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到哪裡尋找你,同版同質靈魂的知己?高山流水為君彈

獨立蒼穹, 渺小人類何其孤獨。 我在尋找你, 同版靈魂的知己。

作者:陳家萍

春秋時最具原創力的琴師伯牙從小受過魔鬼式的專業訓練,

他師法自然, 被時人尊為琴仙。

他的琴音裡有翩然的仙意。

自古以來, 善撫琴者多, 但能用幾根琴弦撥拉出仙境的人太少。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幸聽過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琵琶女演奏, 這位琵琶女便是為數不多的能在琴中營造出仙意之人。 詩人用一句“如聽仙樂耳暫明”, 便讓人領略當年“名屬教坊第一部”的琵琶女之高超技藝。

“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啊, 伯牙的琴聲如此美妙, 連馬也聽得如醉如癡忘乎所以——音樂的確可以直抵人心, 甚至是畜心。

有資料顯示, 若是在餵養牛馬時放音樂, 愉快進餐的牛馬會長得格外壯實。

媚眼認為, 若能常給家中盆景放點輕音樂, 它們的長勢可能都格外喜人!

音樂, 如此美妙。 直教動植物都如此傾心。

然而, 一代琴師伯牙竟然多年未遇知音——他理想的“知音”, 即彈者“心中有所思念”, 聽者“聞而知之”。

彈琴彈到一定程度, 大腦反而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手指感會代替大腦作出迅速反應, 會脫離大腦的掌控, 走心。

隨心而彈, 隨心而動, 琴隨心走, 意由念生。 琴音與意念結伴而行, 翱翔天地間。

這樣有著翩然仙意的琴聲, 會招來鳳, “有鳳來儀”。

中國古代藝術之美:超現實、後現代

02.古代最完美音樂家伉儷:蕭史弄玉

相傳, 秦穆公時代, 有一位叫蕭史的帥哥善於吹蕭。

他能把簫吹到什麼境界呢?哈, 這麼說吧, 連大自然的精靈都被驚動。 孔雀啊、白鶴啊, 紛紛以優美的姿態循著簫聲而至, 齊刷刷立在庭堂中, 向這位蕭帥哥行注目禮, 為他的個人專場捧場。

穆公女兒弄玉成了蕭帥哥的骨灰級鐵粉。 思之慕之, 親之敬之。

讓我們為這位當爹的秦穆公點1000個贊!他真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好父親啊, 他明白女兒的心意後, 二話沒說, 就把女兒嫁給了蕭史。

一切都美好得不可思議。 竟不像是史實,

而是一則童話。

從此後, 這中國版的公主和這音樂界的王子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真正的神仙眷屬啊。

那真是, 夫唱婦隨, 伉儷情深, 相濡以沫, 舉案齊眉, 相敬如賓, 比翼雙飛, 心有靈犀……所有這些有著金屬質地、瑰寶品質的無比美好質素的成語, 都可以用來形容他們的婚姻生活。

蕭史呢, 就每天教弄玉吹簫, 學鳳凰的和鳴聲。

過了幾年, 弄玉吹簫的聲音就真像鳳凰鳴叫了。 連真正的鳳凰都被吸引都他們家了。

秦穆公, 這位古代中國好爸爸又為小倆口建了一座鳳台。 夫妻倆就住在上面。

又過了幾年, 有一天, 兩口子隨著鳳凰飛走了。 秦國人為了紀念他倆, 特意在雍宮裡修了一所鳳女祠, 據說還能時時聽到簫聲呢!

媚眼兒時聽了這則故事,

心嚮往之, 每次練琴, 都時不時望向門外, 好希望一回頭, 便能看到孔雀啊、鳳凰啊、白鶴啊什麼的能一排排站在家門口!然而, 真相是殘酷的!除了幾隻麻雀, 啥也沒見到。 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極大傷害:要怨只能怨自己學藝不精![捂臉][捂臉][捂臉]

沒在夜半醒來,看到星空的淚滴,聽到鳥聲如雨濺落,你就不知何為孤獨

03.一位樵夫的尋常語恰恰戳中了伯牙的淚點

一場意外的驟雨讓看似永不可能有交集的兩人,朝廷士大夫的伯牙,和山野樵夫的鐘子期,戲劇性地相遇了。

漢陽江口。潮水拍堤,月光澄澈,子期循著有翩然仙意的琴聲抵達伯牙那曲徑通幽的心靈芳草地。

一介樵夫以粗糲而不失細膩的心詮釋了琴者意念,懂得其志在高山之巍峨、大海之浩瀚。

“美哉,峨峨兮若泰山”“美哉,洋洋乎若江河”,兩句平常讚語恰道著伯牙的心事,戳中了他的淚點。

風流自賞的上大夫放下身段,卸載傲慢與偏見,引子期為平生唯一知己。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從伯牙的喟歎中可窺見春秋世相。

彼時,百家爭鳴,學術大門豁然洞開,藝術領域精英輩出,比子期高明的專業音樂達人夥矣,被“白骨精”包圍的伯牙卻未能找到知音,這說明他生存環境之惡劣:上司忙著壓榨下級,同僚忙著互相傾軋,彼此設防,互相爭鬥,人與人,各自設防;心與心,各自成城。城越堅固,心越遠離。即便具備專業素養,誰肯花時間去聽他的琴?即便聽懂,換不到實惠,誰樂意與他作心靈互動?

寂寞讓人清醒。伯牙洞察了滿目繁華之後的荒涼,迫不及待地與之結契,把子期作為碌碌風塵的救贖。

“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休再糾結,慨當以慷奏一曲高山流水吧,奏出生命的最強音——在此之前,所有的彈奏不過是在預演。

子期執一柄拂塵,輕拂去伯牙的心塵;子期孤勇地燃燒自己,照亮了伯牙行走塵世積聚在內心的那團無由消釋的黑暗。

啊,知音,你是這個世界重新變得美好的理由和見證。那個毛茸茸、帶著少年氣質的伯牙在心中抬頭,揚起羞怯而堅定、莽撞而冒失的笑臉。

莽撞,冒失,年少的美好象徵。藤啊蔓啊都因冒失而蓬勃,從初心出發,不問路徑,不論前生後世,任性而決絕——少年,便可如此任性。

引子期為知音,伯牙的人生得到圓滿。然,因他一個建設性不足摧毀性有餘的提議,令子期黯然謝幕。好像,縱其一生,子期只為了完成這次平淡而隆重的出場;好像,這是上蒼對伯牙不該擁有知音的懲罰。

找不到你,才微笑著告訴自己,孤獨是常態,享受孤獨是境界。啊,那深入骨髓的孤獨,唯你才可以撫慰

04.古史今讀,媚眼觀點

這則故事給後世諸多啟示。俯就易,仰攀難。友情可持續發展,切忌揠苗助長。

強勢方,積極規劃的措施一定要妥當,要符合客觀實際,要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要在深思熟慮後拿出最佳方案,而非一時心潮來血;弱勢一方,一定要量力而行,超高對接、強行入軌並非疲於奔命。

伯牙顯然失策。在一種喜見知音的微醺中,他插手與干預子期人生,指出一條“立身於廊廟,垂名於竹帛”的康莊大道,根本沒細想這條路對子期有多難!

子期呢,顯然沒做好心理建設便倉促接受任務,在浪漫主義情懷的驅使下野心勃勃上路了。焉知這是一條不歸路。27歲的大齡失學青年,為自己、為知音豁出命了!從事重體力勞動之餘,心有執念,執意進行魔鬼式的科考專項訓練,終因心力交瘁而英年早逝。

當初,伯牙可上表告歸林下,隱居集賢村,享受林泉逍遙游的靜時光。但他不思改變自身,只“攛掇”對方加把勁跟上來勇做強者……在子期墓前摔琴的懺悔貴族伯牙悔之晚矣:“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遇知音固然可喜,愛護、保護知音方是關鍵啊。

如果可以,他情願永不相遇,只求子期仍做勞累而快樂的山野樵夫。

媚眼寄語: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子期的故事傳唱了千百年。乍看,這似乎是個皆大歡喜的故事;用心去讀,讀了了悲傷。

所謂“知己”“知音”“知心”,指的是成全,是心有靈犀,而非一個人用生命為另一個人的友情埋單。

人為何活著?為了尋覓知音,一個與自己擁有同版同質靈魂之人。找到了,除了一詞“相見恨晚”,再無別話,盤腿而坐,為君談一曲高山流水。啊,置身蒼穹,人是多麼孤單寂寞,而有了知己,從此內心被塞得滿滿。有了知己,生老病死何所懼?活在當下,儼然具備詩意和審美。

知己的雙方,社會地位可以不同,但在精神上一定是平等的。不平等條約莫簽。若感到自尊被羞辱感一再襲擊,那就扔掉這燙手山芋。

碎片化資訊充斥當下,國學式微?與其杞人憂天,不如行動起來。煮一壺寂寞,釀一盅清涼,以文會友,結伴同行。

沒在夜半醒來,看到星空的淚滴,聽到鳥聲如雨濺落,你就不知何為孤獨

03.一位樵夫的尋常語恰恰戳中了伯牙的淚點

一場意外的驟雨讓看似永不可能有交集的兩人,朝廷士大夫的伯牙,和山野樵夫的鐘子期,戲劇性地相遇了。

漢陽江口。潮水拍堤,月光澄澈,子期循著有翩然仙意的琴聲抵達伯牙那曲徑通幽的心靈芳草地。

一介樵夫以粗糲而不失細膩的心詮釋了琴者意念,懂得其志在高山之巍峨、大海之浩瀚。

“美哉,峨峨兮若泰山”“美哉,洋洋乎若江河”,兩句平常讚語恰道著伯牙的心事,戳中了他的淚點。

風流自賞的上大夫放下身段,卸載傲慢與偏見,引子期為平生唯一知己。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從伯牙的喟歎中可窺見春秋世相。

彼時,百家爭鳴,學術大門豁然洞開,藝術領域精英輩出,比子期高明的專業音樂達人夥矣,被“白骨精”包圍的伯牙卻未能找到知音,這說明他生存環境之惡劣:上司忙著壓榨下級,同僚忙著互相傾軋,彼此設防,互相爭鬥,人與人,各自設防;心與心,各自成城。城越堅固,心越遠離。即便具備專業素養,誰肯花時間去聽他的琴?即便聽懂,換不到實惠,誰樂意與他作心靈互動?

寂寞讓人清醒。伯牙洞察了滿目繁華之後的荒涼,迫不及待地與之結契,把子期作為碌碌風塵的救贖。

“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休再糾結,慨當以慷奏一曲高山流水吧,奏出生命的最強音——在此之前,所有的彈奏不過是在預演。

子期執一柄拂塵,輕拂去伯牙的心塵;子期孤勇地燃燒自己,照亮了伯牙行走塵世積聚在內心的那團無由消釋的黑暗。

啊,知音,你是這個世界重新變得美好的理由和見證。那個毛茸茸、帶著少年氣質的伯牙在心中抬頭,揚起羞怯而堅定、莽撞而冒失的笑臉。

莽撞,冒失,年少的美好象徵。藤啊蔓啊都因冒失而蓬勃,從初心出發,不問路徑,不論前生後世,任性而決絕——少年,便可如此任性。

引子期為知音,伯牙的人生得到圓滿。然,因他一個建設性不足摧毀性有餘的提議,令子期黯然謝幕。好像,縱其一生,子期只為了完成這次平淡而隆重的出場;好像,這是上蒼對伯牙不該擁有知音的懲罰。

找不到你,才微笑著告訴自己,孤獨是常態,享受孤獨是境界。啊,那深入骨髓的孤獨,唯你才可以撫慰

04.古史今讀,媚眼觀點

這則故事給後世諸多啟示。俯就易,仰攀難。友情可持續發展,切忌揠苗助長。

強勢方,積極規劃的措施一定要妥當,要符合客觀實際,要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要在深思熟慮後拿出最佳方案,而非一時心潮來血;弱勢一方,一定要量力而行,超高對接、強行入軌並非疲於奔命。

伯牙顯然失策。在一種喜見知音的微醺中,他插手與干預子期人生,指出一條“立身於廊廟,垂名於竹帛”的康莊大道,根本沒細想這條路對子期有多難!

子期呢,顯然沒做好心理建設便倉促接受任務,在浪漫主義情懷的驅使下野心勃勃上路了。焉知這是一條不歸路。27歲的大齡失學青年,為自己、為知音豁出命了!從事重體力勞動之餘,心有執念,執意進行魔鬼式的科考專項訓練,終因心力交瘁而英年早逝。

當初,伯牙可上表告歸林下,隱居集賢村,享受林泉逍遙游的靜時光。但他不思改變自身,只“攛掇”對方加把勁跟上來勇做強者……在子期墓前摔琴的懺悔貴族伯牙悔之晚矣:“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遇知音固然可喜,愛護、保護知音方是關鍵啊。

如果可以,他情願永不相遇,只求子期仍做勞累而快樂的山野樵夫。

媚眼寄語: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子期的故事傳唱了千百年。乍看,這似乎是個皆大歡喜的故事;用心去讀,讀了了悲傷。

所謂“知己”“知音”“知心”,指的是成全,是心有靈犀,而非一個人用生命為另一個人的友情埋單。

人為何活著?為了尋覓知音,一個與自己擁有同版同質靈魂之人。找到了,除了一詞“相見恨晚”,再無別話,盤腿而坐,為君談一曲高山流水。啊,置身蒼穹,人是多麼孤單寂寞,而有了知己,從此內心被塞得滿滿。有了知己,生老病死何所懼?活在當下,儼然具備詩意和審美。

知己的雙方,社會地位可以不同,但在精神上一定是平等的。不平等條約莫簽。若感到自尊被羞辱感一再襲擊,那就扔掉這燙手山芋。

碎片化資訊充斥當下,國學式微?與其杞人憂天,不如行動起來。煮一壺寂寞,釀一盅清涼,以文會友,結伴同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