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簽下金馬獎得主,他剛創辦的冷門專案已經估值8000萬

“他平易近人, 懂一線採編, 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南都人的精神領袖。 我來南都的時候, 他已經是執行總編輯, 但是我們部門同仁聚餐時, 他還會主動來, 而且自己帶酒, 坐在上菜位。 他會默默聽大家吐槽, 安慰和鼓勵大家。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是某次事件之後, 大家鬱悶喝酒, 他有事, 是快結束時才來的, 跟大家也是喝到眼圈泛紅。 ”

《南方都市報》一位編輯接受新榜採訪時, 這樣評價前上司莊慎之。

莊慎之

2月, 這位前南方報人啟動了創業專案百神傳媒, 要做“人的媒體”和“人文的媒體”;3月, 他做了題為《百神傳媒希望成為內容時代的夢工廠》的首場創業演講;4月23日下午, 百神傳媒宣佈完成Pre-A輪融資, 此輪融資由新榜領投, 第一商務跟投, 估值達到8000萬。

跟業界動輒選擇“風口”不同, 莊慎之選擇了相對冷門的人文領域創業——百神傳媒主張因人而聚, 彙集電影、戲劇、文學、設計、紀錄片、創意廣告等人文領域的“大神”,

是首個提出“人文自媒體集群”概念的MPN(Multi-platform Network)平臺。 目前, 它已彙聚20多位“大神”。

它還進軍戲劇產業, 線下打造百神劇場, 為城市人文生活提供聚集地。 此外, 百神傳媒跟合作方聯手, 打造中國首個自媒體創客小鎮, 並率先入駐。

在這條不同尋常的創業路背後, 莊慎之是怎麼想的?昨天, 他接受新榜採訪, 講述“內容時代的夢工廠”之路。

線上打造人文自媒體集群

線下要做城市人文生活家

新榜:百神傳媒上線已經2個多月, 現在團隊構成是怎樣的情況?接下來有哪些規劃?

莊慎之:我們目前的團隊構成, 一方面當然是首批20個人文自媒體集群的夥伴, 這是互聯網時代的新型組織方式;另一方面, 百神傳媒的核心團隊,

主要是傳統媒體出身的資深媒體人, 在內容生產、品牌活動運營、全媒體運營建構上都有豐富的經驗。 百神也希望吸納更強的互聯網經驗的人才加入。

4月23日, 百神召開戰略發佈會, 宣佈完成Pre-A輪融資, 目前估值已經達到8000萬。 我們希望在未來半年到一年, 開設100個優質人文自媒體號, 這些號在各自領域都將成為領先者。

長期來說, 百神要打通精神生活、人文生活的O2O, 線上上打造人文自媒體集群, 同時線上下做城市人文生活家。 我們負責提供人文的生活方式, 引導用戶怎麼花錢。

4月23日百神傳媒戰略發佈會現場

新榜:百神傳媒已經簽下了不少“大神”, 在挑選自媒體集群的“大神”時, 你們有哪些標準?

莊慎之:百神強調因人而聚, 實際上是因內容而聚, 因趣味而聚, 因品位而聚, 因價值觀而聚。 百神目前聚集了20個號, 包括兩個自營主號:“百神傳媒”和“百神搜神記”。

其他包括由兩屆金馬獎得主周浩主創的“D片世界”, 臺灣著名攝影師林添福主創的“手機攝影一日一圖”,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一級作家謝有順主創的“謝有順說小說”等,

提供的是全方位的人文生活方式。

在聚集這些自媒體號時, 我們沒有定量的指標, 更多是我的品位, 人文的氣質, 有點可意會不可言傳。 相比傳統媒體, 百神會有更大的包容性, 主張文化多元、價值觀多元, 這也是我們講“因價值觀而聚”的具體含義。

百神傳媒已彙聚20多位“大神”

新榜:你們對自媒體集群的“大神”有投資孵化,用哪些方式和IP更緊密的合作,提高對IP的掌控能力?

莊慎之:我們不講“掌控”。

百神跟多數自媒體的合作方式都是合組公司,跟一般的投資孵化不同,我們不講控制,更尊重這些自媒體本身的創造力,保有他們各自的自主性,百神只提供內容和資源的支援。我們是基於價值觀認同而走到一起,當然也會通過商業合作的方式,實現共同成長。

比如“奇遇電影”跟百神的合作,主創蔣郎說的一段話特別“燃”。17年前他還是個學生,那年夏天,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把梁朝偉推上了坎城影帝的位置,當時南都做了10多個整版,從各個方面解釋王家衛。這讓蔣郎感到特別震撼,一份市民報紙也可以這麼先鋒。

現在蔣郎做“奇遇電影”這個公號,也是想在如今娛樂至死、八卦至上的公號世界裡,重現當年那份眼界,那份魄力——原來電影不止有八卦,它還關於我們生活本身,關於我們對內心美好的追求。

不羡慕不妒忌“5分鐘拼接一篇文章”

始終相信高品質內容的生命力在於專業性

新榜:你說過“百神傳媒輸出的不是一般可以百度到的知識,而是百度不到的智慧”。百神傳媒將如何把控內容製作,從而實現這種目標?

莊慎之:

新榜:很多人評價你是“堅守新聞專業主義”的人。你如何看目前內容創業大潮中,出現的不那麼新聞專業主義的內容?

莊慎之:我的理解,所謂內容專業主義,是標題黨、以剪抄拼接獲得流量的傳播方式的反面。

這是新聞專業主義延伸到內容創業領域帶給百神的優勢。我選的這些自媒體,都是各自所在人文領域的領先者,這種領先已經最大體現了百神的內容專業主義,也是對百神人文自媒體集群優質內容的最大保障。

所謂“5分鐘拼接一篇文章”的號,我既不羡慕也不妒忌,我始終相信高品質內容的生命力在於專業性。

不追求粉絲絕對數

不跟行銷大號比

新榜:你在3月的首場創業演講中提到“百神傳媒希望成為內容時代的夢工廠”,怎麼理解?

莊慎之:簡單說來,就是實現個人夢想的舞臺。百神的夢,首先是個人的夢。做美好的事,創造人文的美好,也感受人文的美好。

新榜:我們能不能理解百神傳媒的各類內容是偏高端類型?你如何看目前內容創業戰場上,流量等更多被相對低俗的內容所霸佔?優質內容、精品大餐如何才能殺出一條血路來?

莊慎之:人文是很寬泛的,並一定是高冷。用我喜歡打的一個比方,被認為高深、高雅的人文,就像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晶瑩剔透閃閃發光,但其實冰山更大的體量是在水下。

人文的需求很寬泛,跟生活相關的領域很多。比如,生活美學用品、家裝、美食,也可以同樣關注人文、審美訴求。在過去,我們認為人文是高冷的,實際上是因為市場沒有足夠的提供者,比如我身邊有一些朋友,週末看場話劇要飛到北京、上海。

現在,整個社會的口味和風向都在調整,不管是對物質還是精神的需求都更加精緻。所以,我不認為優質內容的創業會很艱難,要用“殺出血路”這麼慘烈的方式,關鍵是怎麼定義“優質內容”。

百神人文自媒體集群的號,不會跟一些行銷大號相比,我們不追求粉絲的絕對數,而是特別強調用戶的精准和可描述性——城市中產階級、白領和文青群體。比如,我們的“謝有順說小說”,可能只有幾十萬的受眾,但商業價值遠遠超過粉絲動輒幾百萬的行銷號。

公號江湖中有說“得屌絲者得天下”,百神不需要得天下,服務了更有話語權的人群,完全足以支持我們的商業運作。時間表上,我們希望在一年內完成A輪融資,在廣州之外,迅速複製自媒體小鎮和百神劇場的模式。

新榜:百神傳媒的劇場是如何運作的?擔不擔心線下投入過大,回報速度偏慢?

莊慎之:這(劇場)正好是百神的線下戰略部署,也是我們的競爭力所在。我們是用產業鏈的思維運營人文自媒體集群,就是說,百神不僅僅是一個線上的集群,線上下也是。

百神劇場實際上是資源整合輸出,百神做的是城市人文生活家的要素對接,空間、人、人文、商業、生活方式等等要素的對接,通過一種機制,讓這些要素在這裡發生化學反應,實現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這種模式的運營不是重的,反而是輕的。

傳統媒體人創業的優勢

可能恰恰也是他們的短板

江藝平、範以錦、楊錦麟和莊慎之(左至右)

新榜:百神傳媒已啟動兩個月,你有什麼不適應嗎?

莊慎之:我本質上不是一個特別外向、喜歡社交的人,原來在機構裡,不同角色都有分工,我想低調就能低調。但現在為了百神,我要出來演講、見合作方、跟投資人談判。如果說有什麼不適應,大概就是這些了吧。

新榜:你覺得傳統媒體人創業的優勢在哪裡?短板又是什麼?

莊慎之:媒體人創業,在我看來,傳播經驗、資源包括人脈積累、對優質內容的判斷,都是優勢。當然,我們認為的這種優勢,也可能恰恰是我們的短板,路徑依賴。另外,傳統媒體偏向于精英主義,用戶意識比較弱,所以我也還在學習和適應的過程。

新榜:最近焦慮嗎?

莊慎之:還好吧。雖然辭職前後外界有種種不理解,但我不那麼在意,之前也想過,失敗了頂多是面子掛不住。但隨著百神的建立,合作方的引入,我開始改變想法,這不僅僅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只對自己負責了,還要對我的團隊、我的合作夥伴、我的投資人負責。如果說焦慮,主要是這方面,個人的成敗反而是其次了。

新榜:有沒有懷念已經遠去的報人生活?如果讓你用一句話描述自己,會是什麼?

莊慎之:沒有。但我對南方帶給我的東西,一直感念在心。

一句話?“其實,我是一個文人。”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關於莊慎之的轉型故事及心路歷程,請關注媒記(公號ID:xdnmtzj)今天的推送文章或點擊“閱讀原文”。

百神傳媒已彙聚20多位“大神”

新榜:你們對自媒體集群的“大神”有投資孵化,用哪些方式和IP更緊密的合作,提高對IP的掌控能力?

莊慎之:我們不講“掌控”。

百神跟多數自媒體的合作方式都是合組公司,跟一般的投資孵化不同,我們不講控制,更尊重這些自媒體本身的創造力,保有他們各自的自主性,百神只提供內容和資源的支援。我們是基於價值觀認同而走到一起,當然也會通過商業合作的方式,實現共同成長。

比如“奇遇電影”跟百神的合作,主創蔣郎說的一段話特別“燃”。17年前他還是個學生,那年夏天,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把梁朝偉推上了坎城影帝的位置,當時南都做了10多個整版,從各個方面解釋王家衛。這讓蔣郎感到特別震撼,一份市民報紙也可以這麼先鋒。

現在蔣郎做“奇遇電影”這個公號,也是想在如今娛樂至死、八卦至上的公號世界裡,重現當年那份眼界,那份魄力——原來電影不止有八卦,它還關於我們生活本身,關於我們對內心美好的追求。

不羡慕不妒忌“5分鐘拼接一篇文章”

始終相信高品質內容的生命力在於專業性

新榜:你說過“百神傳媒輸出的不是一般可以百度到的知識,而是百度不到的智慧”。百神傳媒將如何把控內容製作,從而實現這種目標?

莊慎之:

新榜:很多人評價你是“堅守新聞專業主義”的人。你如何看目前內容創業大潮中,出現的不那麼新聞專業主義的內容?

莊慎之:我的理解,所謂內容專業主義,是標題黨、以剪抄拼接獲得流量的傳播方式的反面。

這是新聞專業主義延伸到內容創業領域帶給百神的優勢。我選的這些自媒體,都是各自所在人文領域的領先者,這種領先已經最大體現了百神的內容專業主義,也是對百神人文自媒體集群優質內容的最大保障。

所謂“5分鐘拼接一篇文章”的號,我既不羡慕也不妒忌,我始終相信高品質內容的生命力在於專業性。

不追求粉絲絕對數

不跟行銷大號比

新榜:你在3月的首場創業演講中提到“百神傳媒希望成為內容時代的夢工廠”,怎麼理解?

莊慎之:簡單說來,就是實現個人夢想的舞臺。百神的夢,首先是個人的夢。做美好的事,創造人文的美好,也感受人文的美好。

新榜:我們能不能理解百神傳媒的各類內容是偏高端類型?你如何看目前內容創業戰場上,流量等更多被相對低俗的內容所霸佔?優質內容、精品大餐如何才能殺出一條血路來?

莊慎之:人文是很寬泛的,並一定是高冷。用我喜歡打的一個比方,被認為高深、高雅的人文,就像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晶瑩剔透閃閃發光,但其實冰山更大的體量是在水下。

人文的需求很寬泛,跟生活相關的領域很多。比如,生活美學用品、家裝、美食,也可以同樣關注人文、審美訴求。在過去,我們認為人文是高冷的,實際上是因為市場沒有足夠的提供者,比如我身邊有一些朋友,週末看場話劇要飛到北京、上海。

現在,整個社會的口味和風向都在調整,不管是對物質還是精神的需求都更加精緻。所以,我不認為優質內容的創業會很艱難,要用“殺出血路”這麼慘烈的方式,關鍵是怎麼定義“優質內容”。

百神人文自媒體集群的號,不會跟一些行銷大號相比,我們不追求粉絲的絕對數,而是特別強調用戶的精准和可描述性——城市中產階級、白領和文青群體。比如,我們的“謝有順說小說”,可能只有幾十萬的受眾,但商業價值遠遠超過粉絲動輒幾百萬的行銷號。

公號江湖中有說“得屌絲者得天下”,百神不需要得天下,服務了更有話語權的人群,完全足以支持我們的商業運作。時間表上,我們希望在一年內完成A輪融資,在廣州之外,迅速複製自媒體小鎮和百神劇場的模式。

新榜:百神傳媒的劇場是如何運作的?擔不擔心線下投入過大,回報速度偏慢?

莊慎之:這(劇場)正好是百神的線下戰略部署,也是我們的競爭力所在。我們是用產業鏈的思維運營人文自媒體集群,就是說,百神不僅僅是一個線上的集群,線上下也是。

百神劇場實際上是資源整合輸出,百神做的是城市人文生活家的要素對接,空間、人、人文、商業、生活方式等等要素的對接,通過一種機制,讓這些要素在這裡發生化學反應,實現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這種模式的運營不是重的,反而是輕的。

傳統媒體人創業的優勢

可能恰恰也是他們的短板

江藝平、範以錦、楊錦麟和莊慎之(左至右)

新榜:百神傳媒已啟動兩個月,你有什麼不適應嗎?

莊慎之:我本質上不是一個特別外向、喜歡社交的人,原來在機構裡,不同角色都有分工,我想低調就能低調。但現在為了百神,我要出來演講、見合作方、跟投資人談判。如果說有什麼不適應,大概就是這些了吧。

新榜:你覺得傳統媒體人創業的優勢在哪裡?短板又是什麼?

莊慎之:媒體人創業,在我看來,傳播經驗、資源包括人脈積累、對優質內容的判斷,都是優勢。當然,我們認為的這種優勢,也可能恰恰是我們的短板,路徑依賴。另外,傳統媒體偏向于精英主義,用戶意識比較弱,所以我也還在學習和適應的過程。

新榜:最近焦慮嗎?

莊慎之:還好吧。雖然辭職前後外界有種種不理解,但我不那麼在意,之前也想過,失敗了頂多是面子掛不住。但隨著百神的建立,合作方的引入,我開始改變想法,這不僅僅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只對自己負責了,還要對我的團隊、我的合作夥伴、我的投資人負責。如果說焦慮,主要是這方面,個人的成敗反而是其次了。

新榜:有沒有懷念已經遠去的報人生活?如果讓你用一句話描述自己,會是什麼?

莊慎之:沒有。但我對南方帶給我的東西,一直感念在心。

一句話?“其實,我是一個文人。”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關於莊慎之的轉型故事及心路歷程,請關注媒記(公號ID:xdnmtzj)今天的推送文章或點擊“閱讀原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