的是,現在的隱士越來越少。有的隱士死了,有的搬到別的地方去了,還有的回到了寺廟或道觀裡。

我更願意相信他們存在,你不知道,也不必打擾。

/ 隱士不是網紅,也不是套路 /

這些隱士跟田園生活的鄉間網紅不同。

你天天為升職加薪,嫁娶婚喪的事情煩憂,猛見到這些迥然不同的生活,大呼:我也想!

可這兩件事真不一樣。

當下最火的網紅已經不是嘟嘴,P圖自拍,而是在鄉下自給自足。她們身著漢服,製作麵點,養雞,用古法做桃花酒,煮茶,編筐,清明做青團,春天做秋千。一粟一蔬,親自採摘,烹調得當。

正如網紅自己也說:自己過得是生活技能。

而隱士過的生活沒那麼多技能,他們追求的是信仰:跟自然相統一,無為,清靜,自由。

更可怕的是,自由的信仰被玩成了套路。

北上廣的阿毛頭上毛髮沒幾根,早上刷朋友圈看到“30張免費機票帶你逃離北上廣”,心頭一熱,覺得自己應該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趕緊轉發參與,點贊分享。

卻不知,你對自由的信仰又變成了商家的套路。

信仰如果變成圈錢和圈名氣的套路,我們在其中被玩弄,等自由的高潮從腦上下來,想想又是多可笑。

而我們在這裡大談隱士,恰好是因為我們終是凡人,成不了隱士。

走好自己的路,兩袖擼一把清風。名利都是好的,你的兜不夠大,裝不下。

日子就算沒有成人人追捧的網紅,沒有以信仰為誘餌的套路,你也能過得不那麼累。

-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